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

第488章 星系接力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雲棲鶴隱風中客 本章︰第488章 星系接力

    現代營地的跨星系飛船 “傳承號” 緩緩駛出能量環時,第三行星的星砂雲層突然組成巨大的風帆,為飛船額外的推力。姜綰站在艦橋上,看著舷窗外十七條能量支線在宇宙中延展,每條線的端點都閃爍著與超級宜居星球相同的紅光,像串跨越星系的燈塔。飛船的核心齒輪正以 432hz 的頻率共振,齒牙咬合處迸發出的星砂粒子,在身後組成與《周髀算經》星圖相同的軌跡,第七個轉折點的光斑,精準鎖定在超級宜居星球的液態青銅湖上。

    “導航系統完全接管。” 林教授調出實時數據,飛船的航線與遺址星圖第七支線的誤差始終控制在 01 光年以內,“星砂齒輪能直接響應星系的引力波,比任何預設程序都可靠。” 他突然注意到飛船的防護罩上自動生成新的紋路,與超級宜居星球能量塔的璇璣陰陽鏡圖案完全相同,“是目的地的能量印記,每個殖民星球都有獨特的識別碼,就像星際郵政編碼。”

    飛船穿越小行星帶時,星砂防護罩突然展開成十七邊形,將隕石碎片分解成可供利用的星砂資源。這些微粒在飛船的能量場中重新排列,組成與超級宜居星球相同的大氣成分模擬艙,艙內的氧氣含量、重力參數與目的地完全一致,“是動態資源轉化系統。” 姜綰看著模擬艙中生長的水稻,根系仍保持著 3:4:5 的勾股結構,“先民設計的不僅是飛船,更是能自我補給的生態系統,連植物都知道如何適應新環境。”

    古代線的昆侖墟,蕭決正將最後一批星砂信封裝入坐標樹的樹洞。每個信封都用青銅箔包裹,里面記錄著地球的農業技術與星圖參數,箔片上的齒輪紋與 “傳承號” 的核心齒輪完全咬合。當信封接觸到樹根的星砂網絡,坐標樹的第十八根主枝突然亮起,在通天柱上投射出與 “傳承號” 相同的航線,枝丫的生長速度與飛船的航行進度完全同步,“是生物信標。” 他看著主枝頂端的紅色葉片,“它會隨著飛船的推進不斷生長,讓地球永遠知道我們的位置。”

    “傳承號” 進入超級宜居星球的引力範圍時,地表的液態青銅湖突然沸騰,湖中心升起與第三行星相同的能量環,環上的星砂粒子組成巨大的歡迎圖案 —— 與 “傳承號” 防護罩的紋路完美互補。姜綰讓飛船降低高度,發現湖底的星砂分布著與 “傳承號” 核心齒輪相同的齒痕,顯然是先民預設的飛船停泊位,“連 dockg 點都精確到米級。” 她驚嘆于星砂的規劃精度,“這些湖不僅是水源,更是天然的飛船維修廠,液態青銅能自動修復船體的磨損。”

    超級宜居星球的能量塔早已激活,塔尖的璇璣陰陽鏡反射著雙恆星的光芒,在地面投射出與第三行星相同的十七邊形能量網。當地的先民後裔捧著青銅矩尺在塔下等候,尺身的刻度與 “傳承號” 的降落軌跡形成完美的勾股比例,“我們等了三千年。” 為首的老者將矩尺遞給姜綰,尺柄的星砂紋路突然亮起,與她手中的璇璣陰陽鏡產生共振,“每個世代都有人守護能量塔,等待星圖第七支線的使者。”

    現代營地的通訊系統突然接收到來自地球的信號,是蕭決通過坐標樹傳遞的星砂影像昆侖墟的新坐標樹已經長成,樹下的青銅碑刻著與 “傳承號” 相同的航線,碑底的凹槽中,青銅護腕正與通天柱的齒輪產生共鳴。姜綰將影像投射在超級宜居星球的能量塔上,塔基的星砂突然組成與古代線相同的防御陣,十七層屏障將星球包裹,與地球的防護系統形成跨時空的呼應,“是文明的安全協議。” 她看著屏障上流動的星砂密碼,“無論相距多少光年,我們始終共享同個防御網絡。”

