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團帶著豐碩的成果和清晰的路線圖返回北京。倒時差的疲憊還未完全消散,各小組就已經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將考察期間的初步判斷轉化為扎實的可行性方案。
北京的晨光透過會議室百葉窗,在長條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光帶。倒時差的疲憊還掛在每個人臉上,但眼神中卻跳動著緊迫的火焰。
李振邦站在白板前,敲了敲板面,讓略顯嘈雜的會議室安靜下來。
“同志們,興奮勁兒先收一收。咱們在埃塞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現在都得變成算得清、看得懂的數字。”他目光掃過全場,“我宣布,‘紹阿項目精算小組’現在正式成立。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用兩周時間,把‘可能’和‘大概’,變成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可行性報告!”
他迅速點將︰“中糧戰略部的王經理,你負責牽頭總成本建模;方教授,請您團隊全力配合,把技術方案‘翻譯’成成本和預算;德勤的張顧問,法律和稅務層面的合規成本測算交給你們;還有物流的老劉,運輸方案和報價,我要最實在的數!”
小會議室里,方稷的博士生徐明正對著數據發愁,面前是老師團隊精心制定的《紹阿地區土壤改良技術方案》,滿篇都是“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35噸”、“播種箭 豌豆綠肥”、“ph值調節至6.57.0”...
中糧的王經理坐在他對面,眉頭擰成了疙瘩︰“小徐博士,您這‘35噸’...到底是3噸還是5噸?這成本差出去快一倍了!還有這‘腐熟有機肥’,在埃塞當地是什麼價?是我們從國內運過去,還是在當地堆肥?運輸、人工、機械損耗...這些成本都得算進去啊!”
徐明有點窘迫,推了推眼鏡︰“這個...王經理,我們之前主要考慮的是技術效果...”
“我明白,”王經理經驗老到,語氣緩和但態度堅決,“技術效果是根本。但現在咱們得幫公司算賬,幫國家算賬。請您務必幫我搞清楚,達到您方案里說的‘顯著改善地力’這個效果,最低的、可靠的投入閾值是多少?我們需要一個確數。”
方稷正好走進來,听到對話,他拍了拍徐明的肩膀︰“王經理問得對。科研可以有一個範圍,但工程必須有一個準數。”他拿起筆,在白板上邊寫邊說︰“根據我們過去的試驗數據,在紹阿那種基礎條件下,每公頃4噸有機肥是一個關鍵閾值。低于這個數,效果不穩;高于5噸,效益遞減。就按4.5噸這個中間偏保守的值來算。來源嘛,”他轉向王經理,“初步調研顯示,當地牛羊糞資源豐富,但腐熟程度不夠。我建議采取‘本地采購原料+技術指導堆肥’的模式,比完全進口能節省至少30的成本。具體的堆肥場地、人工、翻堆機械的成本,我的團隊今天下班前給你一個詳細清單。”
王經理立刻笑了︰“太好了!方教授,有您這話我就有底了!要的就是這個!”他馬上在筆記本上記下“有機肥︰4.5噸\公頃,本地堆肥模式”,然後追問道︰“那翻堆需要什麼型號的拖拉機?作業幾遍?每遍油耗和工時多少?”
方稷愣了一下,隨即也笑了,對徐明說︰“看到沒?這就是工業級的思維。學吧。”他立刻叫來團隊的機械專家,現場和王經理對接起來。
另一邊,物流老劉正對著地圖和運輸報價單罵娘︰“吉布提港這幫家伙,看到是糧食這種大宗貨,報價又他媽的漲了!還有這莫焦吉布提鐵路,說是天天發車,但咱們的貨到了能不能優先安排車皮?這都是成本!”
德勤的張顧問冷靜地推過來一份文件︰“劉總,我查了埃塞的最新投資規定和關稅細則。如果我們注冊的合資公司,業務範圍包含‘農產品出口’,並且滿足一定的本地采購和雇佣比例,可以申請物流補貼和出口關稅減免。這筆錢,得算進我們的模型里,是正向收益。”
老劉眼楮一亮︰“有這種好事?補貼幅度多少?申請流程多久?確定性高不高?”
“初步測算,補貼能覆蓋大約15的鐵路運費。流程需要3個月,但只要我們協議簽得規範,確定性很高。我已經在和埃塞那邊的法律團隊跟進細節。”張顧問回答得滴水不漏。
“太好了!”老劉立刻在電腦上的成本模型里調整了參數,“那這樣看來,即便鐵路運價上漲,我們的整體物流成本也能控制在預算內。我馬上把更新後的數據同步給王經理。”
連續熬了幾個通宵後,精算小組終于迎來了最終評審會。
王經理站在投影前,屏幕上展示著最終的成本模型樹狀圖,每一個末端節點都是一個經過反復核實的數字。
“基于方稷教授團隊確認的技術方案,”他語氣沉穩,帶著一絲自豪,“我們最終測算出,紹阿項目首期5萬公頃土地,進行兩個種植季的土壤改良,總投入成本為xxxx萬元人民幣。分攤到每公頃,每畝改良成本為xxx元。”
他頓了頓,補充道︰“這個數字已經包含了所有物料、機械、本地人工、技術指導、物流以及預留的10不可預見費。比我們最初的粗估降低了約18,主要得益于方教授團隊提出的本地化堆肥方案和張顧問挖掘出的政策紅利。”
李振邦仔細翻閱著厚厚的報告全文,尤其是那些關鍵假設和風險評估部分,良久,他抬起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好!這才是一份能拿去上會、能讓人放心拍板的報告!所有的坑都提前標出來了,所有的成本都掰開揉碎算清楚了。辛苦了各位!”
他合上報告,看向眾人︰“現在,我們可以非常有底氣地說︰紹阿項目,在經濟和技術上,都完全可行。”
會議室里,所有人雖然疲憊,但都露出了如釋重負而又充滿成就感的笑容。
那些來自埃塞田野的泥土氣息、港口碼頭的喧囂、談判桌上的交鋒,最終都凝結成了這一頁頁扎實的數字和圖表,為項目的啟航,鋪就了最堅實的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