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強漢

第231章 準備開戰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深山老僧 本章︰第231章 準備開戰

    王國一語,讓韓遂瞬間振奮,馬上獻策。

    “將軍說得對。我們只需要馬上調整陣形,收縮兩翼,讓前軍再厚實幾分。一旦漢軍開始沖擊,我方以步卒先行抵擋一陣,在其沖擊乏力之時,兩翼精騎齊出,一路直搗漢軍營寨,一路截斷漢軍沖騎後路。如此,漢軍必然大敗。”

    韓遂還是有些軍事能力的。

    若管亥真要按他們所猜想的,以重兵中路突進,還真會掉入韓遂戰術的陷阱。

    “將軍,”韓遂看向王國。“是否出陣與對方將軍對話?至少也要知道他們是從哪兒來的,為什麼來。”

    王國點了點頭。“言之有理。我馬上就去。文約韓遂字),你坐鎮將台指揮。調整陣形時,要有序,千萬莫要被漢軍打個措手不及。”

    “得令!”韓遂雙手抱拳。

    然後王國就準備下將台,去與對方將領對話。

    然而,就在此時,將台上諸人,都听到了一陣奇怪的聲音。

    這聲音他們沒听過,可護民軍卻極為熟悉。

    是什麼聲音?

    軍號。

    蔡成來到東漢,還建立了護民軍,怎會不考慮戰場傳令?

    東漢時,戰場傳令主要是鑼鼓、號角和旗令。

    鑼鼓和號角都很單調,並不能傳遞比較復雜的軍令。

    旗令復雜一些,但也遠遠比不上蔡成帶來的系統旗令。

    而護民軍在戰場上,不再用鑼鼓傳令。

    有了軍號,用多變、高亢的號音傳令,不僅聲音傳得比鑼鼓遠,而且還更清晰。

    更重要的是,軍號可以傳遞復雜軍令。

    比如飛虎師,每個團都有自己獨特的號音。

    以不同的號音,直接可以調動團級軍隊,使他們相互協作、配合。

    軍號傳令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會混淆。

    也就是說,可以同時吹響幾把軍號,向不同的作戰單位傳令。

    就好像我們听到幾首歌同時播放,盡管顯得混雜,但我們卻能夠分辨都是哪些歌曲。

    如果用旗令,前方作戰的將軍,還需要時時回頭觀看。一旦殺得興起,沒看到旗令,就可能貽誤戰機。

    其他不說,護民軍僅僅改變了傳遞軍令的方式,就讓其戰力提升一大截。

    護民軍軍號響起,而且是幾十把軍號一同響起,列于最前的飛虎騎開始啟動。

    在叛軍將台上望去,就看到上萬騎兵開始蠕動。

    從蠕動,到涌動,再到形成巨浪……

    那奔雷般的馬蹄聲,震懾人心,消除斗志。

    王國、韓遂哪里想到,對手竟然不言不語,不通報將號,在自己一方剛剛列隊完畢,就開始了攻擊。

    這不講武德吧?

    在東漢,兩軍交戰,通常都是要雙方將領出陣聊上幾句,表明自己是正義之師,斥責一番對方,順帶趁著對手無話可說、羞愧萬分時,再行勸降,勸降不成,最後再上幾句狠話……

    可護民軍這種操作,直接讓將台上的王國、韓遂等人看不懂了。

    “各位,果然如文約所料,對方想用重兵的持續沖擊,直擊我中軍。”王國叫道。

    然後他馬上下令︰“文約,我來指揮前方抵御,你速調動左右兩翼步卒加厚前軍陣形,同時讓中軍隨時準備上前,協助前軍抵御敵騎沖擊。”

    “得令!”韓遂一抱拳,急匆匆地指揮傳令兵揮動令旗,向兩翼步卒下達指令。

    同時,王國也身旁的傳令兵也在揮動令旗,指揮前軍的弓箭兵準備發箭。

    而重盾兵已經豎好重盾,用身體死死地抵住重盾。

    重盾兵身後的長槍兵,都把長槍架在重盾之上,做好了迎接騎兵沖擊的準備。

    王國確實有兩把刷子,他在前軍,整整布置了三層重盾和三層長槍兵。

    一般情況下,都是只布置兩層。

    當第一排騎兵撞上第一層重盾時,敵騎的速度會就慢下來。重盾之後的長槍兵,則只管埋頭刺出長槍,以此殺傷敵騎。

    如果第一層能夠快速被敵騎殺光,第二層重盾就會重復第一層的動作。

    一旦到了第二層,由于敵騎速度下降,通常已經無法沖破了,從而讓第二層重盾可以殺死更多的敵騎。

    這是古代步卒對騎兵的標準打法。

    多數情況下,第一層重盾和最先沖撞盾陣的精騎,大都無法活命,至少也是傷亡慘重。

    騎兵沖陣,關鍵是利用速度和戰馬的沖撞力。

    一旦騎兵沖陣的速度降了下來,沖擊力喪失,列好陣形的步卒,就能與騎兵勢均力敵。

    騎兵沖陣也有其自己的打法。

    比如最前面的騎兵,通常都是持有長戟、狼牙棒、鐵錘等重兵器,目的就是要砸開盾陣,為後面騎兵打開突破口。

    而後面的騎兵也不會把速度降下來,哪怕前面受到了盾陣的阻礙,已經停滯在盾陣前,後面的騎兵也會全速向前沖擊。

    而此時,在幾層盾陣後的弓箭兵,也會不停拋射,目的是阻礙後面的騎兵。

    華夏民族為了抵御草原民族的侵擾,創造出了無數步卒打騎兵的陣形。騎兵打步卒,並非是摧枯拉朽,更非一面倒的屠殺。

    何況,歷史上,東漢末年雖然已經出現了雙馬鐙,可並沒有普及。多數草原騎兵都是采用單馬鐙。

    至于馬掌,要等到唐朝才會出現。

    沒有馬掌的戰馬速度會慢上一些,沒有雙馬鐙的騎兵,在馬背上坐得沒有那麼穩,需要雙腿用力,緊緊夾住戰馬以穩定身形。一旦受到強力沖撞,很容易從馬上掉下來。

    可王國和韓遂,在涼州見慣了西涼鐵騎,很快就發現了沖來的敵騎,竟然都是雙馬鐙。

    他們雖然看不清馬鞍的形狀,卻可以明顯感覺,這種新型馬鞍,更利于騎兵穩居馬背之上。

    他們還沒有發現馬掌,因為馬掌在馬蹄之下,真不容易發現。

    但他們發現雙馬鐙和新型馬鞍,內心已經足夠震驚了。

    王國沖著韓遂叫道︰“文約,讓中軍在前軍身後,再起兩層重盾。”

    王國這是防止前軍被沖漬後,中軍被打個措手不及。

    不能不說,王國還是很謹慎的。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塑強漢》,方便以後閱讀三塑強漢第231章 準備開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塑強漢第231章 準備開戰並對三塑強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