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江的晨霧帶著水汽,陸尋踩著碼頭的青石板往前走,護脈刀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掌心的共生紋輕輕發燙,能清晰 “看” 到江底的龍脈氣脈正順著水流緩緩復甦,與上游的地珠氣脈遙相呼應,在江面上凝成層淡淡的金紅色光暈“水脈總算順了。” 他望著遠處重建的漁村輪廓,木架在霧中若隱若現,像群剛睡醒的水鳥。
林婉兒的听石符在耳垂後輕顫,符面映出江底的景象 —— 之前被天劫撕裂的江床正在愈合,淤泥里冒出翠綠的水草,魚群在水草間穿梭,連許久不見的老江龍虛影都在水深處游弋“尋哥你看!老江龍在幫漁民清理江底的碎石!” 她往碼頭邊的木船指,船板上刻著簡單的水紋,在晨光中微微發亮,“血珠說這些船都沾了龍氣,以後行船再不會遇風浪了。”
王胖子扛著兩捆杉木往漁村走,軍大衣敞開著露出里面的藍布褂子“奶奶的這潯江總算像樣了!” 他往江里扔了塊青銅殘片,殘片剛落水就引來一群小魚啄食,“胖爺昨天跟漁民撒網,一網下去全是活蹦亂跳的大鯉魚,比以前多了三成!”
碼頭邊的空地上,漁民們正忙著打地基。幾個壯漢吆喝著抬木頭,婦女們在篩沙子,孩子們則圍著一堆貝殼玩耍,貝殼在陽光下閃著彩光。為首的李大娘看到陸尋,連忙放下手里的瓦刀迎上來,圍裙上沾著泥漿,臉上卻笑開了花“陸先生可算來了!你看這地基,按你上次劃的線挖的,硬實著呢!”
陸尋往地基里扔了塊測水石,石頭落地後只陷下去半寸,石面泛著淡淡的水光“土性穩,水性順,這里確實是吉位。” 他往江道拐彎處指,“你們看這江道像不像條玉帶?咱們把房子建在這‘環腰’的位置,就是‘玉帶環腰局’,既能擋洪水,又能納江氣。” 他撿起根樹枝,在地上畫出江道和房屋的位置,“主屋坐北朝南,廚房靠東,茅廁居西,順著水脈走就穩當。”
李大娘湊過來看地上的圖,手指在 “環腰” 處點了點“怪不得老輩人說這拐彎處好,漲水時從不淹到這兒,原來真是風水好。” 她往不遠處的老槐樹指,“先生說的那棵‘鎮水槐’,我們天天澆水,你看這新葉長得多旺!” 老槐樹的枝葉在風中沙沙作響,樹影正好罩住地基中央,形成片天然的陰涼。
林婉兒帶著婦女們往地基邊緣撒貝殼,听石符指引她們把白色貝殼按五行排列“白色屬金,金能生水,水能潤木,這樣地基就不會返潮。” 她往貝殼上撒了把龍息草籽,“這些草籽能固沙,長出後圍著房子一圈,既好看又能擋江風。” 草籽剛落地,就有幾只江鳥飛來啄食,被孩子們笑著趕走。
王胖子幫著壯漢們抬橫梁,離火珠往木頭接口處一點,青藍色的火焰圍著接口轉了圈,木頭瞬間變得嚴絲合縫“奶奶的這火比鐵箍還管用!” 他往梁上刻了個簡單的 “水” 字符,“胖爺這符能引江氣入屋,夏天準保涼快!” 漁民們看得直叫好,紛紛讓他給自家的梁上也刻個符。
陸尋走到江岸邊,共生紋指引他在退潮後的灘涂上插了七根竹竿。竹竿剛插穩,江風就順著竹竿的方向改變了流向,原本直沖地基的浪花變得平緩起來“這是‘七星擋浪樁’。” 他往竹竿上系了紅綢,“漲潮時江氣會順著紅綢往上走,到不了地基就散了。” 紅綢在風中飄動,與江面上的金紅色光暈相映成趣。
正說著,江面上駛來幾艘貨船,船上裝滿了磚瓦和石灰。撐船的老漁民老遠就喊“陸先生!李大娘!磚瓦拉來了!” 船剛靠岸,漁民們就七手八腳地往下卸,磚瓦上都沾著新鮮的江泥,在陽光下泛著濕潤的光“這窯廠的老板听說咱們建新房,特意多送了二十塊瓦!” 老漁民擦著汗,臉上滿是感激,“說多虧先生讓江水清了,他們窯廠的取水量足了三成!”
