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強漢

第184章 函谷關上(3)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深山老僧 本章︰第184章 函谷關上(3)

    他們無法說假話,更不能無中生有的抹黑。

    可他們要是說真話,豈不是說我等要為大漢新制歌功頌德?

    其他不說,如果不是大漢新制,朝廷哪有能力應對“四年五災”?

    屆時且不說如同黃巾之亂的反叛會不會此起彼伏,可能連世家大族都會造反。

    他們可是知道,兗州大地震後,在那些世家大族的宅院中,發現了大量的兵器甲冑。

    僅僅近乎完美地應對了“四年五災”,快速剿滅雍叛亂,讓大漢北方平穩發展,就足以證明大漢新制遠勝于舊制。

    可他們若敢胡說八道,便會被記于史冊之上,遺臭萬年。

    看到這些人都不開口,蔡成便笑著說道“丞相大人,能否說一下這些年來,大漢北方發展的總體情況?”

    “還是從‘四年六災’說起吧。”荀𨘥@閫匪檔饋br />
    “《漢報》上不是說‘四年五災’嗎?”楊彪問道。

    “公歷394年,大漢實則發生了三災吉州、幽州雹災,並州蝗災,以及箕州水災。”荀𨘥碥秣踞Xbr />
    “只是箕州刺史公孫度為了不給朝廷增加壓力,只報了水災,既沒說火災的嚴重程度,也沒有向朝廷請求賑濟。故內閣也就沒公開到《漢報》上。

    “其實水災極為嚴重,幾乎沖毀了半個朝鮮半島。而實際救災、賑災的是駐扎在箕州的護民軍。”

    荀𨘥@攘絲詬嶄斬松俠吹牟杷  絛檔br />
    “從救災、賑災上來說,‘四年六災’雖然給朝廷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但也因及時救災、充分賑災,把損失降至了最低。

    “其中,兗州地震因房屋倒塌砸死亡、失蹤共一萬五千三百七十二人,吉州、幽州雹災死亡五十七人,吉州雪災死亡七十三人,箕州洪水災害死亡、失蹤共三十八人。

    “‘四年六災’總計死亡、失蹤人數一萬五千五百人。

    “雍大旱和並州蝗災,沒有因受災而亡之人。

    “五年來,朝廷賑災人口總數達一千三百余萬口。

    “賑災用糧總計六十五億斤,平均每位災民不分老弱婦孺,平均每個災民可分到五百斤賑災糧;

    “賑災肉食總計一億三千萬斤,平均每個災民可分到肉食十斤;

    “賑災菜蔬總計七十八億斤,平均每個災民可分到六百斤賑災菜蔬。

    “也因朝廷全力救災、賑災,才導致‘四年六災’死亡人口控制在兩萬之內,但也基本掏空了國庫。

    “之所以國庫沒有被完全掏空,是基于災難發生時,其他各州的全力支持。

    “雍大旱,除掏空了陳倉、敖倉和長安倉外,其他賑災物資皆為青冀兩州援助;

    “兗州地震,主要由豫徐兩州援助;

    “吉州、幽州雹災,主要由冀州援助;

    “並州蝗災,主要由雍州援助;

    “吉州雪災,主要由青州援助;

    “箕州水災,未向朝廷要求援助,是駐扎箕州的護民軍拿出軍糧和軍用物資進行的賑濟。

    “為救助箕州百姓,箕州護民軍改一日三餐為一日兩餐,同時大量捕魚,才保證箕州百姓無一人因水災沖毀莊稼而挨餓。”

    這些數字從來沒有在《漢報》上公布過,楊彪等人雖然知道過去的五年中,大漢經歷了“五災”,不,現在是“六災”了,可他們並不知道朝廷賑災的力度。

    如今聞之,個個瞠目結舌,心神俱震。

    原來朝廷賑災的力度如此之大?

    “如此多的糧食、肉食、菜蔬和物資,從何而來?”馬日問道。

    荀𨘥@恍Αbr />
    “這些年來,大漢耕地已高達十一億多畝,新增加的竹稻,畝產可達千斤。

    “此外,稻(水稻)、黍(黃米)、麥(小麥和大麥)、稷(小米)、菽(黃豆)、(糯米)等的產量亦比中平五年時,總體提升三到六成不等。

    “朝廷目前在北方各州擁有養殖場十九萬六千余處。

    “其中,雞鴨鵝養殖場五萬三千余,水產養殖場一萬七千余,生豬養殖場七萬余,牛羊養殖場五萬余。

    “此外,大漢海魚及淡水水產捕撈量比過去增長了六倍。

    “五年來,除竹稻之外,大漢新增菜蔬物種九種,新增瓜果物種十一種,”

    說完,荀𨘥鉒騋|烙植環μ粽降贗耪廡┌ 鎂沙跡 饉際br />
    怎麼樣?內閣在位五年,比你們這些人在位時做得如何?

    楊彪等人在荀𨘥@幸凰刻糶頻哪抗庀攏 嫉拖巒啡ュ 桓抑筆印br />
    他們確實無法比,連個零頭都比不上。

    只是對軍事一直比較有興趣的前司棣校尉楊勛開口問道“有如此之多的養殖場,為何不建養馬場?”

    眾人一听,頓覺有理。

    雞鴨鵝、豬牛羊都有了,就連水產養殖都有了,怎麼會沒有養馬場?這肯定不符合常理。

    荀𨘥@嗆且恍Γ 檔饋笆俏崴德├恕!br />
    隨之荀𨘥@嫠嘰蠹br />
    大漢當前已擁有祁連山馬場兩處,焉支山馬場一處,總共存有各類馬匹十二萬,主要由西羌負責放牧;

    在河州朔方郡的陰山腳下建馬場一處存有各類馬匹七萬余,主要由氐羌和鮮卑人負責放牧;

    幽州雲中郡建馬場一處,有各類馬匹六萬余,還有約十三萬頭牛和五十萬只羊,主要由鮮卑人負責放牧;

    在幽州的松漠郡(後世赤峰市一帶)建馬場一處,有各類馬匹近十萬余、牛三十萬頭、羊七十萬只,由烏桓人負責放牧。

    在吉州大澤郡(後世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建養殖場一處,有各類馬匹約十三萬匹、牛四十萬頭,羊一百二十萬只,由扶余和羯羌人負責放牧。

    听到如今大漢有如此的養殖場,讓諸公再次震驚當場。

    只是楊勛還保持著一點清醒,繼續問道“敢問丞相,幽州何時有了松漠郡?吉州的大澤郡又是怎麼回事?”

    眾人一听,對呀,這松漠郡、大澤郡是從哪兒來的?

    他們突然發現,他們現在竟然不知道大漢的疆域到底有多大,邊界又在哪里。

    如此,他們如何還能重返朝堂為官?

    不行,他們得在日常保持著與內閣、兵部的聯系,尤其是要時時注意大漢疆域的變化。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塑強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塑強漢》,方便以後閱讀三塑強漢第184章 函谷關上(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塑強漢第184章 函谷關上(3)並對三塑強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