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

第226章 輿論反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微笑小油菜 本章︰第226章 輿論反擊

    農展館會議中心的新聞發布廳座無虛席。

    這次日本的鬧出動靜比較大,有很多不明真相的日本群眾,打著維護本國利益,設計不該被無良剽竊,民眾已經在街上游行很多天了。

    也有很多國家都在等待中方如何回應。方稷拄著拐杖緩步走上台時,全場閃光燈瞬間亮成一片。

    \"各位媒體朋友,感謝關注"惠民一號"事件。\"方稷的聲音沉穩有力,他身後的大屏幕亮起,投影展示出一張泛黃的設計草圖,\"這是我在三亞育種基地畫的第一版構思。\"

    隨著他的講述,屏幕上的圖片不斷切換︰鐵柱在田間調試樣機的照片、馮知微記錄的實驗數據、每一次改良的詳細圖紙......時間線清晰得不容辯駁。

    當播放到德國專家沃爾特教授的連線時,會場鴉雀無聲。

    這位享譽國際的機械專家︰\"作為第三方鑒定人,我必須指出日本媒體的指控毫無根據。中國團隊使用的彈性撥片結構,與日本專利的齒輪傳動完全是兩種技術路線。\"

    與此同時,農業機械協會發布了一份87頁的技術白皮書。這份由李春旭教授主筆的報告,用三維建模、應力分析和田間試驗數據,將\"惠民一號\"的每一個創新點都剖析得明明白白。

    日本媒體修改時間、操作記錄一目了然。報告最後寫道︰\"我們理解商業競爭,但科學不容玷污。中國農機人用三十年走完了發達國家百年的路,靠的是實驗室里的不眠之夜,是田間地頭的汗水結晶。\"

    這場記者會的效果立竿見影。

    次日,德國《機械制造》雜志發表評論︰\"中國團隊用完整的技術譜系證明了自己的原創性,這場爭端應該給全球農機行業敲響警鐘,技術競爭要靠創新,而不是抹黑。\"

    日本農業協會的幾位元老也聯名發聲,批評部分媒體\"損害行業信譽\"。更戲劇性的是,大和精工的股價因此事暴跌,佐藤健一郎被調離研發部門。

    回到三亞育種基地,團隊召開了總結會。鐵柱興奮地揮舞著報紙︰\"老師,咱們這下可算揚眉吐氣了!證據這麼充足,簡直是啪啪打臉他們。\"

    方稷卻看著窗外的試驗田出神︰\"輿論戰贏了,但真正的較量在田間。"惠民二號"的研發該提速了。\"

    馮知微翻開嶄新的筆記本︰\"老師,我已經整理了二十七條改進建議。\"

    李春旭笑著遞過一份名單︰\"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工程師們都想參與後續研發。\"

    當中國農業機械協會的聲明在國際上引發強烈反響時,日本國內也掀起了一場關于科研倫理的激烈討論。

    最令人意外的是,日本農業機械協會副會長、德高望重的田中耕一郎教授率先站了出來。

    這位七旬老人在《日本農業新聞》上發表署名文章,標題直截了當︰《請停止這種損害日本科技聲譽的行為》。

    文中寫道︰\"作為一名從事農機研究五十年的技術人員,我必須指出"剽竊說"完全是無稽之談。中國"惠民一號"采用的彈性撥片技術路線,與我們齒輪傳動的設計理念存在本質區別。\"

    文章發表後,立即在日本農業技術界引發連鎖反應。

    短短三天內,包括東京大學農學部教授山本健二在內的十七位資深專家聯名簽署公開信,信中措辭嚴厲︰

    \"部分媒體為博眼球不惜歪曲事實的行為令人憤慨!其輕量化設計和抗腐蝕處理展現了獨特的創新思維。這種毫無根據的污蔑,不僅傷害了科學界同行的感情,更讓國際社會對日本農機行業的誠信產生質疑。\"

    更戲劇性的是,大和精工內部也出現了不同聲音。

    該公司資深工程師佐佐木浩史在接受《朝日新聞》采訪時坦言︰\"公司高層在專利訴訟上的決策過于草率。作為技術人員,我們更希望能以堂堂正正的方式引進"惠民一號"的先進技術,而不是通過這種不體面的手段。\"

    這番言論立即在日本業界引發軒然大波。大和精工股價應聲下跌5,公司不得不出面澄清\"個別員工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且此員工為臨時工,已經被開除了。

    本以為這樣可以減少損失,沒想到開除員工,還甩鍋對方是臨時工的行為,掀起了另一輪的輿論風波。

    在輿論壓力下,最先發布不實報道的《農業技術周刊》悄悄撤下了官網上的爭議文章,只在不起眼的角落刊登了一則不足百字的\"更正聲明\"。

    《東京農經新聞》則玩起了文字游戲,將原先的標題改為《中日農機技術路線差異引發的思考》,內容卻依然含沙射影。

    不過,這些小花招逃不過讀者的眼楮。

    日本最大的農業雜志,一位名叫\"關東老農\"的筆名作者文中提到︰\"媒體應該為農民提供真實的技術信息,而不是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的打手。\"

    雖然風波漸息,但其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日本農業協會宣布成立\"技術倫理審查委員會\",旨在規範行業競爭行為。而中國\"惠民一號\"的訂單卻不減反增,連日本本土都有農業合作社開始咨詢進口事宜。

    方稷在得知這些後續發展後,只是平靜地說︰\"科技本該造福全人類。我們歡迎任何誠意的技術交流。\"

    三亞的試驗田里,新一季的秧苗正在抽穗。鐵柱推著改良版的\"惠民一號\"在田間穿梭,機器發出的\" 嗒\"聲仿佛在訴說一個真理︰真正的創新,經得起任何考驗。

    而\"惠民一號\"的訂單不降反增,有些個人農場主都慕名而來。

    慶功宴上,周部長舉杯笑道︰\"這一仗,我們贏得漂亮!不僅專利保住了,還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科研的實力!\"

    方稷卻望向窗外的試驗田︰\"這只是開始。接下來,我們要讓"惠民二號"、"惠民三號"繼續走向世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方便以後閱讀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226章 輿論反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226章 輿論反擊並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