陸尋往貨船的船底看,船底的龍骨上竟長了層薄薄的青苔“這是好兆頭。” 他笑著說,“船底長青苔,行船穩當當,以後運貨再不會翻船了。” 他往船底扔了塊黃龍玉佩的碎片(之前黃帝陵巫祝所贈玉佩的邊角料),碎片剛接觸船底就融入青苔,船身突然輕微震動,像是在道謝。
中午吃飯時,李大娘在臨時搭的灶台做飯,鍋里炖著剛打撈的江魚,香味飄出老遠。她往陸尋碗里盛了滿滿一勺魚湯“先生嘗嘗,這魚現在可鮮了,刺都比以前少了。” 她往江里指,“自從先生上次來過後,這江里的魚就越來越多,水也甜了,連井水都好喝了。”
陸尋喝著魚湯,能感覺到湯里蘊含的淡淡龍氣,順著喉嚨往下流,與體內的共生紋產生共鳴“是江脈活了。” 他放下碗,“你們世世代代在江上討生活,魚是江的饋贈,你們的敬畏也是江的養分,這才是真正的共生。” 他往漁村的方向看,地基上的木頭在陽光下泛著健康的光澤,“這房子建好後,記得在屋後挖條排水溝,引江水繞屋半圈再流回江里,這樣‘玉帶’就更完整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下午開工時,漁民們按陸尋說的挖起了排水溝。鐵鍬剛入土,就挖出股清泉,泉水順著溝道往江里流,在陽光下閃著銀光“真出泉水了!” 挖溝的小伙子們歡呼起來,“先生說的真準!” 泉水流過的地方,很快長出細小的草芽,帶著勃勃生機。
林婉兒的听石符映出排水溝與江脈的連接圖 —— 清泉正是江脈的分支,順著溝道形成個小小的循環,既能排水,又能滋養房屋氣場“血珠說這叫‘玉帶纏腰,清泉繞宅’,是最好的水局!” 她往泉眼里放了塊鵝卵石,“這樣泉水就不會干涸,常年都能流動。”
王胖子閑著沒事,幫孩子們用貝殼拼圖案。離火珠往貝殼堆里一點,貝殼突然自己排列起來,組成條栩栩如生的魚“胖爺這手絕活咋樣?” 他得意地問孩子們,“以後你們就往門口擺這貝殼魚,能招財氣!” 孩子們圍著貝殼魚拍手,笑聲在江邊回蕩。
傍晚時分,第一排房子的框架已經立起來了。夕陽照在木架上,投下長長的影子,與江面上的金紅色光暈交織成溫暖的網。漁民們站在框架前,看著自己親手建起的新家,眼里閃著憧憬的光“再過半個月就能上瓦了!” 李大娘撫摸著光滑的木柱,柱子上還留著她親手刻的水紋,“到時候請先生來喝喬遷酒!”
陸尋望著漸漸成型的漁村,共生紋感應到這里的氣脈正在變得越來越活躍。江氣順著 “玉帶環腰局” 往房屋匯聚,漁民們的笑聲和勞作聲順著氣脈往江底傳,引來更多的魚群在岸邊跳躍“這局成了。” 他輕聲說,“以後無論漲多大水,這村子都能安然無恙,而且江里的魚蝦會越來越多,你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李大娘突然拉著幾個婦女,往江邊的石頭上一站,清了清嗓子就唱了起來。歌聲樸實而悠揚,帶著潯江特有的韻味“江水流啊流,龍在水里游,船兒搖啊搖,人在船上飄……” 唱到興起處,漁民們都跟著合唱起來,連孩子們都奶聲奶氣地跟著哼。
唱完一段,李大娘從懷里掏出張油紙,小心翼翼地打開,里面是用炭筆寫的歌詞“先生,這是俺們新編的護脈漁歌,想請你听听。” 她指著歌詞念道,“龍在水,人在舟,共此江湖歲月流;風不狂,浪不吼,江脈人脈長相守……” 念到最後,她的聲音有些哽咽,“俺們沒文化,就覺得這樣唱,心里踏實。”
陸尋接過油紙,指尖撫過樸實的字跡,能感覺到字里行間蘊含的真誠與敬畏。共生紋在掌心發燙,與江脈的氣脈產生強烈共鳴,江面上的金紅色光暈突然變得格外明亮,在天空中凝成條巨大的玉帶虛影“唱得好。” 他望著漁民們期待的眼神,“這才是最好的護脈咒,比任何符陣都管用。”
王胖子也跟著哼起漁歌,離火珠在他掌心轉著圈,青藍色的火焰與江面上的光暈交織成網“奶奶的這歌真帶勁!胖爺以後行船就唱這個,保準順風順水!” 他往江里扔了個酒葫蘆,葫蘆在水面打著轉,像是在應和歌聲。
夕陽沉入江面時,漁村的炊煙升起,與江霧交織成溫柔的紗幔。陸尋三人準備告辭,漁民們都來送行,手里捧著剛捕撈的魚、新曬的蝦米,非要塞給他們“先生拿著路上吃!” 李大娘往陸尋包里塞了雙新做的布鞋,鞋底納著水紋,“這鞋防水,先生在江邊走不沾泥。”
陸尋望著燈火漸起的漁村,江面上的 “玉帶” 虛影還未散去,與漁歌的余韻一起在江面上回蕩。他知道,這 “玉帶環腰局” 不僅護住了漁民的家園,更護住了他們與江脈之間那份質樸的共生約定“我們會常來的。” 他揮揮手,護脈刀在暮色中泛著溫暖的光,“等你們喬遷那天,我們一定來喝喜酒。”
漁船載著他們離岸時,漁民們又唱起了新編的護脈漁歌。歌聲順著江水傳得很遠,江里的魚群紛紛躍出水面,像是在伴舞。陸尋靠在船舷上,听著漁歌,握著黃龍玉佩,能清晰感知到江脈與人脈在歌聲中緊緊相擁,形成個溫暖的循環“這才是天地歸一的真意。” 他輕聲說,林婉兒和王胖子都笑著點頭。
夜色漸深,漁歌的余韻還在江面上飄蕩。新建的漁村在月光下靜靜矗立,“玉帶環腰巨” 的氣脈與江脈完美融合,守護著這份來之不易的祥和。陸尋知道,像這樣的故事正在九州各地上演,守脈人與百姓用最樸實的方式守護著龍脈,而這份守護,終將化作天地間最溫暖的力量,讓龍脈永續,人間安寧,直到永遠。
船行漸遠,潯江的燈火越來越小,最終化作江面上的一顆星。但那首 “龍在水,人在舟,共此江湖” 的漁歌,卻仿佛永遠留在了耳邊,與掌心的共生紋一起,見證著這場跨越江河的共生之約,也指引著未來守護之路的方向。
喜歡華夏龍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龍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