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龍脈

第155章 萬古同契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聖地山的六哥 本章︰第155章 萬古同契

    江南的春雨帶著杏花的清香,陸尋踏著青石板路走進烏鎮的巷弄。掌心的共生紋泛著溫潤的暖意,與腳下的地脈氣脈輕輕共鳴,三珠歸位後的九州龍脈如同舒展的畫卷,在他感知中緩緩鋪陳 —— 昆侖的天珠湛藍如洗,嵩山的地珠厚重如磐,曲阜的人珠溫暖如陽,三者的光暈在天際交織成網,將人間煙火溫柔籠罩“總算趕上清明了。” 他望著巷尾祠堂的飛檐,檐角的銅鈴在雨中輕響,像是在訴說著歲月的安寧。

    林婉兒撐著油紙傘跟在後面,听石符在掌心轉著圈,符面映出鎮外運河的水脈 —— 清澈的河水順著 “玉帶環腰” 的走勢緩緩流淌,河底的龍紋石雕在波光中若隱若現,幾只烏篷船劃過水面,船娘的歌聲混著雨聲飄來“尋哥你看,這里的水脈比去年更順了。” 她往岸邊的蘆葦叢指,新抽的嫩芽頂著水珠,草葉上的露珠在陽光下閃著七彩光,“血珠說運河的龍脈氣脈已經和百姓的炊煙完全交融,連魚群都比往年多了三成。”

    王胖子扛著個布包走在最前面,軍大衣早換成了輕便的藍布褂子,離火珠在他掌心泛著柔和的光“奶奶的這江南就是養人!” 他往巷口的茶館探了探頭,鼻尖縈繞著龍井的茶香,“胖爺听說這兒的醬鴨天下一絕,等辦完正事必須嘗嘗!” 布包里露出半截青銅殘片,是給祠堂新刻的鎮宅符。

    烏鎮的守脈人老周早已在祠堂門口等候,青布長衫上沾著雨絲,手里握著個銅煙袋,見到他們連忙拱手“陸先生可算來了!祠堂的護脈碑正好今日點楮,有您在最合適不過。” 他往祠堂里指,“新收的兩個娃娃正等著您指點呢,這倆孩子天生能感氣脈,是塊好料子。” 煙袋鍋里的火星在雨中明明滅滅,映著他眼角的笑意。

    走進祠堂,迎面是塊新立的石碑,碑上刻著 “山河同脈” 四個大字,筆法蒼勁有力,正是陸尋去年題寫的。碑前的供桌上擺著剛采的杏花和新釀的米酒,兩個梳著棕角的孩童正踮著腳張望,見到陸尋進來,怯生生地行禮“見過陸先生。” 男孩手里攥著塊撿來的龍紋石,女孩的發間別著朵杏花,眼神里滿是好奇。

    陸尋摸了摸男孩的頭,指尖觸到他掌心的龍紋石,石面竟微微發燙“這石頭是在哪撿的?”

    “在運河邊的蘆葦蕩里。” 男孩小聲回答,眼楮亮晶晶的,“它會發熱,還能引來小魚。”

    林婉兒的听石符往石頭上一靠,符面瞬間映出石頭里藏著絲微弱的龍氣“是塊天然的聚氣石!” 她驚喜地對陸尋說,“血珠說這孩子與水脈有緣,是天生的水脈守脈人。” 她往女孩發間的杏花上呵了口氣,花瓣突然舒展,散發出淡淡的金光。

    王胖子往供桌上的米酒倒了三杯,離火珠往酒杯上一掃,酒液泛起細小的氣泡“來,胖爺這杯算給石碑開光了!” 他把酒杯遞給兩個孩子,“喝了這杯酒,以後就是半個守脈人了,要好好守護咱們的運河龍脈。” 孩子們捧著酒杯小口抿著,小臉立刻紅撲撲的。

    點楮儀式開始時,雨恰好停了。陸尋蘸著朱砂,在 “山河同脈” 的 “山” 字最後一筆落下,朱砂剛觸石碑,就順著紋路往碑底流,與地下的地脈氣脈相連。祠堂外突然傳來龍吟般的嗡鳴,運河的水脈應聲泛起金紅色的漣漪,與祠堂的氣脈形成完美共鳴“成了。” 陸尋放下朱砂筆,共生紋傳來舒適的暖意,“這護脈碑能聚氣脈、擋煞氣,往後烏鎮的龍脈會更穩。”

