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看看我們前幾年制訂的那個戰術,只是大概了解敵情,卻對我情、地形的情報有重大漏洞,而且還沒有和任務結合起來思考。”
“是呀。多虧申大哥帶著我們。否則,這一仗,哪怕我們大著膽子打了,肯定也是死傷慘重,一敗涂地。”
六個支隊長和諸葛亮、郭淮、劉協三人,都用敬服的眼神看著申金。
申金笑了笑,說道︰“我還要告訴你們,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哪怕事先的作戰計劃做得再好,在實戰中也會出現變數。
“所以,我需要你們牢記︰真出現意外之時,哪怕力有不及,哪怕已經無路可退,也要做到‘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我護民軍的軍魂!”
“對!教官對我們說過,我們要敢于打硬仗、險仗和沒把握之仗。除上司下令撤退外,我們護民軍死戰不退!”
申金笑了,笑得很欣慰。
隨之,申金一收笑容,大聲說道︰“命令!”
“唰!”六個支隊長、五個親衛小隊長和諸葛亮、郭淮、劉協全部站得筆直。
“紫金衛一支隊!”
“到!”
“你率領你麾下一千紫金衛,晚于其他支隊一天的時間出發,前往山谷口正面,負責封堵山谷正面谷口。
“抵達谷口後,一定不要進谷,而是在谷口外布置疑兵,擺好陣勢,並做出安營扎寨的姿態。”
“保證完成任務!”
“切記,不可入谷與敵交戰。但可以派探哨爬上谷口兩邊的山上,一是消滅山上探查我軍情的敵方斥候,二是負責探查谷內情況。
“一旦發現谷中賊軍要沿著支谷逃走,不要急于追擊,而是派斥候尾隨,其他紫金衛只能尾隨在賊軍五里之外。
“如果听到前面有廝殺聲音,探查清楚是不是賊軍布下了埋伏,引誘你們去攻擊。
“如果賊軍想從正面沖出山谷,你們馬上後撤十里,讓出足夠大的戰場。待二支隊從兩個側面打擊賊軍之時,你們便以五百人布下連環鴛鴦陣,另五百人則以弓箭、弩箭形成阻斷。
“記住,一邊打,一邊向兩側山上移動,讓出正面通道。
“否則,你們兩千人無法阻擋賊軍三萬人不計生死的沖擊。
“我的親衛第一小隊,隨你支隊前行,並負責指揮紫金衛第一支隊。”
“是!”
申金並沒有讓紫金衛的支隊長負責指揮。
鍛煉臨陣指揮能力重要,可第一次還是跟著學習,更穩妥一些。
“紫金二支隊!”
“到!”
“你率領二支隊,隱于一支隊後面兩邊的山坡上。如果賊軍沖出山谷,在一支隊後撤時,你們讓過出逃的賊軍,待賊軍全部出谷後,你支隊負責從兩個側面打擊賊軍。
“注意,全部用弓箭和弩箭,不得與敵靠近廝殺!
“如果賊軍從分支谷道逃跑,你們尾隨在一支隊後面,隨時支援一支隊。
“我的親衛第二小隊隨你們行動,並負責指揮。”
“保證完成任務!”
“紫金將軍段榮!”
“到!”
“由你負責統一指揮一、二兩個支隊,按上述戰術執行。”
“是!”
“紫金三支隊、四支隊!”
“到!”
“你們兩個支隊我的親衛第三小隊和第四小隊指揮,負責封堵前往陸渾關的谷道。
“如果賊軍前來,只以弓箭、弩箭阻敵,不讓賊軍出谷便可。
“而我親率龍鱗衛,會在一個半時辰內,前來支援你們。
“如果叛軍前往通往白馬縣的支谷,在听到或看到令箭之後,則率領一個支隊前來白馬方向支援,留下一個支隊防止賊軍兩路奔襲。”
“保證完成任務!”
“紫金五支隊!龍鱗衛支隊!”
“到!”
“你們由我親自率領,負責通往白馬縣方向的谷道。”
“是!”
“三路兵馬,要求在明天晚上前,抵達各自的位置。在抵達位置之前,不得暴露行跡。
“三個方向,任何一個方向發現賊軍,馬上放出響箭或煙花箭,以通報另外兩路。”
“是!”
最後這一聲,震耳欲聾。
六個支隊長、五個小隊長,全都扯著嗓子吼了起來。
戰術很明確。
如果賊軍從正面突圍,那一、二兩支隊就從側面堵截,而另外兩路會快速前來支援;
如果賊軍向陸渾關方向逃跑,三、四兩支隊負責堵截,一、二兩支隊負責尾隨追擊,五支隊和龍鱗衛負責支援三、四兩支隊;
如果賊軍向白馬方向逃跑,龍鱗衛和五支隊負責阻截,一、二兩支隊負責尾隨追擊,三、四兩支隊負責支援白馬方向。
“二師兄,我們呢?”郭淮叫了起來。
“你們三個跟我一路。”
“好 !”郭淮、諸葛亮、劉協三人喜笑顏開。
“馬上出發!”申金下達了最後的指令。
通往陸渾關的距離足有百里之遠,抵達通往白馬的谷道距離也有八十余里,只有通往最近的主谷道的正面谷口距離最近,不到六十里。
如此,路程遠的,便要馬上出發,而且估計還要有一段夜行軍的時間——畢竟是走山路,雖然紫金衛都有頭燈,以備夜行軍時照明,可在山地夜晚行軍,也必須緩慢行進,否則會很危險。
不過,現在剛剛過了中午,按申金計算,哪怕要翻山越嶺,也不需要夜行軍。
紫金衛、龍鱗衛都經歷過在山里夜行軍的訓練,何況還有五個特戰小隊長帶路。
至于負責封堵正面谷口的第一、第二支隊,明天早上出發便可。
申金帶著劉協、諸葛亮、郭淮三人,以及紫金衛五支隊、龍鱗衛支隊,在第二天的下午,便趕到了通往白馬縣的谷口。
剛到谷口,就有特戰隊員出來匯報︰在昨日,有人往山谷中運送兵器和甲冑,足有十車,而且至今還沒出谷。
申金听後,看向諸葛亮等人。
這次是郭淮搶先說道︰“往山谷中運送兵器,說明谷中賊軍兵器、甲冑都不整齊。這一仗我們更好打了。”
“好在我們把補給點設置在宜陽,而沒有設置在白馬。看來白馬縣是他們的巢穴,至少是補給點和兵器制作坊。”諸葛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