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實驗站的會議室里,午後的陽光透過百葉窗,在長條會議桌上切出明暗相間的光帶。
方稷站在 辦公桌前看著剛剛打印好的《生態協同防控系統階段性研究報告》的封面。團隊成員們專注地望著他,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三個月辛勤工作後的疲憊與期待。
\"孩子們,\"方稷開口,聲音平靜卻難掩激動,\"我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次去北京,我要把咱們得成果帶過去!\"
他和同學們一起復合研究成果︰誘集植物篩選的多維評價模型、天敵行為調控技術、智能監測系統的初步框架...每一項數據都引大家的重視。
李明遠忍不住插話︰\"教授,部里會認可我們的方案嗎?\"
方稷露出微笑︰\"我覺得會,這是個好事,你們等我的好消息。明天我就要去北京述職,親自向部領導匯報我們的成果。\"學生們听到自己的成果,要進北京,還要進農業部時頓時響起一陣興奮的歡呼聲。
\"不過,\"方稷話鋒一轉,\"匯報不能只靠熱情,需要最扎實的數據和最清晰的展示。\"他打開一個詳細的任務清單,\"在我出發前,我們需要完成最後的數據整理和報告編制。\"
接下來的24小時,實驗站進入了每個人都既興奮又緊張的忙碌狀態。方稷將團隊分成三個小組︰
第一組負責數據復核,由李明遠帶隊。他們需要確保每一個數據都經得起推敲。\"誤差超過5的數據全部重做!\"李明遠的聲音在實驗室里回蕩,\"審核成果匯報的可都是專家,一個可疑的數據就可能毀掉整個匯報。\"
第二組負責報告撰寫,方稷親自把關。每個章節都要反復推敲,要有科學嚴謹性。
第三組負責可視化展示,由擅長設計的博士生小陳負責。\"圖表要簡潔明了,一圖勝千言。\"方稷囑咐道,\"特別是經濟效益對比圖,要讓領導一眼就能看明白。\"
夜深了,實驗站依然燈火通明。方稷穿梭在各個實驗室之間,時而俯身查看數據,時而與學生討論圖表設計。他的眼楮里布滿了血絲,但精神卻異常亢奮。
\"教授,您休息會兒吧,\"助理小楊遞過一杯濃茶,\"明天還要趕飛機呢。\"
方稷接過茶放在一旁點點頭︰\"好,你們也都早點休息。\"
報告終于定稿。方稷召集全體成員做最後交代。
\"我要帶著大家的成果去北京了,\"他看著一張張年輕而疲憊的臉,\"無論結果如何,這三個月的工作都已經意義重大。我們不僅做出了科研成果,更找到了一條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他特別囑咐李明遠︰\"我走後,田間試驗不能停。特別是那個分期播種試驗,數據要繼續收集。\"
然後又對小陳說︰\"可視化材料再多準備一份簡版,萬一匯報時間壓縮,我們要能靈活調整。\"
早晨七點,方稷回到宿舍簡單洗漱。他特意換上了那件很少穿的中山裝,仔細打好領帶。鏡中的自己雖然難掩疲憊,但眼神中充滿堅定。
小楊開車送他去機場。\"教授,您在路上睡會兒吧,\"看著方稷眼下的黑眼圈,小楊忍不住說,\"身體第一。\"
方稷點點頭,卻打開了報告︰\"我再過一遍匯報提綱。\"
機場高速上,朝陽剛剛升起,金色的光芒灑滿大地。方稷望著窗外的景色,突然說︰\"小楊,你知道我們這項研究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嗎?\"
小楊搖搖頭。
\"不是技術本身,\"方稷緩緩道,\"而是證明了一條路可以走得通。證明了中國農業可以在保障產量的同時,實現綠色發展;證明了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可以完美結合;證明了我們科學家能夠為解決實際問題做出貢獻。\"
機場出發大廳里,方稷辦理完登機手續。在安檢口前,他再次打開公文包,確認所有材料都帶齊了︰研究報告、視頻資料、補充數據...
方稷對小楊笑笑,\"讓領導看看實實在在的成果。\"
通過安檢後,方稷回頭望了一眼。小楊還在原地揮手,陽光透過玻璃幕牆,為整個場景鍍上了一層金邊。
飛機起飛時,方稷透過舷窗向下望去。實驗站的輪廓漸漸變小,那片他們辛勤耕耘的土地在陽光下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他打開報告,開始最後演練匯報內容。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這一次,他帶給北京的不僅是一個技術方案,更是一個關于中國農業未來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