    老周連忙讓孩子們磕頭行禮,自己則往碑前敬了杯酒“有這碑在,子孫後代就知道守脈的重要性了。” 他往陸尋手里塞了本泛黃的冊子,“這是祖上傳下來的《運河守脈記》,里面記著水脈的脾氣和護脈的法子,您看能不能給娃娃們當個教材。” 冊子里夾著幾片干枯的龍息草,雖已泛黃,卻仍能感覺到淡淡的氣脈。

    離開烏鎮時,兩個孩子追送到巷口,男孩把龍紋石送給陸尋“先生說石頭跟您更投緣。” 女孩則遞來個杏花編的花環,“娘說戴這個能擋煞氣。” 陸尋把花環戴在林婉兒頭上,將龍紋石交給王胖子“這石頭你帶著,正好能聚離火珠的氣脈。”

    往嶺南趕路的船上,林婉兒翻看著《運河守脈記》,听石符在書頁上滑動,符面映出歷代守脈人的影像 —— 他們或在運河邊植樹,或在暴雨中護堤,或教孩童辨識水脈,與如今的守脈人做著同樣的事“尋哥你看,不管過了多少年,守脈的法子變了,但心沒變。” 她指著其中一頁,“這里記著南宋時的守脈人用糯米加固河堤,跟我們現在用的法子差不多呢!”

    王胖子正用龍紋石打磨青銅殘片,離火珠的青焰順著石面流動,在殘片上刻出簡單的水紋“胖爺這手藝咋樣?” 他舉著殘片炫耀,“等下到了嶺南,給那邊的守脈人送個見面禮,保準他們喜歡。” 船窗外的江水泛著金紅色的光,與殘片的紋路遙相呼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進入嶺南地界,濕熱的空氣帶著榕樹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里的龍脈氣脈與江南截然不同,更加靈動奔放,像奔騰的駿馬。陸尋的共生紋感應到五指山方向的氣脈格外活躍,那里的守脈人正在舉辦 “祭龍節”,用古老的儀式感恩龍脈滋養“去五指山看看。” 他望著遠處的山巒,“祭龍節是觀察人脈與龍脈共鳴的好機會。”

    五指山的山腳下,黎族百姓正圍著巨大的龍紋圖騰跳舞。鼓聲咚咚作響,穿著傳統服飾的姑娘們搖著銅鈴,銀飾在陽光下閃著光,老人們則捧著米酒往圖騰上灑,口中念著古老的祭詞。見到陸尋三人,祭師連忙迎上來,身上的麻布衣衫繡滿了龍紋,手里握著根蛇頭杖“陸先生來得正是時候!今日圖騰顯靈,龍氣比往年旺十倍!”

    陸尋走到圖騰前,指尖輕觸石刻的龍紋,共生紋瞬間與圖騰氣脈相連。他能 “看” 到無數細小的光絲從百姓身上飄出,融入圖騰的龍紋中,而圖騰則將龍脈氣脈化作甘霖,灑向周圍的梯田,秧苗在甘霖中瞬間拔高寸許“這才是祭龍節的真諦。” 他輕聲說,“不是祈求恩賜,是人與龍脈的能量交換。”

    林婉兒的听石符映出梯田下的景象 —— 氣脈順著圖騰的根系往田間蔓延,每株秧苗都被淡淡的龍氣包裹,土壤中的肥力在龍氣滋養下變得更加充足“血珠說嶺南的龍脈最喜熱鬧,百姓越虔誠,龍氣越旺盛。” 她往圖騰旁的篝火里撒了把龍息草籽,草籽遇火化作金紅色的火星,融入跳舞的人群中,“你看他們的氣脈都變亮了!”

