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話內容是什麼呢?徐元直與這個傳話的人又是否認識?”老者追問道。
陸遜解釋道︰“事實上他們並不相識,這番話出自劉皇叔寫給關將軍的一封信中,信里要求攻下襄陽和新野,並提到劉皇叔希望關將軍砍伐新野路上再次生長起來的樹林。
那是當年徐先生離開時所做,以此消除對他的懷念。"
說完,老者面容微動,陷入了沉思。
陸遜欲繼續追問,只見老者擺手示意,輕聲說道︰“你所說的話我會帶去告訴徐元直。
你們之間會有緣相見的。"
說完,老者撐篙離去,船只迅速消失不見。
與此同時,島上突然刮起了大風,將陸遜手中耐冬花盡數吹走,直到風勢平息,才恢復平靜。
返回岸上的途中,這段奇特的經歷讓他陷入了疑惑和不安︰那個老人是否認識徐庶呢?
另一方面,當小船駛離,遠離鼓子島時停了下來,老者的表情流露出一絲感傷。
老嫗自船艙緩緩而出,伸手卸下胡須等假扮用具,頓時恢復了原貌,年輕了幾分。
老嫗問兒子單福徐庶的別名)道︰“自從隨母親隱居以來,這是我第一次見你如此憂傷。
是因為那年輕人的言語,還是為那些往事而嘆惋?”
呼...
摘下面具的徐庶,終于顯露真實面目。
曾經為了躲避曹操而偽裝自己,如今這些往事涌上心頭。
回憶起追隨劉備時的日子,想起當年離開曹營時的決心以及那些連戰連捷、主臣相知的情景。
他也深知若重拾故土可能帶來的風險——自己的
“你听著,人各有命,做母親的期盼的只是兒子有所成就,成為一個高潔的義士。
在太平盛世做賢能的大臣,在動蕩年代迎難而上救助蒼生,匡扶危難之中的國家,千年後仍受世人稱贊!”
“元直,你應明白,你學成才能後,做了劉將軍的軍師,討伐叛逆的曹操,你的榮辱關系到數萬百姓的安全和恢復漢室希望的關鍵時刻,你當年怎會拋棄明主而去投奔曹操這賊子見我一個老人的糊涂之舉?”
張氏的聲音愈發冷漠與嚴肅︰“這些年你背叛正義轉向昏暗,我不屑與你多言,每日憂愁黯然,難道你不懂麼?你看不出麼?如今你唯一犯下的大錯,就是背棄劉將軍轉而效忠曹操那叛賊!”
“若為娘尚在人世,只想用‘孝’字約束你,我還何必繼續存活?如果我逝去能夠促使你後半生命歸劉將軍贖罪,那麼我雖死何憾,有何遺憾?”
這時候,張氏聲音已發顫︰
“如今天賜良機,你……你……給我回劉將軍身邊,趕快回去,否則今日起,你不再是我的兒子,我也不再是你的母親!你或許能攔住我一時跳河尋死,可你能阻止我終其一生尋找死路嗎?”
這一刻的張氏展現出了唯有舍生取義的決心!
古今中國從不缺乏這樣的女性。
母親號召兒子出征抵抗敵人,
妻子勸郎君投身戰場,
“娘?”
“娘……”
清晨曙光微顯,徐庶焦急地在鼓子島上呼喚著,聲如銳箭驚醒巢中鳥雀。
只過了一夜,當他醒來時發現鼓子島上的母親已不見蹤跡,只剩下她留下的信箋、一朵冬花及一包藥材——當歸!
母親以此告訴徐庶,他已經盡到了孝道,現在是履行大義的時候了。
望著當歸,徐庶不禁落淚…至于那封張氏的遺言︰
這封信並不是給徐庶的,昨天的話已盡數傾訴;這是寫給劉備的書信。
他在讀︰“吾兒輔佐劉將軍對抗曹操,順應天意、踐行仁義。
怎奈吾被曹操所俘虜,他只能為母赴曹營。
因私情廢公義,負信棄節……”
“老婦教育無方,深感愧對劉將軍。
今決獨自離家,不願拖累吾兒。
望吾兒返回,願皇叔不嫌棄。"
言簡意賅的每一個字符透露張氏堅定不移的態度。
因為她的決策已經讓兒子錯過一次英主,不能再讓他錯過了——
“娘……”
徐庶更加悲愴,持續兩個時辰才慢慢走出信紙所帶來的悲痛。
知道此刻去找母親不是明智的選擇;她定會在知道自己的行為之後更加痛苦,甚至作出更嚴重的反應。
深呼吸數次後,徐庶緊握雙拳。
左手指捏的是“當歸”代表公義使命,
右手掌心則是耐寒冬花給予的溫暖回憶。
最終淚水洗刷下臉龐,面對門外拜謝說道︰
“兒子徐庶……知道了應當怎麼做!”
“為報劉玄德公之情,將重新栽植那新野樹林也重建復興漢朝希望!”
