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

第350章 慎之又慎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微笑小油菜 本章︰第350章 慎之又慎

    辦公室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方稷能听到自己心跳的聲音,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他看著趙教授那雙經歷過饑荒年代的眼楮,那里面的憂慮如此深沉,讓他一時不知如何回應。

    "趙老,"方稷終于開口,聲音有些沙啞,"您說得對,糧食安全確實是頭等大事。這一點,我和您一樣清楚。"

    他調整了一下坐姿,繼續道"但是,我們現在的農業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產量問題了。"

    方稷從公文包里取出另一份報告"這是我們的土壤檢測數據。連續三十年使用化學農藥和化肥的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了40,微生物多樣性減少了60。這樣的土地,真的能持續保障糧食安全嗎?"

    趙教授接過報告,眉頭緊鎖,但沒有打斷。

    "我們測算過,"方稷繼續說,"如果繼續現在的種植模式,再過二十年,華北平原的大部分耕地將嚴重退化,屆時產量會自然下降,而且可能是不可逆的下降。"

    周部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這個問題確實存在。"

    "所以我們不是在破壞糧食安全,而是在尋找一條可持續的道路。"方稷越說越激動,"生態種植雖然單產低,但能改善土壤健康,確保土地長期可持續利用。您也知道,國外現在都是三塊地輪種了。"

    趙教授終于開口"但這些遠水不解近渴!萬一這幾年遇到糧食危機怎麼辦?不餓死人才是最重要的啊。"

    "這就是我們設計"定點定量"收購的原因。"方稷解釋道,"趙老,這個項目並不是打算要全面推廣,而是在試點中探索經驗。目前規劃的面積只佔全國耕地的003,對總產量影響微乎其微。"

    他拿出一張地圖"而且我們特意選擇了不同生態區的邊角地,這些地本來產量就不高,甚至有的已經拋荒。我們是在盤活存量資源,不是佔用優質耕地。"

    趙教授的表情略微緩和,但依然嚴肅"但你這個口子一開,其他地方跟風怎麼辦?"

    "所以我們有嚴格的標準和認證體系。"方稷立即回應,"不是誰想種就能種的。必須達到生態標準、質量標準,並接受全程監控。這本身就是個高門檻。"

    周部長插話道"趙老,我覺得方教授說得有道理。我們可以在嚴格控制的前提下試點,既探索經驗,又不影響大局。"

    三人一直討論到凌晨兩點。最終,趙教授長長嘆了口氣"也許我真的老了,思想跟不上了。但是方教授,請你理解,我對糧食安全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

    "我完全理解,趙老。"方稷誠懇地說,"正是因為重視糧食安全,我們才要未雨綢繆,尋找更加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趙教授站起身,拍了拍方稷的肩膀"好吧,我暫時保留意見,但不反對你們試點。不過有個條件——必須建立嚴格的監測評估機制,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叫停。"

    "一定!"方稷鄭重承諾。

    送走趙教授後,周部長和方稷相視一笑。

    "今晚辛苦了。"周部長說,"趙老就是這樣,認死理,但都是為國家好。"

    "我明白。"方稷點頭,"有這樣的前輩把關,是我們的幸運。"

    走出農科院大樓,凌晨的寒風吹在臉上,方稷卻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這場深夜的辯論,讓他更加明確了項目的意義和方向。

    他知道,前路依然充滿挑戰,但至少今夜,他為項目爭取到了繼續前進的機會。

    趙老的信在一個春雨綿綿的午後抵達了四川。厚實的牛皮紙信封,遒勁的鋼筆字跡,一如老人固執而認真的性格。

    "方稷同志"信的開頭一如既往地正式,"拜讀來信,仍覺憂心。汝言試點雖小,可積跬步以至千里。然土壤退化之速,恐非小範圍試點能救。若待試點成功再推廣,恐良田已盡成瘠土矣"

    方稷捧著信紙,站在實驗室窗前。窗外雨絲如織,他的心也如同這天氣般陰郁。趙老的擔憂不無道理——小範圍試點確實難以扭轉整體趨勢。

    回信時,方稷筆尖沉重"趙老教誨極是。然全面推廣風險甚大,學生亦不敢拿糧食安全作賭注。兩難之間,苦無良策"

    就這樣,一來一往,兩位學者開始了長達數月的書信交流。有時是嚴謹的數據分析,有時是激烈的觀點交鋒,有時又是推心置腹的憂思分享。

    轉機出現在一個深夜。方稷正在研讀國際農業報告,一組數據突然跳入眼簾,美國現在大部分集中在南美種地種一些作物。

    一個大膽的想法如同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

    他立即鋪開信紙,筆走龍蛇"趙老近日得一奇想,或可解當前困局。既然國內耕地資源緊張,何不借鑒他國經驗,在海外建立生態農業基地?既可保障糧食供給,又可讓國內耕地休養生息"

    寫到這里,方稷自己都感到震驚。這個想法太大膽,太超前,甚至有些離經叛道。

    趙老的回信比以往都快,字里行間透著激動"方稷同志來信閱畢,驚愕不已!海外屯田雖非新事,然將國家糧食安全系于外邦,風險何其大也!政治變動、國際關系、運輸安全無一不是變數。此法萬萬不可!"

    方稷沒有氣餒,反而更加興奮——趙老的反應說明這個想法值得深入探討。

    他連夜查閱資料,回信論證"趙老所言極是。然學生設想非傳統海外屯田,而是與"政策"倡議結合,在友好國家建立合作基地。既可輸出我國生態農業技術,又可實現互利共贏"

    經過十余輪書信往來,一個成熟的方案逐漸成形

    選址原則優先選擇政治穩定、與中國關系友好的非洲國家

    合作模式技術輸出換糧食進口,幫助當地發展農業

    運輸保障建立多元化運輸通道,降低風險

    國內餃接海外基地主要生產飼料糧和工業用糧,釋放國內耕地用于主糧生產和生態修復

    最讓方稷驚喜的是,在最新一封來信中,趙老的態度發生了微妙轉變"若真能如汝所言,建立可靠之海外供應鏈,或可解國內耕地休養之困。然此事關重大,需慎之又慎"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方便以後閱讀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350章 慎之又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350章 慎之又慎並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