    王胖子被幾個孩童圍著,教他們用離火珠烤竹筒飯。青藍色的火焰圍著竹筒轉了圈,米飯的香氣立刻飄出來“胖爺這叫‘火龍獻寶’,烤出來的飯帶著龍氣,吃了能長力氣!” 孩童們捧著竹筒飯吃得香甜,臉上沾著米粒,笑聲像銀鈴般清脆。

    祭龍節的高潮,祭師將陸尋請到圖騰頂端的祭台。他接過蛇頭杖,按照黎族的傳統儀式,將天珠、地珠、人珠的紫氣碎片融入米酒中,再灑向四方“以天地人三才之名,敬龍脈,敬蒼生!” 米酒落地的瞬間,天空突然降下甘霖,彩虹橫跨天際,與圖騰的龍氣交織成橋,百姓們紛紛歡呼跪拜。

    離開五指山時,祭師贈給他們每人一個龍紋木雕“這是用圖騰旁的古榕根雕的,能聚龍氣。” 他往陸尋手里塞了袋香米,“這米吸收了今日的龍氣,種在任何地方都能豐收。” 山路上的孩童們還在唱歌,歌詞里唱著 “龍在山,人在田,歲歲平安”,與潯江的漁歌隱隱呼應。

    往北行至中原,麥浪翻滾著金色的波濤。河南的守麥人正在田間指導百姓按風水布局插秧,田埂的走向呈 “八卦” 形,既能防洪又能聚氣。看到陸尋過來,守脈人老張連忙放下手里的秧苗“陸先生快來看看!按您說的‘七星護田’局插秧,麥苗比往年密三成!” 他往田邊的水井指,“連井水都變甜了,澆地都省力氣。”

    陸尋蹲在田埂上,抓起把泥土,共生紋感應到土壤中的氣脈正順著八卦紋路流動,每株麥苗的根系都與地脈相連,形成個巨大的能量網“再加道‘引水環’就更完美了。” 他用樹枝在地上畫了個圈,“在田邊挖條環形水渠,引活水繞田一周,既能調節濕度,又能讓龍氣循環。” 泥土中的蚯蚓突然鑽出地面,在他畫的圈旁蠕動,像是在認同他的說法。

    林婉兒的听石符映出水渠的效果圖 —— 活水引入後,氣脈在田間形成閉環,多余的龍氣順著水渠流回河流,再由河流反哺龍脈,形成完美的循環“血珠說這叫‘田養脈,脈養田’,是最樸素的共生之道。” 她往老張手里遞過新的秧苗圖譜,“這上面標了不同作物的最佳種植方位,照著種準沒錯。”

    王胖子幫著百姓搭建水車,離火珠往木軸上一掃,原本發澀的軸承立刻變得順滑“奶奶的這水車轉得比胖爺的軍大衣還溜!” 他往水車的龍紋裝飾上貼了塊青銅殘片,“加個這玩意兒,保準引水更旺!” 水流順著水車注入田渠,激起的水花帶著淡淡的金光。

    走到曲阜時,恰逢孔廟舉辦祭孔大典。來自各地的學子穿著漢服,捧著竹簡列隊而入,香火繚繞中,人珠的緋紅光芒與文脈氣脈交織成網,籠罩著整個曲阜城。住持大師和茅山的清風子道長正在殿前論道,見到陸尋三人,笑著迎上來“陸施主來得巧,今日文脈氣脈與龍脈氣脈共鳴,正是傳授護脈之法的好時機。”

    陸尋走進大成殿,共生紋與孔子像前的 “人極璽” 虛影產生共鳴。他能 “看” 到無數文脈氣脈從典籍中涌出,與祠堂的龍脈氣脈融合,形成股溫和而堅韌的力量,滋養著每個學子的心智“人珠的紫氣果然與文脈最投緣。” 他輕聲說,“守護文脈,就是守護人脈的根基。”

    林婉兒的听石符映出學子們的氣脈 —— 每個認真誦讀的學子頭頂都有淡淡的紅光,紅光匯入文脈氣脈網,讓整座孔廟的氣脈更加旺盛“血珠說知識能淨化人心,人心正了,煞氣自然無處藏身。” 她往學子們手里分發文脈書簽,“這上面刻著聚氣符,能幫他們更好地吸收文脈氣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王胖子在廟外的銀杏樹下打盹,離火珠在他掌心轉著圈,青焰與飄落的銀杏葉嬉戲“還是讀書人好啊,不用打打殺殺就能護脈。” 他往樹上掛了個青銅鈴鐺,“胖爺這叫‘文武雙全’,鈴鐺響,文脈旺!” 風吹過鈴鐺,發出清脆的響聲,與殿內的誦讀聲相得益彰。