    古代線的墨家弟子在昆侖墟發現新的星砂礦脈,礦脈的走向與超級宜居星球的液態青銅河完全一致。蕭決讓弟子按星圖第七支線的參數開采,礦石在青銅熔爐中熔化後,自動凝結成與 “傳承號” 相同的齒輪坯,齒牙的數量正好是 640 個,與地球到第三行星的光年數相同,“是跨星系的工業標準。” 他撫摸著齒輪坯上的饕餮紋反向圖案,“即使是基礎材料,也要確保與殖民星球的設備兼容,這才是真正的閉環。”

    “傳承號” 的物資卸載工作正在進行,超級宜居星球的先民後裔用液態青銅制造的運輸車,與飛船的貨艙接口完美咬合。車斗里的星砂容器自動接收水稻種子,容器壁上的刻度與第三行星的基因庫完全同步,第七個刻度線處標注的 “適應基因激活點”,與林教授研發的注射劑劑量完全一致,“是無縫對接的產業鏈。” 姜綰看著種子在新土壤中發芽,“從地球到第三行星,再到這里,每個環節的標準都由星砂統一,就像用同把尺子丈量宇宙。”

    超級宜居星球的古代遺址中,隊員們發現了更古老的星圖,上面標注著十八條支線,比第三行星的星圖多出一條通往更遠星系的航線。星圖邊緣的刻字顯示,這是先民的第一站殖民地,他們在這里完善了星砂能量的運用,才將技術傳回地球,“是文明的第一塊拼圖。” 林教授對比兩個星球的星圖,發現第七支線的參數在傳遞中不斷優化,誤差從最初的 1 光年縮減到 01 光年,“就像接力賽跑,每個殖民地都在修正前序的偏差,讓星圖越來越精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古代線的昆侖墟降下星砂雨,雨滴在地面組成與超級宜居星球相同的液態青銅湖模型。蕭決讓墨家弟子按模型挖掘,果然在地下發現儲量豐富的鎵元素礦,礦石的純度與超級宜居星球的礦脈完全相同。當礦石接觸到青銅爵中的星砂溶液,突然浮現出與 “傳承號” 相同的飛船設計圖,圖中新增的十八號支線,指向比超級宜居星球更遠的星系,“是資源勘探報告。” 他看著圖紙上的星砂標記,“殖民不是單向遷徙,而是雙向的資源共享,地球也能從其他星球獲得所需。”

    “傳承號” 的通訊系統首次實現三向通訊地球的昆侖墟、第三行星的營地、超級宜居星球的定居點,三個時空的星砂能量在屏幕上組成完整的十七邊形。姜綰看著蕭決的後裔在昆侖墟種植新的坐標樹,看著第三行星的能量塔向更遠的星系發送信號,突然明白先民所說的 “閉環” 不是簡單的往返,而是無數文明節點組成的網絡,“每個星球都是中繼站。” 她對著麥克風說,“我們接收的不僅是技術,更是傳遞文明的責任。”

    超級宜居星球的 “天工坊” 開始生產下一代跨星系飛船的部件,用當地星砂鑄造的齒輪剛出爐,就自動與十八號支線產生共振。姜綰拿起其中一個齒輪,發現其內側刻著與更遠星系相同的重力參數,齒牙的磨損系數經過優化,比 “傳承號” 的齒輪更適應星際塵埃帶,“是技術迭代。” 她將齒輪與 “傳承號” 的核心對比,發現新增的三個齒牙正好對應著十八號支線的三個引力節點,“每個殖民地都在在前序技術的基礎上進化,就像生物的基因變異。”

