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

第148章 南陽淅川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微笑小油菜 本章︰第148章 南陽淅川

    "啪!"

    韓月華第三次拍死試圖叮咬她手腕的蚊子,在實驗記錄本上寫下"7月15日,樣本組3,氣孔導度.....

    實驗室的老吊扇吱呀呀轉著,卻驅不散盛夏的悶熱。她推了推滑落的眼鏡,繼續盯著顯微鏡下的小麥葉片切片。

    "還沒休息?"彭立新推門進來,手里端著兩個搪瓷缸子,"都凌晨一點了。"

    韓月華頭也不抬︰"再等半小時,這批數據就記錄完了。方老師後天回來要看的。"

    彭立新把冒著熱氣的姜湯放在她手邊,湊到顯微鏡前︰"怎麼樣?"

    "你看,"韓月華調整焦距,"干旱處理的樣本氣孔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但葉綠體結構更緊湊。"

    彭立新吹了聲口哨,轉身從木櫃里取出一疊泛黃的記錄本︰"這與1968年蘭州站的觀測結果一致。我查過資料,當年西北旱區的小麥也有類似適應性變化。"

    實驗室的窗戶突然被風吹開,暴雨前的濕氣涌進來,掀亂了桌上的記錄紙。兩人手忙腳亂地按住紙張,韓月華的辮梢沾上了墨水。

    "要下大雨了。"彭立新關緊窗戶,突然想起什麼,"等等!方老師和鐵柱今天是不是在淅川縣做露天試驗?"

    話音未落,電話鈴聲刺破夜空。韓月華抓起听筒,里面傳來張鐵柱斷斷續續的聲音︰"韓、韓姐...實驗田的自動記錄儀...暴雨前數據異常...方老師說請你們查下7月那批樣本的..."

    電話線在雷聲中滋滋作響。彭立新已經翻開厚重的氣象資料︰"找到了!7月8日也是這種暴雨前悶熱天氣,當天的氣孔導度數據確實有波動!"

    韓月華顧不得擦手上的墨水,飛快翻出對應的記錄本。兩人頭踫頭核對數據時,閃電照亮了貼在牆上的工作照——方稷蹲在麥田里,手把手教張鐵柱使用測墑儀,褲腿上沾滿泥點。

    方稷卷著褲腿站在淅川縣的試驗田里,晨露打濕了他的解放鞋。他手中的負壓計顯示1.5pa,這個根系水勢數據讓他眉頭緊鎖。

    "鐵柱,來對比一下。"方稷招呼正在記錄株高的年輕人,"這片"隴旱1號"的水勢比實驗室數據低了20。"

    張鐵柱小跑過來,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全是數字︰"方老師,我正想說這個。這批大田苗的葉片脯氨酸含量也比預期高。"

    兩人蹲在田埂上,頭頂的太陽漸漸毒辣起來。方稷從背包里取出個鐵皮盒子,里面整齊排列著小麥根系樣本,每個都標著日期和編號。

    "你看這個。"方稷指著最新采集的根系,"側根數量比上周增加了30,但根毛發育不良。我懷疑是土壤硬度影響了..."

    "方老師!"村里人遠遠喊道,"有電話找您!"

    公社辦公室里,方稷握著嗡嗡作響的電話筒。韓月華興奮的聲音從听筒里傳出︰"方老師!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小麥在清晨有短暫的水分吸收高峰,可能與露水有關!"

    方稷的手指在桌面敲出一串節奏︰"數據可靠嗎?"

    "可靠!彭師兄核對了三年的記錄,干旱年份這個現象更明顯!"

    "好,好!"方稷眼楮發亮,"我這就讓鐵柱加測清晨時段數據。你們繼續實驗室驗證!"

    回到試驗田,方稷立刻調整了觀測方案。張鐵柱听完解釋,黝黑的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怪不得老鄉們總說"早澆三分,晚澆一寸"!"

    正午的太陽曬得人頭暈,兩人卻干勁十足。方稷教張鐵柱使用新帶來的壓力室,測量葉片水勢;張鐵柱則分享了他從老農那里學來的土辦法,用不同顏色的布條標記麥株長勢。

    "方老師,您看這個。"張鐵柱從兜里掏出個小本子,上面畫著歪歪扭扭的曲線,"我按您教的,把株高、穗數與降雨量畫在一起,好像真有規律..."

    方稷接過本子,眼前浮現出實驗室里那些精密儀器繪制的圖表。兩種截然不同的記錄方式,卻指向同一個真相,小麥在干旱環境下的生存智慧。

    那晚,方稷留宿在淅川縣。月光如水,他和張鐵柱坐在打谷場上,面前攤開著實驗記錄和農戶反饋表。

    "鐵柱啊,"方稷突然問,"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大力氣研究抗旱機理嗎?"

    張鐵柱撓撓頭︰"為了...培育更好的品種?"

    "不止。"方稷指向遠處黑黝黝的麥田,"你看那些麥子,它們能在干旱中活下來,靠的是億萬年的進化智慧。我們要做的,就是讀懂這種智慧,把它變成農民口袋里的糧食。"

    "像這個清晨吸水的發現,如果能應用到育種中,或許能讓小麥利用率提高幾個百分點。別小看這幾個點,放到全國就是億斤糧食。"

    張鐵柱若有所思︰"所以方老師才堅持每月都下鄉...實驗室的數據要和地里的表現對上才行。"

    方稷拍拍年輕人的肩膀,"論文要寫在祖國大地上,成果要長在農民田里頭。"

    回到研究所已是三天後。方稷剛推開實驗室的門,就被韓月華和彭立新一左一右拉住。

    "方老師!快看這個!"韓月華激動得語無倫次,指著顯微鏡,"我們做了連續72小時觀測,發現氣孔在黎明前會短暫開放!"

    彭立新補充道︰"正好對應鐵柱那邊測到的吸水高峰。我們懷疑這是小麥在干旱環境下的適應性策略,利用晨露補充水分!"

    方稷湊到顯微鏡前,看到顯示屏上跳動的數據曲線,那個規律的波峰像一道曙光。他的手微微發抖︰"這可能是...改寫抗旱理論的關鍵發現。"

    實驗室突然安靜下來,三人相視而笑。窗外,秋風吹動試驗田里的麥浪,沙沙作響,仿佛在回應這個可能改變無數農民命運的時刻。

    "擴大試驗範圍。"方稷當即決定,"彭立新負責生理指標,韓月華繼續細胞觀察,我明天再去淅川縣,和鐵柱一起做田間驗證。"

    他拿起電話,又放下,轉身對兩位年輕人說︰"今晚都好好休息。接下來,我們有的忙了。"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方便以後閱讀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148章 南陽淅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148章 南陽淅川並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