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深深地吸了口氣,再緩緩地吐出。
一邊盯著隘口處的動靜,一邊堅定地說道︰“再次擂鼓!”
“咚咚咚”的戰鼓聲再次擂響。
在鼓聲的催促下,盾陣前移的速度快了幾分。
一百五十丈,一百丈,五十丈……
盾陣距離隘口越來越近了。
兩側山上,也又向前推進了百丈距離。
然而,兩側山上的匡漢軍,不敢再向前了。
因為再向前,就是一個小山坳。他們得先下到山坳,才能繼續往上爬到隘口兩側的山頂。
可領軍的校尉知道,如果他們真敢走下這個小山坳,那小山坳就會是埋葬他們的地方。
左右兩側的小山凹,明顯是護民軍挖出來的。
之所以在這里挖出一個山坳,肯定是因為這里便進入了弓箭的射程。
挖得也不深,也就十余丈長、兩丈寬、近丈深。
可這十余丈的長度,正好涵蓋了爬上隘口兩邊山頂的必經之路。
你只要敢下去,一定會遭受到箭雨的無情覆蓋。
可不前行也不行呀。
山下的鼓聲催得很急,不向前肯定是不行的。
兩側的兩個校尉咬緊牙關,不約而同地喊出了幾乎一樣的命令。
“五百人下坳地,注意防箭!一千人張弓掩護,余下五百人戒備!”
士卒們面面相覷。
他們當然知道,別說是一千人張弓掩護,哪怕是一萬人張弓掩護都沒用。
匡漢軍的弓箭才能射多遠?頂多七十步。
可護民軍的弓箭能射多遠?那可是能射一百二十步。
他們知道,他們下到坳地問題倒是不大,可等他們從山坳往上爬時,便進入了護民軍射程中。
看那坳地的陡峭程度,肯定是要把雙手用上,才能爬出來。
可用上雙手,就沒辦法持手盾擋箭矢了。
這是在用士兵的性命去消耗護民軍的箭矢嗎?
可校尉也沒有辦法呀。
他們也是被辛毗給逼的。
辛毗告訴他們是佯攻。可佯攻不也是攻嗎?
要攻,就得進入對方的弓箭射程內。
至于生死,就完全由護民軍的射術來決定了。
校尉看到所有人都在猶豫,眼楮一瞪,便想發飆。
你們不听我的軍令,是想讓我回去被副將懲罰嗎?
然而,校尉的怒吼正醞釀了一半,突然響起的軍號聲,直接幫他把這口氣給泄了。
軍號聲可不是從隘口方向傳來的,而是從他們身後傳來的。
校尉們馬上轉過頭去看。
兩邊的校尉動作很整齊。
他們幾乎是同時看到了讓他們難以置信的場景。
在匡漢軍進攻的出發地兩側山坡上,各冒出了數百護民軍,人人手中一張長弓,正在朝著副將辛毗所在的位置傾泄箭雨。
長弓的射術慢,而辛毗四周還有五千將士防護,可以說,辛毗的危險並不大。
可已經抵達到隘口不足五十丈的一千將士,還有兩側山頂上的四千將士,現在該怎麼辦?
他們已經被護民軍截斷了後路。
山頂上的四千將士,如果繼續向前突進,便會迎接護民軍的箭雨。
他們可沒有大盾來遮擋箭矢。
或如果他們現在馬上下山,護民軍必然馬上來搶佔他們現在所在的位置,然後順著山脊對他們一路射殺。
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隘口前的一千將士能夠突破隘口,才能掩護兩側的四千將士下山逃命。
能突破隘口嗎?
果然,那一千將士組成的盾陣,也發現了身後的不對。
或許指揮進攻的校尉與兩側山上的校尉有同樣的判斷,馬上吶喊一聲,向著四十丈外的隘口沖去。
只要能沖到隘口,搬走擋路的灌木,他們就可以一直沖出去,希望能沖出一條生路。
然而,剛剛到灌木障礙前,他們卻發現已經麻煩了。
他們要搬走灌木,就得放下手中的大盾。
可放下大盾,又用什麼來遮擋箭矢呢?
又是山頂上響起的軍號聲讓他們擺脫了猶豫的境地。
兩邊的山頂上,各涌出兩百護民軍。
這些護民軍五十人與對面山頂上的匡漢軍遙遙相望,剩下的一百五十人全部開始朝著隘口處的匡漢軍傾泄著怒火。
可其中有五十人手上拿的是什麼武器?
明顯不是長弓,可卻能朝著山下射出箭矢。
可那是什麼呢?
山上的兩個校尉凝目望去,可距離百丈左右,實在是看不清楚。
匡漢軍看不清楚,可看官們肯定都知道,那便是被護民軍稱為“神弩”的手持弩。
五千紫金衛,五百龍鱗衛,人手一把手持弩。
由此可見龍鱗衛和紫金衛的戰力之強,火力之猛。
在山頂上射殺大盾兵,那可太痛快了。
大盾能擋住前面來的箭矢,可擋不住從頭頂上來的弩箭呀。
其他士卒倒是可以用手盾遮擋弩箭,但大盾兵可沒這個條件。
一共才兩百個大盾兵,可山頂上有一百把神弩,每把神弩有五支弩箭。
而且這些神弩手采用的還是精準射殺。
也就是說,兩百大盾兵是一個都回不去了,除非他們把大盾放倒,然後自己藏在大盾之下,等護民軍沖出來之後,再幫他們把大盾掀開,送他們進戰俘營。
至于剩余的八百人還能回去多少,還是那句話,看紫金衛的射術如何。
既然看到叛軍手上都有手盾,紫金衛當然不會漫無目的的亂射。
他們在訓練營中就被教育過,每一支箭矢都是錢,所以在射殺敵人時,盡可能采用精準射殺。
除非是對手不列盾陣的大規模沖擊,才允許大面積拋射。
現在,他們在五十幾丈高的山頂處,如果再不用精準射殺,打完仗後,肯定會被軍棍伺候。
于是,紫金衛相互之間開始比起了射術。
一邊射著,還一邊大聲數著。
“一、二、三、四……”
突然傳出一個剛剛開始變聲的聲音︰“哎呀,我沒能射到要害,只傷了他的腿。”
旁邊響起一個聲音。“哈哈,那你可以落後于我了。”
紫金衛就這麼一邊說笑,一邊相互競賽,一邊收割著隘口前匡漢軍的性命。
遠在百丈外的山上的匡漢軍,都听到了護民軍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