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強漢

第36章 新農體系2)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深山老僧 本章︰第36章 新農體系2)

    認購之後,就是制定商號的各種規矩,建立針對不同州郡、不同地域的商隊。

    還有很多士紳,則忙著給商號起名字。

    命名的原則是︰商號的名字,必須要有東萊特征,而且還要滿足日後的發展。

    最終一致同意商號名為︰滄海商號。

    蔡必、督郵在農莊忙得不可開交,蔡正和主簿也是腳不沾地。

    農莊不是早就規劃好了嗎?還有什麼可忙的?

    流民的登記入籍、組建農莊、確定莊主、建立互助組、指導搭建茅草屋、分配農具、分配耕牛……

    安置流民哪有那麼簡單,何況流民足有二十多萬。

    尤其是要在農莊劃分的田地周圍,按季風的風向,還要種植大量的果樹。

    這些果樹,有的是移植而來,有的則要自己種植。

    其中僅僅是規劃果樹林所佔用的土地和範圍,就需要實地勘測才能確定。

    好在管亥下令,所有人,都必須配合蔡署長,服從署長的的調配。

    如此,人手是不缺,但卻要不斷下達每種指令,而且還得保證執行人听得懂、理解得了……

    除此之外,為了不出差錯,蔡正隨時都會派出郡吏、衙役去各地實地勘測或巡察。

    目前離年節只有十來天。為了不耽誤大家過年,所有的事情,必須在年節前落到實處,而且不能有太大的偏差。

    為什麼要種果樹?

    一是為了以果樹林防風,減少海上颶風對農作物的傷害;二是水果可是蔡成又一賺錢的原料——果酒。

    漢代的糧食極缺,所以只有富貴人家才會用一些糧食釀酒。

    所以蔡成打算用果酒來替代米酒,從而大量節約糧食。

    早在西漢時期,絲綢之路打通後,葡萄酒就已經傳入大漢。

    東萊也可以種植葡萄,不過要等明年開春後,為莊戶建造土坯房時,再來考慮。

    過不了幾年,農莊中的每戶房子上,都將纏繞著綠色的葡萄架。

    葡萄酒,也是一種果酒,而且是所有果酒中最高級的,蔡成當然不會忽略。

    蔡成相信,用不了幾年,果酒就會風靡大漢。

    組建農莊中,最為繁瑣的就是建立互助組。

    互助組是怎麼回事?

    各農莊中,每戶的情況可不一樣。

    有的農戶勞力多,有的農戶勞力少,有的農戶有耕牛,有的農戶有農具、有的更擅長耕種、有的只有一把子力氣……

    如果官府不管的話,用不了兩年,不僅各農戶之間會出現大量的矛盾,而且還會在農莊中出現明顯的貧富差距。

    所以,蔡正和主簿兩人,得和管亥指派的人一起,為各莊的農戶劃分互助組,目的就是平衡各互助組之間的耕種能力和耕種水平。

    建立互助組的標準,就是農具、勞力和耕種水平的平衡。

    至于耕牛,則由鄉長、莊主,在一個鄉的範圍內統一調配。

    當前耕牛實在是太少了,沒有統一調配,開春後耕種就會出現嚴重的不平衡。

    不足的農具,年節後由農具工坊補足一部分。

    等一年後,需要新農具,就需要去農家樂購買了。

    農家樂又是什麼?

    其實蔡成給出的名字本來是“農業供銷社”。只不過管亥听蔡成講解後,認為這是專門為農戶服務的,應該稱為“農家樂”。

    農家樂賣什麼?

    糧食、種子、蔬菜、農具、雪花鹽、布帛、土陶碗、陶鍋、針線、簸箕、犁耙……

    總之,一切農戶用得著的,農家樂都有的賣。

    東萊有的,由農家樂自行采買;東萊沒有的,或者由農具工坊打制,或者委托滄海商號協助采買,再由農家樂平價購進。

    考慮到農戶購物的方便性,每個農莊都會有一個農家樂,每一鄉都有一個農家樂的備貨倉庫。

    現在一個農莊中,只有五百人左右的人口。可農莊內的人口,可是會持續增加的。

    生存有了保障,農人生起孩子來,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所以,一個農莊設置一個農家樂,絕對不算多。

    如果農戶想購買的東西農家樂里暫時沒貨,還可以在農家樂登記,等采買回來後,再送貨上門。

    而負責農家樂基礎運營的,大部分都是婦人。只有少部分男工,專門負責做一些重體力活計。

    等農莊發展起來之後,他們還會有工錢可拿。

    農家樂還有另外一項功能︰共倉。

    農莊秋收的糧食,必須進入共倉。而每家每戶的口糧,則按月去農家樂領取。

    口糧之外多余的糧食,儲存在共倉內,以應對不期而至的天災。

    這樣就不用每個農戶單獨保存糧食了。共倉的統一保存,效果比每戶單獨保存,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三年之後,共倉還會和那些世家大族一樣,賣出舊糧,存入新糧。

    舊糧賣給誰?可以賣給滄海商號,也可以賣給郡府。

    賣給郡府,存入官倉。在朝廷無力賑災的情況下,官倉可是應對天災的最後屏障。

    共倉的位置和建設,也在蔡正的規劃之內,要求防火、防水、防潮、防霉、防風……

    總之,可能對糧食造成傷害的,全都要防。

    農莊、農家樂、共倉,包括馬上即將成立的漁莊、鹽莊,全部歸農署管轄。

    蔡正這個農署署長的權力,比縣令大多了。

    可為什麼要避開縣府呢?

    其實,在蔡成的設計中,最終都是要歸于縣府管轄的。

    但現在不行。

    農漁鹽莊,是蔡成構建東萊根據地的基礎,他不敢剛剛開始,就讓那些沒有新思維、只有老觀念的官吏來管理。

    讓蔡正做署長,就是因為他們兄弟之間,隨時可以交流,而且說話也不需要顧及什麼。

    所以蔡正管著,基本就等于是蔡成自己在管。

    這是新生事物,必須集權,有點什麼問題,也可以及時發現,如此才能保證其良性發展。

    但隨著蔡成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大,這個農署的存在,會對官府的管理體系有沖擊。而僅靠農署自身,恐怕也管不過來。

    那時候,就得把管理權交給當地縣府,並在縣府內設置“農吏”。

    何況,當前農莊所在的治安、收稅等行政事務,還是縣府在負責。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塑強漢》,方便以後閱讀三塑強漢第36章 新農體系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塑強漢第36章 新農體系2)並對三塑強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