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已經站滿了人。方稷被鄉親們推到最中間,老崔和幾個村干部站在他左邊,文工團的姑娘們站在右邊。鐵柱正忙著把馮知微往前推︰\"知微拍照呢,別躲啊!你可是大功臣!\"
黃雅蘭快步走到方稷身邊,剛要說話,小玲突然從人群里鑽出來,一把抱住了方稷的腿︰\"方專家!\"孩子清脆的聲音讓全場都笑了起來。
張干事眼前一亮,迅速舉起相機。
就在這一刻,黃雅蘭優雅地側身,想要靠近方稷;而方稷卻彎腰抱起了小玲;鐵柱正巧回頭喊人,軍大衣的下擺揚了起來;馮知微被推得一個踉蹌,眼鏡都歪了;老崔笑得見牙不見眼,缺了顆門牙的豁口都露了出來。
\" 嚓!\"
這張後來登上《農科日報》頭版的照片,成了那一年最動人的畫面︰方稷抱著小玲,黃雅蘭保持著優雅的側身姿勢,卻因為突如其來的變故顯得有些滑稽;鐵柱的大衣像展翅的鷹;馮知微扶眼鏡的手定格在半空;而背景里,是糧倉斑駁的牆壁和鄉親們真摯的笑臉。
拍完照,黃雅蘭急匆匆地走過來︰\"張記者,那張不行!我都沒準備好,重拍一張吧!\"
張干事收起相機,指了指已經被鄉親們圍住的方稷︰\"你看還有機會嗎?\"
黃雅蘭張了張嘴,最終什麼也沒說出來。她耳垂上的祖母綠耳環在煤油燈下閃著幽暗的光,就像她此刻復雜的心情。
聯歡會散場時,張干事收拾器材,發現黃雅蘭獨自站在糧倉門口。夜風吹亂了她的長發,昂貴的羊絨圍巾上沾了一點灰塵。
\"那張照片...\"她欲言又止。
\"會很真實。\"張干事頭也不抬地說。
黃雅蘭沉默了很久,\"明天...我能去看看麥田嗎?\"她輕聲問,\"就看看,不進去。\"
張干事抬起頭,第一次認真打量這個姑娘。月光下,看起來竟然有些稚氣未脫。
《農科日報》編輯部,主編辦公室。
張干事將洗好的照片和整理好的稿件放在主編桌上,照片最上面一張,正是那張\"意外\"的合影,方稷抱著小玲,黃雅蘭側身站在一旁,鐵柱的大衣飛揚,馮知微扶眼鏡的手停在半空,背景里是鄉親們淳樸的笑臉。
主編推了推金絲眼鏡,目光在照片上停留了幾秒,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他抬頭看向張干事,笑容溫和︰\"拍得不錯,很生動。\"
張干事點點頭,沒說話。
主編又翻看了幾張其他照片,文工團的姑娘們在糧倉里表演,鄉親們圍坐在一起鼓掌,鐵柱咧嘴笑著調試設備,方稷蹲在田邊查看麥苗……唯獨沒有黃雅蘭\"精心設計\"的單人特寫或與方稷的\"藝術性\"合影。
\"就上頭版吧。\"主編合上文件夾,語氣平淡,仿佛只是隨口一提,\"對了,這次文工團去慰問,應該有不少感觸吧?\"
張干事心里一緊,但面上不顯︰\"是,鄉親們很熱情,科研團隊也很辛苦。\"
主編點點頭,突然轉向門外︰\"高記者,進來一下。\"
高記者推門而入,臉上掛著圓滑的笑容︰\"主編,您找我?\"
\"文工團這次去東北慰問,收獲不小。\"主編慢條斯理地說,\"你給文工團的領隊,黃雅蘭同志做個小專訪,讓她談談這次去的感受,讓大家能從更多維度了解到科研人員的辛苦。\"他頓了頓,意味深長地看了高記者一眼,\"能做好嗎?\"
高記者立刻會意,拍著胸脯保證︰\"您放心!我一定把文工團同志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挖掘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科研工作的偉大!\"
張干事站在一旁,心里冷笑,這哪是要報道科研人員的辛苦?分明是要給黃雅蘭一個單獨出鏡的機會,彌補照片上的\"缺憾\"。
主編滿意地點點頭,又看向張干事︰\"你的報道就按這個上,照片選得不錯。\"
張干事知道,這句\"不錯\"里藏著多少不滿,但他只是平靜地應了一聲,轉身離開。
三天後,《農科日報》頭版刊發。
張干事的報道佔據了主要版面,那張\"意外\"的合影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標題是《田野上的希望︰本溪冬小麥試驗田見聞》。報道詳細記錄了科研團隊和鄉親們共同奮斗的故事,沒有刻意渲染,卻格外動人。
而在報紙的右下角,高記者執筆的《文工團慰問手記︰走近科研一線的感動》也悄然刊登。
文章以黃雅蘭的\"第一人稱視角\",描述了她\"親眼目睹\"的科研人員的艱辛,字里行間充滿了\"深受觸動肅然起敬\"之類的感慨,甚至還提到她\"主動幫忙記錄數據深夜陪護麥苗\"的經歷,這些事張干事根本沒見過。
最離譜的是,旁邊配了一張黃雅蘭站在麥田邊緣的\"工作照\",她穿著精致的呢子大衣,微微低頭作沉思狀,背景虛化的麥田仿佛成了她的陪襯。
張干事看著報紙,搖了搖頭。他知道,主編的目的達到了,黃雅蘭的名字和形象,還是以另一種方式出現在了報道里。
中午,食堂。
高記者端著餐盤湊到張干事旁邊,壓低聲音笑道︰\"老張,別生氣嘛,領導有領導的考慮。\"
張干事扒了一口飯,沒接話,這種事沒什麼好生氣,只不過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高記者又湊近一點︰\"其實黃雅蘭那篇,我寫得也挺用心的,你看這段——\"他指著報紙上的一行字,\"‘科研人員的雙手布滿凍瘡,卻依然堅持記錄數據’,這可是她親口說的。\"
張干事終于抬頭,似笑非笑︰\"她親口說的?那她有沒有告訴你,她自己在糧倉里嫌凳子髒,鐵柱把軍大衣脫下來給她墊著坐?\"
高記者噎了一下,干笑兩聲︰\"哎呀,報道嘛,總要突出正能量……\"
張干事沒再說話,低頭繼續吃飯。他知道,在這個圈子里,有些事沒法較真。但只要他的報道能讓讀者看到真實的科研工作和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就夠了。
窗外,陽光正好。最新一期的《農科日報》被攤開在報亭最顯眼的位置,那張充滿生命力的合影,正在無數讀者手中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