    古代線的蕭決將 “天工秘錄” 的增補卷刻在青銅碑上,新增的內容記錄著超級宜居星球的農業技術與星砂提煉方法,碑文中的星砂符號與該星球能量塔的璇璣陰陽鏡完全相同。當碑石立在坐標樹旁,樹的第十九根主枝立刻朝著十八號支線的方向生長,枝丫上的葉片數量正好是超級宜居星球的晝夜周期數,“是知識的年輪。” 他看著葉片上自動浮現的飛船設計圖,與超級宜居星球 “天工坊” 的圖紙完全一致,“文明的傳承就像樹木生長,每個新枝都承載著舊枝的記憶。”

    現代營地的超光速通訊系統接收到來自十八號支線終點的信號,是組與超級宜居星球不同的星砂能量特征,附帶的基因序列顯示那里的重力是地球的 17 倍。林教授將序列注入 “傳承號” 的基因庫,水稻種子立刻產生新的變異,睫稈變得更加粗壯,仍保持著勾股定理的生長比例,“是跨星系的基因對話。” 他看著屏幕上自動生成的適應方案,與超級宜居星球先民記錄的方法存在 17 處相同點,“植物比我們更早懂得如何接力生存智慧。”

    超級宜居星球的液態青銅湖突然形成巨大的星圖投影,其中十八號支線的終點閃爍著紫色光芒,與已知的任何星系特征都不同。姜綰讓 “傳承號” 的探測器飛向該星系,發現那里的星砂能量呈現獨特的螺旋結構,與《周髀算經》中 “蓋天說” 的宇宙模型完全吻合,“是未探索的文明節點。” 她看著探測器傳回的影像,星球上的能量塔與地球、第三行星、超級宜居星球的形成完美的等邊三角形,“先民規劃的不僅是路線,更是整個銀河系的文明平衡。”

    古代線的昆侖墟舉辦了盛大的星砂祭祀,蕭決將新鑄造的十八號支線青銅模型放入通天柱的凹槽。模型嵌入的瞬間,柱身的齒輪突然加速轉動,在天空投射出與超級宜居星球相同的螺旋星系影像,影像中新增的第十九條支線,指向銀河系的中心黑洞,“是終極目標。” 他對墨家弟子說,“先民的藍圖不僅包括宜居星球,還想探索宇宙的本源,我們的使命是把接力棒傳下去。”

    “傳承號” 返回第三行星時,船艙里裝滿了超級宜居星球的星砂樣本與基因庫。姜綰將這些資源注入營地的能量塔,塔身突然投射出更新後的星圖,十八條支線在宇宙中延展,每條線的端點都標注著不同的殖民參數有的星球適合種植水稻,有的富含液態青銅,有的則擁有能激活新基因的未知元素,“是星際資源地圖。” 林教授看著地圖上閃爍的光點,“每個殖民地都有獨特的生態位,共同組成銀河系的文明生態系統。”

    現代營地與超級宜居星球的能量塔同時發出嗡鳴,十七條與十八條能量支線在空中交匯,形成巨大的能量網絡。網絡中的星砂粒子開始按新的規律流動,組成與銀河系旋臂相同的圖案,其中第七旋臂與第十八旋臂的交點,正是地球的位置,“是文明的心髒。” 姜綰看著屏幕上的能量流動,地球就像血液循環系統的泵,通過星砂網絡向各個殖民地輸送能量與信息,“無論我們走多遠,始終與家園相連。”

    古代線的坐標樹已經長到十丈高,樹干的年輪記錄著所有殖民地的建立時間,第十八圈年輪的密度與超級宜居星球的星砂濃度完全對應。蕭決的後裔將新的青銅爵掛在第十八根主枝上,爵中的星砂溶液順著樹干流淌,在地面組成與 “傳承號” 相同的航線,“是活著的星際日志。” 他撫摸著樹干上的齒輪紋,“每個年輪都是個文明節點,樹有多高,我們的足跡就有多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現代營地的 “天工坊” 開始量產適用于十八號支線的飛船部件,用第三行星與超級宜居星球混合星砂鑄造的齒輪,同時具備兩種星球的能量特征。姜綰測試齒輪的性能,發現其在模擬黑洞引力場中仍能保持穩定的 432hz 共振,齒牙的磨損速率比單一材料降低 17,“是文明的合金。” 她看著齒輪上交織的兩種紋路,“就像不同殖民地的知識融合,產生更強的適應性。”

