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這個想法屬實很有誘惑力,林嵐玉甚至已經開始琢磨起來,日後自己從皇帝手底下搶人的可能性了。
听到林嵐玉琢磨著等再過幾年,要從皇帝手底下將他搶走,武神醫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那可說好了,我可就等著你來撈我了,可不要讓老夫等太久。”
林嵐玉連連點頭,表示這事兒包在她身上。
看著林嵐玉一副大包大攬的模樣,不管林如海還是武神醫,都只覺得林嵐玉這是在夸海口,並將沒有真的放在心上。
但卻也都沒有說不信任林嵐玉。
畢竟武神醫這一去,龍困淺灘,前途未明。
說不得,日後真有這一日,需要借林嵐玉的手,助他重新魚入大海呢?
不管如何,能多一份念想,也總歸是好的。
林嵐玉自然也知道這會兒自己說的再好听,日後究竟能不能做到,還是個未知數。
畢竟將來之事,如今說再多也不如到時候真正去做了來的有說服力。
見兩位長輩笑呵呵的不再揪著這個話題,繼而又說起一些如今京中局勢之事,她便也不再插話,只安靜的坐在一旁听著。
林如海如今雖然遠離朝堂這個權利中樞,但畢竟他在京中也是有故舊友人在的,再加上還有水溶這層關系,倒也不至于兩眼一抹黑,完全不知動向。
又兼在皇帝來了那道密信後,林如海心中憂慮,特意尋人打听了一番。
如今對京中的了解,自然又更深幾分。
只是這兩人的聊天內容雖不避著林嵐玉,卻並非所有內容都是林嵐玉感興趣的。
她在一旁撿著自己感興趣的听著,也順便了解一二最新局勢。
皇帝當初故意放出自己重傷有損壽命的消息,只是為了引蛇出洞,想知道除了已經被清理掉的那幾個王爺,這後面是否還有其他人虎視眈眈,盯著他的那張龍椅。
卻不曾想,皇帝預想中的“大魚”沒有上鉤,水溶更是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樣子。
不僅一點兒沒有生出野心,甚至還主動提出,希望拿獻良種的功績,換取他繼母和妻子、妹妹們的自由。
這邊剛得了皇帝準信兒,那邊立馬攜著家眷遠遁離京。
那速度快的,生怕皇帝反應過來了再後悔似的。
長公主也如他所願的卸下一身榮光,帶著自己的孫女歸京養老,且將這個她十分疼愛的孫女的婚事主動權交到了皇帝手上。
兩個皇帝最忌憚的人的表現,都令皇帝又滿意又憋屈。
反倒是他原本以為年歲還小,在他掌控之中,壓根兒翻不出什麼浪花來的幾個兒子以及他們背後的母族,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皇帝先前一直覺得自己對自己的後宮掌控力度還是不錯的,至少比太上皇要強得多。
即太上皇往他的後宮里塞了不少太上皇一派勢力的女兒,也一點兒不妨礙他將這些女人牢牢掌控。
加上皇後也一貫表現的十分听話知趣,當初賈元春等太上皇一派的後妃們之間的大戲,皇後可是皇帝的最佳眼線。
以至于讓皇帝一度忘記了,當初他能夠從默默無聞的皇子,成功走入太上皇的視線,成為被對方挑中的傀儡皇帝,皇後及其娘家在其中也是出了力的。
只是後來皇帝自己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大,皇後卻是一副“有子萬事足”的樣子,一貫表現的十分低調听話,即便皇帝另有寵妃,她也不吵不鬧不爭,甚至還幫皇帝遮掩。
日子久了,再加上皇後母族也一直都很低調,以至于皇帝漸漸地都忘記了承恩公昔日的風姿。
甚至大皇子二皇子他們爭斗起來的時候,皇帝都沒有懷疑過皇後和太子。
還曾一度為自己將太子和皇後當做擋箭牌,而心生不忍。
是而在許多事情上,對這對母子都十分寬容。
卻不曾想,皇後不僅自己擅長偽裝隱忍,她一手養出來的兒子,也不是如表面那般無害的簡單角色。
皇帝自覺自己是手握棋子的那個人,掌控著大方向,甚至主導著整個事情的走向。
卻不知道,皇後和太子又何嘗不是將皇帝當做可以利用的對象。
