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宿舍,方稷輕手輕腳地開門,之前撥給自己的宿舍因為當時援非,就臨時借給另一個技術員住了,這次回來暫時還是合住,方稷怕吵醒隔壁的技術員,摸黑進了屋,沒開燈,直接和衣倒在床上。
月光透過薄窗簾照進來,在水泥地上畫出一道銀線。方稷盯著那道亮線,思緒回到了甘肅農村的夜晚。
那里的星空比北京明亮得多,夜里能听見莊稼拔節的聲音。老鄉們常說︰"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現在想來,那些層層截留補貼的人,不就是在"哄地皮"嗎?最後餓肚子的,卻是最老實的農民。
輾轉反側到天蒙蒙亮,方稷才迷糊了一會兒。六點半,生物鐘準時把他叫醒。用冷水洗了把臉,他看著鏡子里自己發紅的眼楮,下定決心︰這事必須查,但要講究方法。
早餐後,方稷提前半小時到了辦公室,把昨天那份調研名單又看了一遍。
杜文海帶隊去河南,表面上是檢查抗旱工作,實際恐怕沒那麼簡單。他想了想,拿起紅色電話要通了周部長辦公室。
"部長,我是方稷。關于這次河南調研,我有個想法..."
半小時後,方稷放下電話,嘴角微微上揚。部長同意了他的建議︰調研分兩組,杜文海帶一隊走官方路線,他自己帶幾個技術員直接下到縣鄉。
"記住,重點是了解真實情況。"部長的聲音還在耳邊回響,"不要驚動地方上的同志。"
方稷明白這話的分量。他開始列名單︰李保田肯定要帶上,還有部里新分來的大學生小陳,這小伙子專業扎實,父親是省紀委的...想到這里,他筆尖一頓,或許這是個契機?
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杜文海笑眯眯地站在門口︰"方司長,听說您也要去河南?"
"是啊,抗旱品種推廣是我的本職工作嘛。"方稷合上筆記本,"杜局有事?"
"沒什麼,就是來問問您準備怎麼安排行程。"杜文海的目光在方稷桌上掃過,"要不要和我們一起走?省里都安排好了。"
"謝謝杜局好意。"方稷笑了笑,"我想先去幾個重點產糧縣看看,就不打擾你們的正式行程了。"
杜文海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那也好,也好。對了,方司長剛回來可能不知道,地方上的同志工作很辛苦,有些小問題...咱們要多體諒啊。"
話里有話。方稷裝作沒听懂︰"杜局放心,我就是去了解技術推廣情況,況且我一直在一線,對于地方上的同志還是很了解的。"
等杜文海走了,方稷的笑容漸漸消失。
方稷知道,自己即將踏上的,不僅是一次普通的調研,而是一場關乎億萬農民利益的無聲較量。
吉普車在崎嶇的鄉間土路上顛簸,揚起一片黃塵。方稷坐在副駕駛,一手抓著車門上方的扶手,一手按著膝蓋上的筆記本。後座的小陳臉色發白,手里緊攥著一個塑料袋,這小伙子顯然不習慣這樣的路況。
"方司長,前面就是蔡各莊了。"開車的縣農業局辦事員小丁指著遠處一片灰撲撲的村落。
方稷搖下車窗,熱浪裹挾著塵土撲面而來。遠處田野里的麥子稀稀拉拉,不少已經泛黃。他眯起眼楮,這旱情比上報的材料嚴重得多。
村口站著幾個人,領頭的是個五十來歲的漢子,曬得黝黑的臉上皺紋像刀刻一般。小丁介紹道︰"這是蔡各莊大隊支書老高。"
"方領導辛苦了!"老高小跑著迎上來,粗糙的大手在衣襟上擦了擦才伸出來,"村里條件差,您多包涵。"
方稷握住那只布滿老繭的手,觸感像砂紙一樣粗糙︰"高支書別客氣,我們是來了解抗旱情況的。"
老高身後幾個村干部拘謹地笑著,有個瘦小的老漢一直搓著手,小丁低聲說那是生產隊長老夏,管莊稼的。
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大隊部,磚牆上用白灰刷著"農業學大寨"的標語。會議室里擺著搪瓷茶盤,里面是炒南瓜子和曬干的山棗。
"方領導,先歇歇腳。"老高殷勤地倒茶,"知道您要來,鄉親們可高興了。"
方稷注意到茶杯雖然舊,但洗得發亮。他抿了一口,是農村少有的茉莉花茶,想必是特意準備的。
"高支書,咱們直接去地里看看吧。"方稷放下茶杯,"听說今年旱情嚴重?"
田埂上,熱浪扭曲著遠處的景象。方稷蹲下身,撥開麥叢查看墑情。土壤干得扎手,麥稈細弱,穗頭小得可憐。
"這有多少畝?"方稷問跟在後面的老夏。
"報告領導,這一片是二百三十畝,都是"農大139"。"老夏佝僂著腰回答。農大139是小麥品種)
方稷眉頭一皺。部里記錄顯示,蔡各莊去年就該換種抗旱新品種"冀旱1號"了,還有專門的換種補貼。他不動聲色地從公文包里取出卷尺,量了量株距。
"密度不夠啊。"方稷指著測量數據,"按規定應該每畝保苗15萬株,這連10萬都不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老夏搓著手,額頭冒汗︰"這個...種子不夠,我們勻著種的。"
回大隊部的路上,方稷注意到幾塊田里的麥子長勢明顯好些︰"那片是誰家的?"
"那是大隊的田。"老高解釋道,"用了新農藥。"
"什麼農藥?"
"是,是六六粉和樂果混著打的。"老夏接話,"治蚜蟲效果好。"
方稷腳步一頓。這兩種農藥搭配確實有效,但部里三令五申禁止使用高殘留的六六粉了。更重要的是,蔡各莊應該在"一噴三防"項目名單里,國家免費提供低毒新型農藥才對。
午飯在大隊部食堂,桌上擺著滿騰騰油亮亮的蔥炒雞蛋、土豆炖豆角和剛蒸好的玉米面貼餅子。這在農村是待客的最高規格了。
"方領導別嫌棄,都是自家產的。"老高給方稷夾了塊雞蛋,"今年天旱,菜長得不好。"
方稷注意到幾個村干部只吃面前的咸菜,心里一酸︰"高支書,咱們邊吃邊聊。村里抗旱有什麼困難?"
老高放下筷子,搓了搓手︰"不瞞您說,最缺的就是打井的錢。咱村東頭那口老井快干了,年輕人得半夜排隊挑水..."
方稷和小陳對視一眼。部里記錄顯示,蔡各莊去年就領了打井專項補貼兩萬元。
"沒申請過抗旱補貼嗎?"方稷狀似隨意地問。
桌上突然安靜了。老高困惑地眨著眼︰"啥補貼?"
"就是國家給干旱地區的專項補助。"小陳插話,"包括打井、農藥、良種這些。"
幾個村干部面面相覷。老夏怯生生地問︰"領導,咱莊稼人能領國家的錢?"
方稷的心沉了下去。他放下筷子,盡量平靜地問︰"那你們用的農藥、種子都是自己買的?"
"可不是嘛!"老高來了精神,"去年秋收後,大隊把公積金拿出來,統一去縣里買的種子。農藥是開春各家湊錢,大隊派人去供銷社拉的。"他壓低聲音,"就是貴,一袋子樂果要六塊錢哩!"
方稷的指尖發涼。按國家規定,這些都應該有補貼,農民最多出三成。他強作鎮定地繼續吃飯,卻味同嚼蠟。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