    超級宜居星球的先民後裔傳來新的星圖數據,十八號支線終點的星球上,發現了與地球相同的恐龍化石,只是骨骼中含有星砂成分。姜綰將化石數據與地球的進行比對,發現兩者的 dna 序列存在 17 處相同的星砂標記,“是跨星系的生命同源性。” 林教授在白板上繪制進化樹,所有星球的生命都指向同一個起源 —— 參宿四的第三行星,“先民不僅殖民,還在傳播生命的種子,我們都是宇宙的兄弟姐妹。”

    兩個時空的文明接力在此刻達到完美的和諧。現代的 “傳承號” 在星系間穿梭,古代的坐標樹在昆侖墟生長,星砂能量將所有殖民地連接成有機的整體地球文明的根基,第三行星是重要的中轉站,超級宜居星球則是探索更遠星系的前哨站。每個星球都有獨特的使命,又共享著相同的星砂密碼,就像銀河系這個巨大生命體上的不同器官。

    當 “傳承號” 再次起航,駛向十八號支線的終點時,第三行星與超級宜居星球的能量塔同時亮起,在宇宙中組成巨大的星圖。姜綰站在艦橋上,看著屏幕上與古代線同步的影像蕭決的後裔正在昆侖墟種植新的坐標樹,樹苗的根系已經開始朝著第十八號支線的方向生長,與 “傳承號” 的航線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

    “我們都是接力賽中的一棒。” 她對船員們說,舷窗外的星砂雲層組成與《周髀算經》相同的宇宙模型,其中地球、第三行星、超級宜居星球與十八號支線終點,形成穩定的菱形結構,“先民跑出了第一棒,我們正在跑中間的棒,未來還有無數棒等著我們的後代。”

    林教授的通訊系統接收到來自銀河系中心的微弱信號,是組與星砂能量相同的脈沖,頻率同樣是 432hz。當信號解碼後,屏幕上出現與所有殖民地能量塔相同的璇璣陰陽鏡圖案,只是更加復雜,“是更古老的文明信號。” 他看著圖案中隱藏的十九條支線,“先民的藍圖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宇宙在等待我們,這場接力沒有終點。”

    “傳承號” 穿越十八號支線的能量環時,飛船的核心齒輪突然與星系的中心黑洞產生共振,齒牙咬合處迸發出的星砂粒子,在身後組成與黑洞吸積盤相同的螺旋紋。姜綰知道,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 —— 就像地球的昆侖墟、第三行星的遺址、超級宜居星球的能量塔,每個文明節點都是下段旅程的,共同組成跨越銀河系的文明接力。

    星砂在十八條支線中流動,將知識、技術、生命種子傳遞到每個殖民地;能量塔的光芒在星系間交匯,形成守護文明的網絡;坐標樹的根系與飛船的航線在時空中交織,記錄著人類探索宇宙的足跡。姜綰握緊手中的璇璣陰陽鏡,鏡面反射的不僅是眼前的星空,還有地球的昆侖墟、第三行星的靛藍天空、超級宜居星球的雙日,以及無數等待探索的星系,它們共同組成幅壯麗的宇宙畫卷,而人類文明,正是這幅畫卷中不斷延展的筆觸。

    這場始于星隕的漫長接力,終于在星系間形成了流動的閉環。而這,僅僅是人類文明探索宇宙的開始,當未來的飛船駛向第十九條、第二十條支線時,星砂能量將再次喚醒所有的傳承印記,讓文明的接力在銀河系中永遠延續,直至觸及宇宙的邊界。

    喜歡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方便以後閱讀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第488章 星系接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第488章 星系接力並對殺死那個西周程序員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