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道飛升

第174章 第一個科研項目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碼農小李 本章︰第174章 第一個科研項目

    “成了!我們成了!”

    “院長,第三十二號方案成了!”

    “我們得趕快把此事匯報給先生!”

    “冷靜,這只是初次實驗的成果,我們需要更多數據來支撐,先把記錄做好,不要忘了你們先生說的那句話!”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馬蹄島東海岸邊,研究院眾人正在為剛剛取得的成果而歡呼。

    看著眼前散發著幽藍色光芒的水滴,饒是以司馬青青的性子也按捺不住心中的雀躍,嘴角始終掛著一抹弧度。

    “重水!”

    “終于是弄出來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真是不容易啊!”

    司馬青青心生感慨。

    這里是研究院專門為了探索重水生產工藝而設立的地方,因為這里的靈脈輻射了一片海域,多年的積攢下來,海底深處已經形成了水脈,這是藍月島所沒有的資源。

    自從司馬青青加入了研究院並任職院長後,趙長佑便和她共同探討了一些研究課題,最終確定了重水的研究。

    趙長佑這種土包子自然是不知道重水居然可以人為煉制這種隱秘的,課題來源于司馬家的數據庫。

    他之前雖然在龍騰的交易會上見過三元重水,但據司馬青青所說,那只是重水的一種,重水的形成有很多種形式。

    大部分自然形成的重水都有著苛刻的地理環境限制,潛龍淵的特產三元重水便是如此,他們掌握著數條高階地下水脈,于海淵內,隔斷時間便有重水產出,無須為此憂慮。

    趙家沒有這樣的底蘊,好在結識了司馬家這樣的奇異家族,這才有了實現重水自制的可能。

    司馬家早年間便有人根據典籍記載研究過重水的煉制,只是受限于自家人丁的稀少,一直都沒機會嘗試。

    而且這東西只是理論,真要實驗的話可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以司馬家的資源還不至于為了這種低端的金丹靈物傾注太多心血,這是司馬青青原話。

    他們看不上,趙家可是太需要了。

    趙長佑听到司馬家竟然已經有現成的方案了,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直接拍板將研究院的第一個科研項目定了下來。

    于是,馬蹄島重水研究基地就這樣創立了。

    說是基地多少有點夸大其詞,其實就是一片原有的深海水脈配上五根玄黑色石柱,再搭配一些復合型陣法組成。

    五根石柱是實驗的關鍵,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要做的便是探索出合適的陣法搭配,在築基修士的配合下,使普通的水脈有了凝練成重水的可能。

    這個項目光是的前期籌備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布置陣法給趙長佑和趙道思兩人忙個夠嗆。

    核心陣法是三階下品的凝練大陣,沒有具體的名字,只有凝練這一單獨的用途,來源于司馬家那位提出設想的前輩高人。

    這陣法是趙長佑親手操刀完成的,這也是他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展現自己天才陣法師的實力。

    這麼做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司馬青青算半個自己人,跟他相識多年,已經有了信任基礎。

    除了核心陣法外,五根石柱上的二階上品屬性陣法則是得不斷試驗,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將其確定下來。

    再經過三年不懈的努力,終于是凝練出了第一滴重水。

    要知道,在這三年里,五根石柱上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看守,他們需要嚴格控制五行靈力的輸入,為避免過程中產生靈壓差異而導致實驗失敗。

    研究院加上司馬青青在內,總共也就十個人,這也就意味著,哪怕是輪班, 每個人一天也有一半的時間得花在石柱上。

    這樣的付出無疑是巨大的,所以,為了補償他們,趙長佑許下了好些承諾。

    首先,貢獻點肯定是得獎勵的,每個研究員得到的貢獻點都足以兌換兩枚築基丹,司馬青青作為項目主導人,貢獻翻倍。

    這些研究員大多都是散修後代,背後都有修士親人,築基丹是一定用得上的,寧元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其次,在項目完成之後,他們每個人都將獲得一艘二階飛車。

    九個普通研究員的飛車是二階下品,來自于他們的同窗,趙長佑是不可能把時間花費在這上面的,把煉制的任務交給了已經成為二階煉器師的學生。

    報酬按照市面上的情況來算,肯定不會讓他們吃虧便是。

    司馬青青的飛車得由他親手煉制,二階上品的水準,性能媲美紅纓號,涂料什麼的也是按照車主審美來選的,很合她的心意。

    最後便是修煉資源方面的承諾了。

    隨著學生們相繼築基,趙長佑已經慢慢脫離了保姆的身份,趙家也不可能一直免費養著這麼些人,他們需要自食其力。

    研究員們一個項目就是好幾年的時間,這樣的情況以後或許會經常出現,所以趙長佑需要針對性地給予資源扶持,具體的就不一一贅述了,待遇不會比管理一家電影院分院差。

    這是第一批研究員,趙長佑也存了樹立典範的心思,相信藍月島上的這些人看到他們的待遇後,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加入其中的想法。

    以後的研究院會和文院武院不同,其內的成員是可以從藍月島散修後代中選取的,只需要經過趙家嚴厲的考核後即可。

    這也是趙長佑刻意為之,學生們是師德點的來源,前面實在沒人,把他們投入到研究院也是無奈之舉。

    後期肯定得一步步抽離出來的,他搞這麼多東西出來,說白了還是為了自己的修煉著想,不能本末倒置。

    這幾年學院里的學生大多都被派了出去,要麼就是進入到研究院內工作,師德點的增加速度都減緩了不少,這也就是突破金丹的瓶頸期,否則趙長佑肯定接受不了這樣的進度。

    他這幾年也極為忙碌,前半段時間忙著布陣,後面則是為了靈石到處奔波,重水這個項目的投入確實不小。

    合歡宗那邊他也得照顧好,這是趙家開展情報工作的依靠,怠慢不得。

    所以趙長佑幾乎片刻不得閑,連馬蹄島這邊都有一段時間沒過來了,整天都在南洋群島打轉。

    好在這些年的努力不算白費,研究院終于有了些成果,趙長佑此時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

    喜歡師道飛升請大家收藏︰()師道飛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師道飛升》,方便以後閱讀師道飛升第174章 第一個科研項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師道飛升第174章 第一個科研項目並對師道飛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