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強漢

第145章 反貪腐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深山老僧 本章︰第145章 反貪腐律

    年節剛過沒多久,郭全就到了青州。

    郭全真是個急性子,算時間,他連上元節都沒過,就急著來青州了。真是個急性子。

    他可沒帶家眷來,隨行的只有兩個僕人,以及共同來研究“新農體系”的七位農吏。

    青州八郡,正好一個一個。

    見到蔡立後,郭全馬上拿出了朝廷批準辭官的文書。

    蔡立苦笑。

    你辭官了,不應該返回你老家並州太原嗎?

    可郭全說了,他是請旨辭官,目的就是來青州研究“新農體系”。研究透了,他的任務就完成了。

    他認為,“新農體系”是歷史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之興農之策。而且他認為,新農體系對于促農、興農,有著極大的作用。

    但為何“新農體系”能興農,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他一輩子都在做司農方面的事務,如果不把“新農體系”研究透徹,寢食難安。

    何況郭全的要求一點也不高,只要進入農署,哪怕是個鄉長、一個小吏,均可。

    看到蔡立的猶豫,郭全出了最後一招。他告訴蔡立,他在朝堂之上,還沒來得及說出青州瀝青路一事。

    雖然蔡立懷疑郭全是士族,或者皇帝派來的探子,目的就是想破壞“新農體系”。

    可畢竟郭全是大司農,曾列九卿之位,蔡立也不能拒絕郭全的要求。

    而且,如果他在朝堂上真說出瀝青路一事的話,陛下真要懷疑青州要造反、要自立了。

    最後還是蔡成出了個主意,在農署設置了“調研員”一職。郭全帶來之人,除兩個僕人外,其他也均為“調研員”。

    牧府對外宣稱,“新農體系”實施兩年,已經發現了些許問題。所以,農署專設“農事調研員”一職,並由朝廷來人就任,專事調查、研究“新農體系”。

    調研員每月可領三百錢俸祿,每郡國設置一人,每半年要向農署提供一份《青州農事調研報告》。

    本來,郭全帶來七位農吏,就是打算每郡國一人的,雙方想到一塊去了。

    其實,蔡成巴不得郭全來青州。

    蔡成看中的不是郭全本人,而是他的孫子郭淮。

    郭全出身太原郭氏,其父郭遵曾任兗州刺史,光祿大夫,為“東漢八俊”之一。

    其子郭倒是沒有什麼聲名,可其孫郭淮,可是不得了。

    在三國期間,郭淮本是夏侯淵麾下司馬,夏侯淵戰死後,他先擁張合為帥,穩住軍心,後被曹操任為張合司馬,據漢水與劉備對峙。

    曹丕稱帝後,升郭淮為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

    張合攻打街亭時,郭淮同樣率軍佯攻蜀將高詳據守的柳城,破之。

    其後,因戰功治績,其爵位不斷提升。

    最著名者,是諸葛亮率十萬軍出斜谷,第五次攻魏也是諸葛亮此生最後一次攻魏)時,郭淮以其超絕的戰略眼光,說服司馬懿,搶先佔據北原,使得諸葛亮不得寸進,最後在五丈原郁悶而亡。

    郭淮一生輔佐包括曹操在內的五位王與帝,最高任職前將軍,去世後被追封大將軍,謚號貞侯。

    不過,此時估計郭淮應該是剛剛出生。

    青州能把郭全引來,距離引來郭淮也就不遠了。

    等問題解決了,郭全才故作鄭重地,拿出了聖旨。

    先宣布蔡立晉為“齊郡侯”,再宣布調蔡立入京接任大司農一職,同時遙領青州。

    還以大司農之職不可或缺為由,要求蔡立即日起程赴京。

    蔡立父子一听就明白了,這是陛下要一個人質呀。

    不僅是人質,還要青州幫助朝廷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

    誰讓青州那麼富呢?

    有了人質在手,青州必須讓皇帝陛下“打土豪”。

    有蔡立在京,青州就牢牢地掌控在朝廷手中,不怕你反。

    其實,蔡立與蔡成,早就知道聖旨的內容,也知道是郭全提議由蔡立接替自己的大司農之位。

    這麼大的事,在年節前,已經傳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這關系到青州蔡家,野草再打探不到,那就太廢物了。

    此時,蔡立故作為難之色,又不得不接下聖旨。

    郭全安慰了蔡立幾句︰“使君,勿憂。等我在青州把‘新農體系’研究透,我就返京,把你替換回來。”

    郭全說的是心里話。

    否則,以他近五十的年紀已位列九卿,在朝堂之上,如日中天,哪里會辭官不做,專門來研究“新農體系”呢?

    蔡立入京,主持牧府日常事務的,只能是留守長史謝方。

    幾場春雨,讓青州更顯生機。

    樹杈上已經露出點點綠意。

    勤勞的農戶,已經開始向田地里拋灑農家肥,期待著今年無災無難,又是一個好收成。

    時已入夏,厲志指揮著治安軍,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把青州所有“虛耕虛種”的世家大族一舉拿下,農署又多出一千多萬畝田地。

    而牧府頒布《反貪腐律》後,果然還有人頂風作案。

    兩個多月的時間,牧府斬殺十數頂風作案之人,其中竟然還有蔡府僕人、大管家中伯的佷子。

    關于下獄的人,就更多了,足有數百。

    蔡成制定的下獄規則,除重犯外,其他人並沒有關在牢中,而是住進“勞改營”。

    他們白天勞作,晚上回營歇息,名曰“勞動改造”。

    蔡成說過,在青州,絕不浪費一點人力。

    而且,一些行賄之人也被揪了出來。

    按《反貪腐律》,這些人雖然不會下獄,但卻要向牧府捐獻等值的財物,同時還會被牧府記錄在案,而且永遠不得在青州為官為吏。

    當初謝方、田奇與蔡成探討之律時,都在擔憂是不是懲戒過重。他們都是儒生,不想效仿秦朝始皇帝的苛刑峻法。

    蔡成先向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秦朝的律法,真是嚴刑峻法嗎?

    始皇帝可曾殺過一個功臣?

    結果,還真把他們給問住了。

    他們突然發現,和漢高祖、呂後相比,始皇帝不僅不殘暴,反而獎功罰過,堅守律法,賞罰分明。

    否則怎會有李信葬送二十萬大軍,還能繼續做將軍,還上戰場立功?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塑強漢》,方便以後閱讀三塑強漢第145章 反貪腐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塑強漢第145章 反貪腐律並對三塑強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