...
在山東一帶官道邊靈山寺外的路上,陸遜策馬獨行,手中摩挲著關麟贈送的錦囊。
拆開錦緞,見到白色綢布之上劉將軍的話依然未變——要砍盡此處樹木”。
陸遜按照計劃行事。
但因為身處膠州需要隱秘行動以免暴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這時,一輛馬車迅速駛近停在面前打斷了他的行程。
上拉韁繩止住馬匹,昨遇鼓子島上那自稱‘老者’之人自車內步下向自己招呼招手,邀請同乘共處密室中靜坐。
隨著車子抵達安靜之所,那人撕下面皮露出青蔥年華六十年後的青春氣息,原來是他。
陸遜震驚問話,“先生真是徐庶?”
「後來我遇到了公子李明,發現他不僅聰明伶俐,而且心地善良。
我原本對李將軍印象深刻,雖然他智勇雙全,卻過于殘暴。
我當時就想,或許為了百姓的安寧,應該嘗試教導他的兒子成為一位仁德之君,愛民如子的明主?」
「身為漢臣,我不想為李將軍效力。
然而,教育他的後代也許是一條可行之路。
亂世之中,讀書人的心願不過是輔佐明主,天下太平罷了!」
似乎陷入了回憶之中...
徐平滔滔不絕地講著這些年在李營的心路歷程。
陸遜心中滿是疑問。
——『這一切與營救王彪有何關聯呢?』
徐平續道︰「誰知,李明突發重病,在醫療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離世了...我還記得那淒涼夜色里,李將軍的悲切之聲,他說他懊悔不該殺華醫師,若是他還活著,一定能救活公子。
那一刻,我的心也隨著公子的離世破碎了……命也如此無常啊。」
提起李明的去世,徐平的眼神黯然。
他曾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李明身上。
可惜...
「後來,我便以探望遠方的母親為借口,請求辭官回鄉。
正逢李將軍率軍攻打楚荊之際,我的故鄉正好就在那里,我認為這一去十有八九難以生還。
出乎意料的是,李將軍非但沒有追究我,還當眾釋放了我和我的母親。
他說他曾因踩壞了麥田割下自己的頭發以贖罪。
他認為我的離開出于孝心,所以放我走了。
這是他對百姓欠下的情誼償還吧!」
起先陸遜听不懂,隨著對話逐漸深入,他終于明白徐平要說的是什麼。
曹操固然多疑,但他對待義士的態度始終超脫于個人猜忌之外。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無論李將軍如何對張大人猜忌,都不會傷害他?」陸遜問道。
「不錯。」徐平點了點頭,「李將軍雖為奸雄但也真性情,對于義士格外尊重!況且,現今李公要維護的人心遠比過往更加重要。
他已不再是當年屠徐州的將軍了。
如今身兼相位和魏公的身份,掌控十三州的命運,他也必須挽回往日過多的殺戮。」
因此,他語氣愈發嚴肅︰
「如果李公的行為讓人誤以為他會加害張大人,那就太表象了。
實際上這或許是故意制造的假象以迷惑大家——這才是更需要警惕的!」最後,他總結道。
听到這里,陸遜喉嚨干澀地咽下一口口水,深深地嘆了口氣,緩緩地說︰
「我理解了......」
這一刻,他不僅了解到張彪並無生命危險;同時也意識到,徐平能帶給巴蜀和荊州的意義更為深遠——他對曹操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的洞察能發揮重要作用。
而這才是這次尋找徐公明的根本原因。
壽春城里依舊那間書房,桌案上的地圖鋪滿了整面。
賈詡站在一邊听著曹操繼續說話
「他們都是義士,我怎麼舍得加害呢?懲罰和幽禁只是表面功夫,為了展示給所有人看罷了。
如果張將軍立下大功,我完全可以放華佗的女兒自由...失去的兒子已經讓我的內心飽受譴責。」曹操顯得無比傷感。
提到華佗、再引向死去的兒子…曹操的聲音略顯蒼涼︰「我多麼懷念曾經那位聰慧的孩子。」
賈詡低聲說︰“從前你放走關羽,徐庶等人也是同樣道理,知叛而弗追。
今天又布下此疑陣並托付重任。
這種胸襟古今少見!你準備給文遠創造何種機會建功立業?”
片刻後,賈詡完全領會了他的計劃。
他點頭表示同意︰“你要將擒關公之大功讓與文遠?」
曹操笑著說︰「這樣才值得啊!否則這些日子他的辛苦不就白費了嗎?」
賈詡忽然靈機一動,“不如利用這番情形,設計讓吳侯除掉凌統。
這可是一石二鳥的好計!”
「借刀殺人麼?」曹操大笑道︰「老毒物果然好計謀!」
隨即,曹操異常激動,幾乎掩飾不住欣喜之色!
喜歡盜墓︰我攜永恆家族吞噬諸天請大家收藏︰()盜墓︰我攜永恆家族吞噬諸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