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由于當年青州是面向整個大漢十三州售賣“青州特產”,而江南只能向揚州、交州兩地銷售“江南特產”,當前的江南只能說是富甲一方,距離當年青州的富甲天下還差得很遠。
不管怎麼說,當前的江南四郡不缺錢糧,而且越來越富足,人口也在逐步增長。
尤其是二十萬的振漢軍和十萬水師,在桓佑制訂的《訓練手冊》指導下,雖然戰力比護民軍還差上那麼一點,可也相差不大了。
《訓練手冊》是怎麼回事?
還記得魯肅、周瑜提醒孫策要防備長沙桓氏吧?
當前,長沙桓氏幾乎主導了整個江南四郡的政務,可就是無法滲透到軍隊中。
而孫策不僅自任為荊州牧,還將桓階任命為牧府長史,將桓佑任命為牧府政師。
既然不讓桓氏接觸軍隊,自然不能叫“軍師”。
江南四郡還沒有立國,更是不能稱為“國師”、“太師”。
于是魯肅便想了一個名字,叫“政師”——政務之師,地位與長史相平。
至于訓練軍隊,按周瑜的主意,前期由桓佑訓練出兩千對孫策絕對忠誠的西涼悍卒。
然後這兩千西涼悍卒全部為教官,或返回各軍中,或入少年訓練營。
同時,桓佑編撰一本《訓練手冊》,分為水軍篇、步卒篇和騎兵篇,用以指導全軍的訓練。
當然,《訓練手冊》上是不署名的。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振漢軍,並不知道真正訓練他們的是桓佑。
護民軍正面廝殺的殺手 鴛鴦陣,早在三年前便已為振漢軍所掌握。
可這樣豈不是會拖慢全軍的訓練進程嗎?
不怕慢。
孫策、周瑜、桓佑都還不到二十歲。
何況又能慢多少呢?也就是拖慢了一年時間而已。
周瑜任振漢軍大都督,同時兼任水師都督,文聘為水師副都督。這些年來,倒也培養出一些水師將領。
當年華容一戰,周瑜被陸水軍打得肝膽俱寒。
周瑜總結護民軍的幾個優勢
士氣上,護民軍絕對臨危不亂,而且領軍將領身先士卒,還悍不畏死。
指揮上極為果斷,而且從頭到尾,都沒發現有錯誤指令。
戰術上靈活多變,尤其是那個連環鴛鴦陣,防則滴水不漏,攻則摧枯拉朽。
兵器上,強出振漢軍太多。
最讓周瑜膽寒的便是護民軍的弓箭。不僅精度高,而且射程遠。護民軍普通士卒用的,起碼都是兩石半的半強弓。
而射向韓當那幾箭,以及以箭矢追殺時,周瑜清晰地看到,護民軍中起碼有十數人持的是五石以上的硬弓。
(一石為軟弓,兩石為常弓,兩石到三石為半強弓,三石到五石為強弓,五石以為上硬弓。——編者注)
也就是說,哪怕韓當的射術再高明,也不敢面對護民軍十數個硬弓手。
刀槍上,周瑜親眼看到兩刀相拼,然後自己一方的環首刀就斷成兩截。
所以,周瑜在訓練上絕對投入了極大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前期幾乎每天都跑去向桓佑請教。
如此,也花費了三年,才把振漢軍訓練得七七八八,三年半才算完成了全部訓練。
同時,周瑜也模仿護民軍,早在剛一開始招募少年兵時,便建立了一支特戰隊。
擁有如此強大的振漢軍,擁有足夠的錢糧,民心也不錯,還利用桓階快速制衡了江南四郡的世家大族,可為什麼就不攻取江東四郡呢?
原因有三
第一個便是缺鐵。
江南沒有鐵礦。
唯一的鐵礦長沙冶(後世的湘潭鐵礦),產量太少了。
而桓佑設計的曲轅犁、快紡機、快織機等物,都需要大量的生鐵。
所以,為了保障振漢軍的軍糧、服裝等,前期必須先發展農耕和紡織。
于是,振漢軍兵器的更換,就排到了後面。
直到孫策割據江南四郡兩年後,振漢軍才開始更換兵器。
如果兵器都不行,那又如何與護民軍正面廝殺?
而且,兵器質量還是比不上護民軍。
質量不過關還不僅僅是因為長沙冶產量不足,更因為桓佑需要培養冶煉人員。
蔡成于東萊崛起時,墨家六子前來投靠,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而桓佑就沒有這樣的好事。
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桓佑逐步培養相應的人才。
第二個原因,便是魯肅為孫策制定的戰略路線。
其核心之一,便是“交好曹操、影響江東世家大族”。
都聯盟了,為何還要交好?
重點不在前面的“交好曹操”,而在後面的“影響江東世家大族”。
如果江東世家大族都心向孫策,想取江東四郡,隨時都可以取。只要振漢軍進入江東境內,到處都會有世家大族的響應。
現在江南四郡的田地多到耕種不完,沒必要再佔據江東。
而耕種不完,主要是因為缺少耕牛,耕種效率低。
這一政策也得到了桓佑的支持。
畢竟,江南缺少鐵礦。按桓佑的估算,要武裝好振漢軍,而且還要把各種野戰器械、攻城器械備齊,起碼要六七年時間。
反正現在江南也不急。
成公子中毒而亡,內閣初立,雍 反叛,北方四年五災……
所有這一切,讓護民軍對江南采取了守勢,從而給了孫策、桓佑、魯肅等人足夠的底氣和緩沖時間。
不過,桓佑斷言,如果北方不再發生大的災難,朝廷一旦緩過勁來,必然進犯江南。
至于是先進犯江東,還是先進犯江南,或者是同時進軍江東、江南,以桓佑的判斷,必然是最後的選項同時進軍江東、江南。
為此,江南也要做好準備,而不能輕啟與曹操之間的戰火。
至于第三個原因,請各位看官允許本人先賣個關子,後面再說。
總之,當前江南一點沒有進佔江東的意思,反而還在不斷強化雙方的聯盟。
以曹操的頭腦和智慧,他如何不防著江南孫策?
可他也不敢點燃戰火。
因為他雖然在揚州推行了新農體系,糧食不是很缺,但其他東西就極為缺乏了。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塑強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