利用皇帝的那點兒“愧疚”與輕視,拐彎抹角的,去達成他們的目的。
以至于等大皇子因著母族犯下大錯,而深受牽連,不得不沉寂下去。
四皇子又因著不是皇帝屬意的繼承人,成為“墊背”的那一個的時候。
最終原本理應“漁翁得利”的二皇子卻因著母族手下親信與外敵勾結,而沾染了一身泥。
反倒是太子,清清白白在人間。
甚至哪怕五皇子因著與魏國公府出身的大長公主孫女聯姻,而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
都沒妨礙太子在世人眼中落下一個“端方君子,持重沉穩,友愛兄弟,奈何有些仁善,以至于養大了幾個兄弟的野心”的形象。
皇帝反應過來之後,內心那個氣悶,別提有多大的不得勁兒了。
可這個時候,太子手上的棋局已經成勢,皇帝再想隨便拿捏打壓,已經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了。
畢竟太子佔嫡佔長,更是皇帝親封的太子。
甚至這些年來他與皇後“夫妻和睦”的關系,以及承恩公一家“安分懂事”的形象,也是在皇帝的親自默許下,才被一手經營起來的。
在這個時候,若拿不出足夠的證據和理由,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輕易將皇後和太子怎樣。
甚至還要盡可能的全力保障太子的安全以及他在世人認知當中,理應擁有的權利。
皇帝心中苦悶不苦悶的,外人很難知曉。
但如今大皇子被幽禁,二皇子連帶著母族一並下了大牢,四皇子也被禁足。
皇子中除了一向沉默寡言書呆子,只喜歡悶頭將自己關在自己家里做學問的五皇子,只剩下太子獨樹一幟,且看起來樣樣優秀。
即便明面上大家什麼都沒有說,也一個兩個的都是保皇黨。
但私底下,究竟有多少人已經投了太子,又有多少人雖說沒有上太子的船,卻因為擁護正統,而天然的屬于太子一派。
饒是皇帝,也不願深想。
若皇帝眼瞧著大勢已去,就此認了,開始老老實實培養太子,倒也罷了,左不過是一場才剛剛開始,就已經被扼殺的硝煙。
許多局外之人,甚至未必瞧得清內情。
偏他們這位皇帝,一向不是什麼輕易願意服輸的主兒。
當年既然能夠千辛萬苦,從太上皇手中一步步奪得勝利。
而今就不可能任由皇後和太子在背後默默算計多年,最終一聲不響的摘走勝利的果實。
是而,皇帝最近對太子的態度,十分微妙。
別說是陸永年這樣的皇帝心腹,就是京中一些嗅覺敏銳的人家,都隱約察覺到了一些。
偏皇帝是絕不可能承認這一點兒。
太子與皇後也確實能忍,即便皇帝一再對太子表露出微妙的惡意,太子也仍似渾然不知一般,不僅對皇帝一如既往的恭順孝敬,且對皇帝拋來的刁難,也都盡量做到了最好。
以至于讓不少人對這對天家父子之間的關系,漸漸有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這樣發展下去,明面上看,是皇帝佔了上風,可實則,分明是皇帝親手在將太子和皇後一步步往更高處托舉。
想也知道,等他們這位皇帝陛下反應過來,或者有了新的想法後,這京中的渾水,只會更渾。
林嵐玉當然可以避開,甚至水溶也可以帶著林黛玉和穆晚秋留在北疆,安心偏安一隅。
可林如海和陸永年他們,卻是避不開的。
甚至陸承澤這位陸家下一代掌舵人,如今更是身在旋渦的中心,早已無法脫身。
林如海與武神醫細細說起京中這些事情,一方面是為了讓武神醫心中有數,免得到了京中,被人賣了都不知道。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替自己的摯友陸永年,以及他那位眼瞧著已經逐漸能夠撐起陸家的長子陸承澤提前與武神醫熟悉一番。
畢竟待到武神醫入京,林如海即便想幫忙,也鞭長莫及。
若是武神醫能夠與陸永年父子兩人處好關系,在林如海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他的這兩位友人,也能互幫互助一二。
至于林如海其他友人?
