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強漢

第75章 一份大禮(3)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深山老僧 本章︰第75章 一份大禮(3)

    他們作為樊稠的親衛,自然知道樊稠此舉既是為了守住武關,也是為了復仇。

    樊稠已經說了,戰功全部算在出擊的一千親衛頭上。

    樊稠只是想用一場酣暢淋灕的大勝,一雪之前在華陰縣被突襲和被護民軍堵在山谷中恥辱。

    “兩天後,就是護民軍葬身山谷之時,我們將要立下多大的功勞呀?”

    “將軍說了,他只雪恥,不貪戰功,戰功會全部讓給我們的。”

    興奮地親衛們,議論的當然是他們即將獲取的戰功。

    “只是可惜,護民軍來得太少了,只有一萬多人。如果來個十萬人,把他們全部葬于山谷中,那我們豈不是要封侯?”

    “哇,二娃,我又看到你偷吃干糧了。我們身上只帶了五六天的干糧,而哪怕抵達了地點,要等待向東而吹的谷風,還不知道要等幾天呢。”

    “對,總看你在偷吃干糧。到時候你把自己的干糧吃完了,可別怪我們不分干糧給你。到時候,你餓得走不動了,我們就會把你丟在山中,戰功也不會分給你。”

    “二娃,其實我們也餓。走山路,太費體力,餓得快。但我們都忍著。只要我們回到武關,那便是潑天的富貴。”

    “你們說,護民軍會不會發現我們的布置?”

    “發現?他怎麼發現?本來距離武關只有十余里,可我們要繞過去,至少要走一百多里,他們如何發現?”

    “他們可以往山頂上派斥候呀。”

    “哈哈哈哈——你傻不傻?他們扎營的兩側,都是懸崖峭壁,起碼都有兩三百丈高,他們如何爬得上去?”

    “就是,那兩邊的崖壁太陡峭,別說爬上去,只爬到半山腰,恐怕都得摔死大半。”

    “這豈不是說,我們這次的戰功,就是白撿來的?”

    “白撿個屁?你不知道為了探索這條山間小道,摔死兩個兄弟嗎?如果你們只顧聊天,再不小心,保不準下一個摔死的就是你了。”都尉听到手下聊得熱鬧,便出言呵斥。

    “對對對,我們還是別聊了。萬一沒看清道,哪怕踩上一個石子,腳下一滑,可能就沒命了。”

    “要安全地趕到埋伏地點,還要安全地返回武關,才能真正獲取戰功。”都尉不放心,又叮囑了一句。

    樊稠和他的一千親衛,都想著給護民軍一場滅頂之災,可真的能成功嗎?

    他們這是在做白日夢。

    別說滅頂之災了,這一千親衛哪里知道,他們現在走的這條險峻山間小蹊,是通往地獄的黃泉路。

    以樊稠看來,這份大禮,護民軍不收都不行。

    可他不知道的是,這次鄧辰帶來的,可是他麾下的一個山地師。

    山地師,最擅長的,可就是在山地作戰了。

    關鍵是這樣的戰術,護民軍用過。

    大家有沒有忘記,當年蔡成率領他麾下的一千童子軍親衛,在泰山中埋伏于禁那回事?

    當然,那時候蔡成的親衛年齡還小,不可能與于禁麾下的數萬兵馬面對面的廝殺。

    可當時的埋伏,本就不是為了廝殺,而是沖著燒毀于禁糧草輜重去的。

    滾木擂石隔斷了山谷,施放的火箭把于禁的糧草輜重燒了個七七八八,還順便生擒了于禁。

    自己用過的戰術,自己如何能不防備?

    自從鄧辰從南陽走武關道進入山谷後,就發現這兩邊的山不對勁,又高又險。

    不對勁怎麼辦?

    那就馬上派出斥候,前出五十里,遍查兩邊的山頂。

    不是說爬都爬不上去嗎?

    別人爬不上去,可一直接受山地作戰訓練的山地師,又怎能爬不上去。

    雖然現在不叫山地師這個名字了,可其翻山越嶺、攀崖走壁的本事,可從來沒丟過。

    隨著年齡的增長,攀爬峭壁的能力還在不斷增強。

    這一點,就連派給征南軍團的精銳斥候都比不上。

    更何況,鄧辰派出的斥候,可不是到了地方才向兩邊攀爬的,他們是從進入武關道開始,就布置在兩側的山上了。

    也就是說,鄧辰派出的斥候小隊,是前出五十里,一直在山頂上行軍的。

    鄧辰在兩邊的山上,各派了十個斥候小隊。

    之所以派這麼多,不僅是為了同時探查多個山頭,而且還要查看山的另一面有沒有埋伏。

    因為當初蔡成率領的童子軍,就沒有埋伏在山頂處,而是埋伏在另一面的半山坡上。

    這樣,哪怕山頂處偽裝好的滾木擂石被發現了,也不會損失人手。

    即便是在山頂上,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探查,可其行進速度也一點不比谷底大隊兵馬的行進速度慢。

    因為武關道太難走了。

    這一路走來,哪怕護民軍用的是特制的車輛,這一路上,都不知道有多少車輛換了車輪。

    這時可沒有橡膠車輪,用的都是木制車輪,在崎嶇的山路上行駛,很容易被顛散架。

    隨軍而行的木匠,只要不行軍,他們就會找木材,打制車輪。

    好在護民軍的木制車輪上,用的都是鋼制軸承,否則,走武關道運送輜重補給,便只能人背肩扛了。

    按護民軍的慣例,平原上,斥候至少前出一百五十里全部騎馬),丘陵地帶至少前出一百里同樣騎馬),而在山地,則是至少前出五十里。

    在樊稠的斥候在谷道中發現護民軍之時,護民軍的斥候,實則已經抵達了武關的頭頂上,而且也早就發現了谷中樊稠軍的斥候。

    不是說兩邊的山都很高嗎?他們又是怎麼發現谷中斥候的?

    很簡單呀,每個斥候小隊,都會帶上兩個望遠鏡。

    如果不是用天然水晶打磨望遠鏡的成本太高,蔡成一定會給每個斥候都配上一個。

    兩三百丈的高山頂上,用望遠鏡看谷底的事物,絕對是縴毫畢現。

    樊稠派出的斥候個個都是那麼大一坨,如何發現不了?

    可山上的斥候又如何向谷底傳信呢?

    只能是旗令,而且只有白天才能看到。

    斥候上山前就已經規定好,每日哪幾個時間點,谷底用望遠鏡向山上觀望,看山上打出的旗令。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塑強漢》,方便以後閱讀三塑強漢第75章 一份大禮(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塑強漢第75章 一份大禮(3)並對三塑強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