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龍亭的晨露沾在玉璧上,折射出七彩的光。陸尋指尖撫過 “和” 字紋路,三枚璽印突然同時發燙,金紅色的氣脈順著指尖往九州方向蔓延。玉璧中央的太極圖開始旋轉,原本均衡的陰陽魚突然傾斜,嵩山方向的光點急速黯淡,而西北方的昆侖山位置亮起刺目的金光“天劫核心移了。” 他望著金光最盛的方向,護脈刀在掌心輕輕震顫,“三璽在指引我們去昆侖山。”
林婉兒的听石符懸浮在玉璧上空,符面映出幅清晰的地脈圖 —— 嵩山的鎮龍鼎氣脈正在減弱,而昆侖山的龍脈源頭處,無數金紅色的絲線正在匯聚,形成個巨大的旋渦“血珠說昆侖山是萬山之祖,所有龍脈的根都在那兒。” 她往陸尋身邊靠,山形紋滲出的血珠在掌心凝成朵雪蓮,“這是昆侖地氣脈的顯象,看來天劫的最後陣眼要在那兒形成。”
王胖子正蹲在龍亭下啃包子,軍大衣上還沾著昨夜的血跡“奶奶的!剛歇口氣又要挪地方?” 他把最後口包子塞進嘴里,拍著離火珠站起來,“不過胖爺听說昆侖山有雪蓮酒,正好去嘗嘗鮮!” 離火珠突然亮了亮,像是在回應他的話。
陸尋將三枚璽印收入懷中,玉璧上的 “和” 字漸漸隱入石紋“玄機子道長說昆侖是龍脈之源,平衡的關鍵。” 他往開封城的方向看,百姓們正在修補被煞氣侵蝕的房屋,孩子們在田埂上追逐,炊煙與龍脈氣脈交織成淡淡的光帶,“我們得盡快出發,路上正好看看各地的情況。”
三人順著黃河往西而行,護脈刀劃出的金光在前方引路。剛出開封地界,就看到群村民在黃河堤壩上忙碌,他們用竹筐往缺口里填石頭,領頭的老漢正往石縫里塞青銅殘片 —— 那是之前守脈人留下的,殘片上的 “守” 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是李家莊的人!” 林婉兒突然停住腳步,听石符映出老漢的記憶,“他們在填被煞龍撞開的堤壩,說要幫龍脈‘療傷’。”
陸尋走上前時,老漢正往石縫里澆米酒,酒液滲進石頭的瞬間,金紅色的氣脈輕輕跳動“小先生來得正好!” 老漢抹了把汗,手里的鋤頭往堤壩上敲,“俺們祖祖輩輩靠黃河吃飯,現在該俺們護著它了。” 他往石縫里又塞了塊殘片,“這些寶貝石頭能鎮水,埋下去堤壩就穩了。”
王胖子往堤壩上扔了塊離火珠碎片,青藍色的火焰在石縫里閃了閃,缺口處的水流瞬間平穩了許多“老人家有眼光!這石頭確實頂用!” 他往村民們手里塞了些龍息草,“把這草混在泥土里,能讓石頭粘得更牢。”
離開黃河堤壩時,陸尋回頭望去,村民們還在忙碌,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堤壩上的青銅殘片在暮色中連成道光帶,與黃河的氣脈完美融合“你看。” 他輕聲說,“不用守脈人提醒,他們自己就知道該怎麼做。”
往西走了三日,進入陝西地界,遠遠就看到片新栽的樹林。樹苗還沒長到半人高,卻排列得整整齊齊,每個樹坑里都埋著塊小小的石頭 —— 仔細看去,竟是百姓們從地里撿的龍脈碎石,石上的紋路雖然模糊,卻能感受到淡淡的氣脈“是受災的村民栽的。” 林婉兒的听石符輕輕跳動,“血珠說他們听守脈人講過,種樹能固土,讓龍脈氣脈更穩。”
個穿補丁衣服的小姑娘正在給樹苗澆水,她往樹根處放了朵野花,花瓣落在石頭上的瞬間,金紅色的氣脈輕輕拂過她的臉頰“爹爹說這些樹能幫大山爺爺恢復力氣。” 小姑娘仰起臉,手里的水壺往陸尋方向遞,“先生要不要也澆棵樹?大山爺爺會記住你的好。”