    秋分時,陸尋三人回到昆侖。天珠的湛藍光暈在雪山頂閃耀,玄虛子道長的靈位前擺滿了新采的雪蓮,守山的弟子們正在演練結合風水術的新陣法,刀光與氣脈交織成網,精準地擊中靶心“進步很快。” 陸尋望著演練的弟子,“玄虛子道長要是看到,定會很欣慰。”

    清風子道長遞給陸尋一封來自黃帝陵的信,信上是巫祝老者的筆跡,說黃土高原的龍脈氣脈已完全恢復,新培養的守脈人能熟練運用黃龍玉佩的力量“各地的守脈人都成長起來了。” 他望著遠方的雲海,“或許我們可以成立‘護脈盟’,讓各地的經驗能互相交流。”

    陸尋接過信,共生紋突然傳來強烈的共鳴。他能 “看” 到九州各地的守脈人同時抬起頭,望向昆侖的方向,他們手中的護脈信物 —— 青銅殘片、龍息草籽、黃龍玉佩、听石符碎片 —— 同時亮起,與三珠的光芒連成一片“不用成立盟會。” 他笑著說,“當每個人都把守護龍脈當成本能,我們就已經是盟會了。”

    林婉兒的听石符映出幅震撼的景象 —— 天珠、地珠、人珠的光芒在天際形成巨大的三彩陣,陣中浮現出 “天地歸一” 四個古字,九州龍脈的氣脈網在古字下緩緩流轉,與人間的炊煙氣脈交織成永恆的循環“血珠說這是天地對我們的回應。” 她靠在陸尋肩上,眼眶有些濕潤,“我們做到了。”

    王胖子往火堆里添了塊木頭,離火珠的青焰與三珠的光芒遙相呼應“奶奶的這輩子值了!” 他往陸尋和林婉兒手里各塞了杯酒,“來,敬天地,敬龍脈,敬咱們這些守脈人!” 酒杯踫撞的聲音在雪山間回蕩,與龍吟般的氣脈聲融為一體。

    深夜的昆侖雪頂,陸尋望著滿天繁星。客星早已消失不見,星空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澈,北斗七星的光芒格外明亮,像是在為他們指引永恆的方向。掌心的共生紋與三珠的紫氣完美融合,形成個小小的太極圖,溫暖而堅定“守護從來沒有終點。” 他輕聲說,“但只要這顆心還在,天地就永遠歸一。”

    林婉兒的听石符突然飛向星空,符面在夜空中化作巨大的光幕,映出九州各地的守脈人 —— 江南的孩童在運河邊放燈,嶺南的黎族在圖騰下跳舞,中原的百姓在田間勞作,曲阜的學子在燈下苦讀,每個人的氣脈都與龍脈相連,形成幅生生不息的畫卷。

    王胖子打著哈欠靠在石頭上,離火珠在他掌心漸漸平息“胖爺困了,明天還得教那幫小子練火陣呢。” 他嘟囔著,“以後啊,就該讓年輕人多跑跑了,咱們也該享享清福。” 鼾聲很快響起,與風雪聲、龍脈氣脈聲交織成和諧的夜曲。

    陸尋握緊林婉兒的手,兩人望著光幕中的景象,久久沒有說話。他們知道,這場跨越數卷的守護之戰,早已不是某個人的使命,而是融入了每個生靈的血脈。龍脈滋養人間,人間守護龍脈,這份萬古同契的約定,將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流傳,直到星辰寂滅,直到天地永恆。

    東方泛起魚肚白時,第一縷陽光灑在昆侖雪頂。天珠的光芒與朝陽交相輝映,在雪地上投下長長的影子。陸尋三人的身影漸漸消失在下山的路上,身後的雪山在晨光中熠熠生輝,見證著這場天地與人的永恆約定。而九州大地上,新的守護故事正在每個角落悄然上演,如同永不熄滅的星火,照亮著天地歸一的永恆之路。

    喜歡華夏龍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龍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夏龍脈》,方便以後閱讀華夏龍脈第155章 萬古同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夏龍脈第155章 萬古同契並對華夏龍脈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