倒不是他不願意幫對方跟武神醫拉線。
只是武神醫這人的性格,屬實不是什麼好打交道的主兒。
又兼他乃是秘密入京,日後前途如何暫且未明,當真不必要將更多人牽扯進來。
甚至就連陸家父子,還是因為陸永年也出身江南,即便林如海和武神醫都不說,皇帝未嘗不會想起這一點,繼而懷疑武神醫與陸永年是否相識。
又兼陸承澤和衛文清兩人的關系在,武神醫也多少從衛文清那里听聞過幾句陸承澤相關之事。
便是他們說雙方不認識,那也得有人信不是?
這日三人在林如海書房里待了許久,直到林嵐玉熬不住困了,才先一步起身告辭。
至于她走之後,武神醫和林如海又是什麼時候散的,她卻又不知了。
不過因著不管林如海還是武神醫,都是一副玉米之事包在他們身上,讓她完全不用操心的樣子。
林嵐玉這天回去後,舒舒服服睡了個好覺。
翌日便正式開始打點行囊,準備離開了。
再不走也不行,至少在京中來人之前,她得盡量離遠一些。
以證“清白”。
當然,別人都忙著收拾東西的時候,林嵐玉除了親手侍弄了一下那幾株看上去水靈靈的,似乎對新環境適應的很好的藥草幼苗外,並沒有什麼非要她親力親為的大事兒。
甚至她在院子里待著,多少有些礙手礙腳的。
于是干脆轉頭叫上驚蟄,又帶了幾個侍女,便溜溜達達的出門了。
前兩日她在街上溜達,可是听聞這邊盛產的錦緞十分不錯。
只是那日她帶的人手少,又是臨時起意,商家備貨不足,林嵐玉便跟對方約好了,她這兩日會再去瞧瞧。
若能尋到合心意的錦緞,便采購一批帶走。
不管是拉回去自用兼做土儀送人,亦或者是轉手賣個差價,都是十分不錯的選擇。
想到用不完也不擔心,還能順帶賣個差價,林嵐玉才想起來,自己一直忘記了一個人。
薛寶釵,現在應當已經帶著一家老小到了吉安。
只是因著不知道她具體走到了哪里,路上書信不便,吉安那邊一直沒有給林嵐玉來信。
以至于林嵐玉暫時還不知道薛寶釵現在的具體情況如何了。
想到她離開之前,特意小滿留下,還叮囑了衛文清,若有人不長眼,刁難薛寶釵,記得替她幫忙擺平一下。
林嵐玉心下稍安。
嗯,作為“補償”,若是這一批錦緞品質合適,不然她就全都拿下,拿回去給薛寶釵作為新店開業的貨品吧!
順便再帶一些本地特色回去。
畢竟薛寶釵初來乍到,不管想做什麼生意,都得先打開局面不是?
那不管是來自京中的稀罕物,還是來自荊門的稀罕物,對吉安那些人的吸引力,都是一樣的。
針對不同人群,說不定她帶回去的這些“物美價廉”的東西,還更有吸引力呢。
畢竟吉安只是個小地方,能夠消費的起京都流行的東西的那群人只是小部分。
這樣想著,林嵐玉十分沒有壓力的,決定大采購一番。
讓幾個侍女一人駕了一輛馬車出去。
听聞此事,目瞪口呆的林家管家︰……
他們郡主這財力,屬實是,一般人家當真養不起。
他們家主子想要給郡主準備一份殷實的嫁妝,怕是當真需要好好努力攢攢了!
畢竟,雖說他們家主子祖上闊綽過,可主子如今的月俸銀子,當真還不夠郡主出去逛一次街的!
愁人啊!愁人!
林嵐玉不知道自己這一大采購的行為,不僅驚到了林管家,甚至在她離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里,荊門還流傳著她這位“家資雄厚”的郡主的傳聞。
抱著“我是來進貨的”的心態,林嵐玉開開心心的開始了一日掃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