陸尋接過水壺澆了棵樹苗,護脈刀往土里輕輕劃,金紅色的氣脈順著刀身往樹根鑽。樹苗突然輕輕搖晃,葉片上凝結的露珠滾落,在地上匯成個小小的 “守” 字“你看,大山爺爺在謝你呢。” 他笑著摸了摸小姑娘的頭。
王胖子往樹林深處走了走,回來時手里舉著株靈芝“奶奶的!這破地方煞氣剛散,就長這好東西了!” 他把靈芝遞給小姑娘,“給你爹爹補補身子,種樹可是力氣活。” 離火珠在他掌心轉了轉,樹林里的氣脈明顯變得更濃郁了。
越往西走,看到的景象越讓人暖心。在秦嶺山口,獵戶們正往山洞里搬運草藥,說要給受傷的山獸療傷;在渭水河畔,漁夫們把捕到的小魚放回水里,魚群圍著船舷跳躍,掀起金紅色的浪花;在黃土高坡上,村民們正在修梯田,田埂上插著的木牌寫著 “護土保龍” 四個歪歪扭扭的字。
“人護龍,龍亦護人。” 陸尋突然停下腳步,三枚璽印在懷里同時發燙,“這才是先賢說的共生之道。” 他往昆侖山的方向看,那里的金光越來越亮,“我們之前總想著守脈人要保護百姓,卻忘了百姓本來就和龍脈連著心。”
林婉兒的听石符映出幅壯闊的畫面九州各地的百姓自發守護龍脈的舉動,化作無數金紅色的光點,順著地脈往昆侖山匯聚,與源頭的氣脈交織成網“血珠說這些光點正在加固龍脈,比任何守脈陣都管用。” 她往陸尋身邊靠,“原來真正的平衡,是大家都把龍脈當成自個兒的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王胖子往嘴里灌了口烈酒,指著遠處的山巒“你看那山,之前被煞氣啃得光禿禿的,現在都冒出綠芽了。” 他往山腳下的村莊指,“那邊的人天天上山種樹,這才多久就有成效了。” 離火珠突然發出陣強光,與遠處的山芽產生共鳴,“胖爺算看明白了,咱們守脈人就是個引路的,真正的力量在老百姓那兒。”
走到祁連山時,正遇上群蜀山道士在給牧民講解龍脈知識。老道們用樹枝在地上畫龍脈圖,牧民們听得認真,時不時往圖上扔塊小石子 —— 那些石子落地後都亮起淡淡的金光“是玄機子道長派來的人!” 林婉兒認出領頭的道士,“他們在教百姓怎麼分辨龍脈氣脈,怎麼護著自家的山和水。”
領頭的道士看到陸尋,趕緊上前行禮“陸先生來得正好!這些牧民說要跟著我們去昆侖,說要給龍脈源頭‘添把力’。” 他往牧民身後指,幾十匹駱駝背上都馱著草藥和青銅殘片,“都是他們自發準備的,說不能讓守馬人獨自拼命。”
陸尋望著牧民們淳樸的笑臉,突然覺得護脈刀輕了許多“告訴大家,不用都去昆侖。” 他往周圍的山巒指,“守好自家門前的龍脈,就是在幫昆侖的忙。” 護脈刀往地上劃,金紅色的氣脈在地上凝成個巨大的 “和” 字,“人護龍寸土,龍護人千年,這才是最好的守護。”
牧民們雖然沒完全听懂,卻都使勁點頭。個老牧民往陸尋手里塞了塊暖石,石頭上的溫度正好適合握在掌心“俺們祖上說石頭有靈性,帶著它走山路不迷路。” 老牧民往昆侖山方向拜了拜,“山神會保佑你們的。”
離開祁連山後,三枚璽印的光芒越來越亮,指引著他們往昆侖深處走。沿途的龍脈氣脈越來越濃郁,地上的草芽泛著金紅色的光,連空氣都帶著淡淡的清香。林婉兒的听石符突然發出陣藍光,符面映出昆侖山的主峰 —— 山頂的積雪正在融化,露出下面巨大的龍形紋路,與三枚璽印的紋路完全吻合。
