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賑災物資,正源源不斷地運過函谷關,然後送到了雍 兩州每戶、每人手上。
可讓雍 兩州官吏和百姓驚喜萬分的,卻是大量的水車。
這些特制車輛上,都擺放著一個個的大圓罐子,里面裝滿了清水。
雍 兩州,並不是所有的百姓都居于河邊的。
天地大旱,一些小的支流、溪水,早都斷流了。
由此也導致雍 兩州的百姓,全部遷徙到渭水、涇水等主要河流旁邊。
至于田里的莊稼,早就沒人管了。
地都被曬得裂出好大的縫隙,今年肯定是顆粒無收,明年還不知道會如何呢。
朝廷不遺余力的賑災,帶給了雍 百姓希望與光明。
水車的到來,讓所有百姓不再聚居于河邊,而是各自歸鄉——日常飲用水,皆由水車負責運送;
一車又一車的種子,讓他們看到了明年的豐收;
大量工具讓所有人在秋冬兩季,可以興修水利、搭橋鋪路;
獲得的工錢,則可以在新開了農家樂,購買衣物和糧食,確保他們能安然過冬……
農莊順利地組建了起來,而入秋後老天終于開始降雨,各農莊都在抓緊時間深耕農田,以保證明年有更好的收成。
深耕農田時,翻出了大量的花花的蝗蟲卵,直接讓青州、冀州千里轉送來的雞鴨吃得肚兒溜圓。大旱後必有蝗災的魔咒被直接打破……
雍 兩州活過來了,而且生機勃勃。
可劉協卻不高興了。
這幾天,每天都是撅著小嘴,沒事就沖著管亥、趙雲等人大喊大叫。
這是怎麼了?
劉協想要跟隨征西軍團去收復西域,或跟隨西南軍團去西羌開疆拓土。
征西軍團本有的收復河套地區的任務,已然不存在了。
征北軍團已經活動在陰山以北,河州新上任的刺史賈詡報告,河州內除少量羌胡、鮮卑人放牧外,根本無鮮卑兵馬。
況且這些放牧的羌胡、鮮卑也都很願意歸順大漢,成為一個漢人。
在征北軍團的牽制下,鮮卑幾乎不會有余力進犯河州。即使進犯了,也搶不到東西。
因為河州已經開始執行“退耕還林”的政策。也就是說,河州範圍內禁止農耕,全面開始植樹造林。
至于北匈奴,當前已經被鮮卑趕到更遠的西北方(後世的哈薩克斯坦等地)。
整個河州,便是河套地區,囊括了黃土高原的大部(涼州境內還有一部分),以及內外套草原。
這便是賈詡在並州刺史任上,制訂的黃土高原治理規劃。
按賈詡的規劃,日後的河州應該稱之為森州,因為會出現片片相連的森林。
河州的百姓日後便會依靠森林為生,內外套都可以放牧。
西南軍團下一步的核心任務就是征服西羌八族,踐行蔡成留下的“先消外患,再平內”的戰略方針。
原本計劃的西南軍團的四個師(包括鮑信帶來的器械師)一個劃撥征西軍團,隨征西軍團進軍西域。
結果原本西南軍團即將退役的三個師,大多數將士都不願意退役——他們已經習慣于軍旅生涯,而早已忘了農耕生活。
于是,便從這些不願意退役的人中,篩選出年輕力壯的組建一個師,隨征西軍團收復西域。
剩下的或者留下當軍官,或者入訓練營當教官,或者由兵部進行了妥善安置——年紀大、身體不好的,只能退役。
征服西羌,將西海(後世的青海湖,當時西羌八族稱之為“仙海”)以及全部西羌主要活動區域,全部納入大漢的管治之中,是西南軍團的第一個目標。
收復了河套和西羌,整個大漢北方,便只剩下北面的草原游牧民族這一個外患,以及東面扶余、高句麗的殘余了。
可管亥、趙雲、于禁等人,哪里會讓小皇帝跟隨軍出征呢?
管亥、趙雲等人,每天都要抽時間來哄他,說是太行山脈中,還有很多冥頑不靈的悍匪。
就這樣足足哄了十來天,加之二師兄申金和四師弟諸葛亮、五師弟郭淮也都不贊同劉協去冒險,這才算是把劉協勸住。
盡管如此,劉協還是覺得委屈的不行。
他覺得自己帶著龍鱗衛、紫金衛出京以來,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鍛煉,身體素質、作戰技能、臨戰指揮都有了質的提升。
他還說,在封堵子母谷時,他還親手射殺了一個叛軍,憑什麼他不能跟著征西軍團去開疆拓土?
可申金和諸葛亮卻勸他,說他是丞相之才,要走遍大漢山水,了解各地民情,為日後做鄉長、縣令、太守、刺史、閣老,直至丞相打下堅實的基地。
告訴他為帝之人,首要不是積累戰功,而是學會體察民情,培養戰略思維,具備識人之明與用人之膽。
如此,皇帝才能在君主立憲制之下,行使對內閣、對各部的監督之權,也才能平衡內閣與皇帝下各部司之間的關系。
如果不是申金和諸葛亮的勸說,讓他逐步棄武從文,可能管亥、于禁、趙雲等人也勸不住這個小皇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只是我們都知道,每個男孩子在童年、少年之時,都會有一個沙場之夢。
劉協雖然不甘心,可還是听從了眾人的勸說,答應不隨征西軍團去收復西域,或者是隨西南軍團去收服西羌了。
不過,他還是讓申金保證,他必須要參與剿滅所有山匪、水匪,才可以返回京都。
其實,劉協一點都不想回京都。
在那里他唯一的一點溫暖和歡樂,還是尊師帶給他的,也極為短暫,隨後便給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傷痛與孤獨。
好在二師兄申金帶他離開了京都。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他內心的傷痛才慢慢隱退于內心深處,他的孤獨才被師兄弟之間的溫情所沖淡。
所以,在他強大起來之前,他絕對不想返回京都。
從袁紹率兵屠戮皇宮,他和哥哥被張讓保護著逃到大河邊,到董卓鴆殺太後和已經為帝的哥哥,再到他坐上皇位,所有朝堂之臣無人幫他消除董卓的威脅……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發生在京都,都是發生在皇宮,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太多的慘痛回憶。
他內心中已經立誓,等他長大親政之後,一定要好好處理一下那些過去威風八面,董卓禍亂朝綱、淫亂後宮時卻噤若寒蟬的三公九卿。
而熊耳山中一戰,讓他看到了軍隊的力量。
只要手中有軍隊,誰還敢威脅我?誰還敢禍亂朝綱危害天下?
此時,他內心中的皇帝意識和意志,已經在慢慢覺醒。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塑強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