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日報》編輯部,主編辦公室。
張干事將洗好的照片和稿子整齊地擺在主編桌上,手指微微發緊。照片里,方稷蹲在麥田邊,手指輕輕撥開鹽堿土,露出嫩綠的麥苗;鐵柱正咧嘴笑著幫村民調試播種機;馮知微的白大褂沾滿泥點,卻仍專注地記錄數據。
主編推了推金絲眼鏡,慢悠悠地翻看照片,點了點頭︰\"題材確實不錯,有深度,有溫度。\"他頓了頓,指尖在桌面上輕輕敲了兩下,\"就是……畫面單調了點。\"
張干事一愣︰\"單調?\"
\"全是科研和種地,讀者看多了容易疲勞。\"主編抬起頭,笑容和煦卻不容反駁,\"這樣,你帶文工團的同志們去慰問一下,拍點歌舞表演、軍民聯歡的場面,豐富一下內容。咱們要做頭版頭條,就得熱鬧點。\"
張干事喉結滾動了一下︰\"主編,這是正經的農業科研報道,文工團去會不會……\"
\"哎,小張啊,\"主編打斷他,語氣依舊溫和,眼神卻已經冷了下來,\"新聞報道要講究‘貼近群眾’,科研再重要,也得讓老百姓喜聞樂見,對吧?\"
張干事還想再說什麼,主編已經低頭批起了其他文件,擺明了不想繼續這個話題。
下午,張干事的辦公桌上多了一份名單。
文工團慰問人員︰黃雅蘭領隊)、王麗、周曉梅、劉芳……
看到第一個名字,張干事的手指猛地攥緊了名單。黃雅蘭主編的外甥女,上次市里文藝匯演,主編硬是讓他給她單獨做了一整版的專題報道,歌頌現代青年藝術家....這小姑娘算什麼藝術家啊。現在,竟然連這樣的正事都要給她塞鏡頭?
他深吸一口氣,名單在他手里微微發皺,一腔怒火無處發泄。
三天後,開往沈陽的火車上。
文工團的姑娘們坐在車廂里,笑聲清脆。
黃雅蘭靠在窗邊,陽光透過玻璃灑在她臉上,襯得她皮膚瑩白如玉。她耳朵上那對祖母綠耳環隨著火車的晃動輕輕搖曳,在陽光下折射出昂貴的翠色。
\"雅蘭,你這耳環真好看!\"一個女孩羨慕地說道。
黃雅蘭唇角微揚,指尖輕輕撥弄了一下耳墜︰\"祖母綠的,我母親從國外帶回來的。\"
張干事坐在對面,低頭翻著采訪本,假裝沒听見。
到了沈陽,轉車去本溪時,張干事都愣住了。
報社派來的接車不是往常的小卡車,而是一輛嶄新的吉普。黃雅蘭自然地拉開車門,坐進了副駕駛,其他幾個文工團的女孩子互相看了看,默默擠進了後座。
張干事站在車旁,冷風吹得他臉頰發僵。他盯著黃雅蘭耳垂上那對晃動的祖母綠,心里一陣發堵,科研團隊在鹽堿地里啃冷饅頭的時候,這位\"慰問代表\"卻連坐車都要特殊待遇。
吉普車嗡嗡的發動,揚起一片塵土。張干事攥緊了相機,心里暗罵︰
<d這報道要是拍歪了,老子寧可辭職!\"
張干事踩著田埂上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試驗田走。
寒風卷著細碎的雪粒撲在臉上,他眯起眼楮,遠遠就看見田里一片斑斕,整片試驗田的麥苗上,竟然蓋滿了花花綠綠的碎布頭。紅的、藍的、灰的,有的還打著補丁,在風中輕輕飄動,像給大地披了件百家被。
\"這……\"張干事愣在原地,手指不自覺地摸上相機。
遠處,方稷和鐵柱正蹲在地頭,小心翼翼地掀開一塊布頭查看麥苗。方稷的眼鏡片上結了一層薄霜,鐵柱的棉帽耳朵凍得硬邦邦的,兩人卻渾然不覺,專注地記錄著數據。
張干事心頭一熱,悄悄舉起相機。取景框里,兩個單薄的身影襯著五彩斑斕的\"百家被\",在蒼茫的雪地里構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
\" 嚓。\"
快門聲剛落,鐵柱突然抬頭,一眼就瞧見了他︰\"哎!張記者!\"
張干事慌忙放下相機,尷尬地揮了揮手。鐵柱已經三步並作兩步沖過來,凍得通紅的臉上滿是驚喜︰\"哎!張記者,你咋又來了?上次拍的照片不夠嗎?\"
\"這個……\"張干事搓了搓凍僵的手指,\"領導派文工團來慰問,給鄉親們和科研團隊表演節目。我這次來再多拍點照片一起發。\"
\"文工團?!\"鐵柱眼楮瞪得溜圓,嗓門頓時高了八度,\"帶歌舞的那種?哎呀媽呀!我這就去找老崔騰場地!\"他轉身就要跑,又猛地剎住腳,\"對了,有《紅梅贊》沒有?我之前听過一次,真好听!\"鐵柱想起來還沒和方稷說,又扭頭朝方稷喊,\"方老師!咱們有聯歡會啦!\"那開心的樣子活像過年討到糖的孩子。
看著鐵柱手舞足蹈的樣子,張干事忽然覺得胸口那股郁氣散了些。遠處,方稷也走了過來,鏡片後的眼楮帶著溫和的笑意︰\"辛苦了,這麼冷的天還跑一趟。\"
\"應該的,應該的。\"張干事訕笑著,目光卻忍不住往田里飄。那些隨風輕揚的布條間,隱約可見嫩綠的麥苗頑強地探出頭來。他不敢對上那赤誠的目光,那麼明亮的眼楮刺的他鼻尖發酸。他見過鐵柱在零下二十度徹夜守觀測點的樣子,此刻卻為一場敷衍的慰問興奮不已。
鐵柱已經扯著嗓子喊開了︰\"老崔!老崔!省里文工團要來演節目啦!把祠堂的大鼓擦亮堂點!\"
村里頓時熱鬧起來。幾個半大孩子飛奔著去報信,張嬸兒慌慌張張地拍打著圍裙上的面粉,連臥病在床的李老漢都讓兒子攙著出來打听。
張干事望著突然鮮活起來的村莊,忽然覺得,就算黃雅蘭要搶幾個鏡頭又怎樣呢?能讓這些在鹽堿地里堅守的人開懷一笑,值了。
他摸了摸相機,里面裝著那張意外的杰作,風雪中,兩個科學家和他們的\"百家被\"。這才是真正的故事,他想。不管主編怎麼要求,這篇報道的核心,永遠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