“快到了。” 陸尋望著主峰,護脈刀在手中發出震耳的嗡鳴,“三璽在和龍脈源頭共鳴。” 他往山腳下的草甸看,無數不知名的野花正在綻放,花叢中散落著無數細小的光帶,都是從九州各地匯聚來的百姓信念,“你看這些光帶,它們比我們先到。”
王胖子往草甸上躺,嘴里叼著根草睫“奶奶的!這地方的氣脈比開封還足!” 他往離火珠里灌氣脈,珠子的光芒與周圍的野花產生共鳴,“胖爺總算明白為啥說昆侖是源頭了,這地方的草都帶著龍氣。”
陸尋走到處山泉邊,三枚璽印突然從懷里飛出,懸浮在水面上。泉水順著璽印的紋路往上涌,在半空凝成個巨大的水鏡,鏡中映出昆侖山的全貌 —— 無數龍脈從主峰往九州延伸,每條龍脈上都點綴著百姓守護的光點,像串巨大的珍珠項鏈“這才是天地歸一的全貌。” 他輕聲說,“不是靠守脈人孤軍奮戰,是所有人都在守護自己的家園。”
水鏡突然泛起漣漪,玄機子道長的身影在里面浮現“小友可算到了!” 老道的道袍上沾著雪,手里的毛筆往主峰指,“天劫陣眼就在昆侖泉眼,等你們來主持最後的平衡陣。” 他往水鏡里扔了塊青銅殘片,“各地守脈人都在往這兒趕,百姓們的信念氣脈也快聚齊了。”
林婉兒的听石符突然射出藍光,與水鏡的氣脈相連,符面映出幅激動人心的畫面 —— 九州各地的守護光點同時亮起,順著龍脈往昆侖泉眼匯聚,泉眼周圍的積雪正在融化,露出下面塊巨大的玉璧,與開封龍亭的玉璧一模一樣“是共生之契的最後一步!” 她往陸尋身邊靠,眼角的淚閃閃發光,“尋哥,我們做到了,所有人都在幫我們。”
陸尋將三枚璽印按在泉眼邊,金紅色的氣脈順著泉眼往昆侖深處鑽。主峰的龍形紋路突然亮起,與九州龍脈的光點遙相呼應,在天際織出個巨大的 “和” 字“王胖子守外陣,婉兒溝通各地氣脈。” 他握緊護脈刀,望著漸漸成形的天劫陣眼,“昆侖泉眼,就由我們來守護。”
山風吹過草甸,帶來遠處牧民的歌聲,歌聲里混著守脈人的誦經聲,還有龍脈氣脈的輕鳴,在昆侖山的群峰間回蕩。陸尋知道,最後的考驗即將來臨,但他心中充滿了信心,因為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九州的百姓,天下的龍脈,都與他站在一起,共同守護著這來之不易的平衡。
夕陽西下時,昆侖泉眼周圍已經聚滿了人。守脈人與百姓並肩而立,手里都握著青銅殘片或樹苗,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堅定的笑容。陸尋望著他們,又望向天際的 “和” 字,突然明白所謂天地歸一,從來不是某個英雄的壯舉,而是萬物生靈共同的信念,是 “人護龍,龍亦護人” 的永恆契約。
夜色降臨時,昆侖泉眼的水突然開始沸騰,金紅色的氣脈直沖雲霄。陸尋舉起護脈刀,三枚璽印的光芒在他周身爆發“準備好迎接最後的平衡吧!” 他的聲音傳遍昆侖,傳入每個守護之人的耳中,“這一次,我們必勝!”
泉眼周圍的人們同時舉起手中的信物,無數光點匯入沖天的氣脈,在昆侖山頂凝成個巨大的守護印記。陸尋知道,無論天劫如何凶猛,只要這份共生的信念還在,天地就永遠不會失衡,而他們,將在這片萬山之祖的土地上,見證真正的天地歸一。
喜歡華夏龍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龍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