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

第437章 半生回憶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比格多動 本章︰第437章 半生回憶

    朱見明從最初跟著哥哥做事時的青澀,到現在能獨當一面處理政務,甚至在討論礦產開發時,能堅持預留草原恢復帶,為子孫後代考慮。

    劉志遠從一開始專注于教育,到現在能把草原文化教材編得扎實又實用,還能協調解決學堂的師資問題;張建國的技術團隊從只能維修機器,到現在能自主研發適合草原的播種機、剪毛機,這些年輕人的成長,比任何成就都讓她欣慰。

    輪船在海上平穩航行,朱昭熙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早上七點準時起床,簡單吃過早餐後,就和隨行的干部在船艙會議室里討論工作。他們把沿途收集到的邊境部落反饋整理成清單,一條一條分析,完善應對明國 “貿易中轉站” 的方案。

    比如針對部分牧民擔心銷路的問題,大家商量著要在公路通車後,組織一次 “草原產品推介會”,邀請周邊友好地區的收購商來和林,讓牧民們直接面對面談合作,打消他們的顧慮。

    上午大部分時間,朱昭熙都用來修改在虞國會議上的發言提綱。她會把這些年在虞元國的實踐案例補充進去,比如設備制造廠從只能維修農機,到能自主研發播種機的過程。

    比如牧區合作社如何從最初的幾戶牧民,發展到現在覆蓋整個草原的規模。每寫一個案例,她都會回憶當時遇到的困難和解決辦法,確保內容真實可感,能給听的人帶來啟發。

    下午如果沒有工作,朱昭熙會和船上的工作人員交流。她會問船長這條航線的通航情況,了解海上運輸的成本和時間。

    會和負責物資管理的船員聊天,問問他們平時怎麼保障船上的物資供應。偶爾她也會站在甲板上,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回憶在虞元國的點點滴滴 —— 想起第一次去牧區,牧民們圍著她問什麼時候能有自己的學堂。

    想起鋼鐵廠第一爐鋼水出爐時,工人們激動的歡呼聲;想起草原大學第一屆學生畢業時,孩子們眼里的光。

    這天下午,朱昭熙正在船艙里修改提綱,把合作社幫助牧民增收的案例補充進去,秘書輕輕敲了敲門,走進來說“朱同志,船上有幾位從虞元國去虞國學習的年輕人,他們是從和林大學選出來的,要去虞國的高校學機械、教育和醫療。

    听說您在船上,想過來跟您聊聊,問問學習上的事。”

    “讓他們進來吧,正好我也想听听年輕人的想法。” 朱昭熙放下筆,把桌上的文件稍微整理了一下,留出空位。

    很快,三個年輕人跟著秘書走進了船艙。他們都穿著簡單的棉布衣服,手里拿著筆記本,臉上帶著些許緊張,卻難掩興奮。學機械的王磊先開口,聲音有點發顫卻很堅定“朱同志,我在和林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听過您的講座。

    您說咱們草原要發展,就得有自己的工業,還跟我們講了設備制造廠研發農機的故事,我特別受觸動。這次去虞國,我想學好先進的機械設計和制造技術,回來以後幫咱們廠研發更適合草原的機器 ”

    朱昭熙笑著點頭,語氣溫和卻很認真“你的目標很明確,這很好,有目標就有動力。去了虞國以後,不要只盯著書本上的知識,更要多去工廠實習。

    虞國的機械廠有很多成熟的生產線,你要多觀察人家是怎麼把技術用到實際生產中的,怎麼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咱們草原的情況和虞國不一樣,很多機器不能直接照搬,得結合咱們的土壤、氣候和牧民的需求改,這就需要你多琢磨、多實踐,把學到的技術‘本土化’。”

    王磊連忙拿出筆記本,把朱昭熙的話記下來,還不忘點頭“我記住了,到了虞國我一定多去工廠,多問多學,爭取把有用的技術帶回來。”

    學教育的李娜接著說“朱同志,我去虞國是想學習他們的素質教育經驗。咱們草原的孩子都很聰明,但是很多偏遠部落的學堂,除了語文、數學,就沒有其他課程了。

    我希望以後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學到音樂、美術,還有體育,讓他們全面發展,不只是會讀書,還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你的想法很好,教育本來就不只是教知識,還要培養孩子的品德和興趣,讓他們成為完整的人。”

    朱昭熙回應道,“不過你也要記住,不能完全照搬虞國的模式。咱們草原有自己的文化,你可以把草原的傳統文化融入到課程里 —— 比如教孩子唱草原的民歌,畫草原的風光,學跳草原的舞蹈。

    這樣既能讓孩子學到東西,也能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文化,記住自己的根,以後才能更好地為草原做事。”

    學醫療的趙芳最後說“我想學好基層醫療技術,特別是兒科和老年病科。咱們草原很多老人和孩子看病不方便,我希望回來以後能在牧區醫療點工作,讓他們不用跑遠路就能看好病。”

    朱昭熙听了很欣慰“基層醫療很重要,牧民們的健康全靠你們。去了虞國,多向有經驗的醫生學習,尤其是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方法,還有急救技術,草原上離大醫院遠,遇到急癥,急救能救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另外,也可以多了解一下虞國的基層醫療體系是怎麼建的,比如他們怎麼保障偏遠地區的藥品供應,怎麼組織醫生下鄉巡診,這些經驗咱們都能用得上。”

    三個年輕人和朱昭熙聊了將近一個小時,從學習計劃聊到未來的工作打算,越聊越有信心。臨走時,朱昭熙從抽屜里拿出三本筆記本,在每本扉頁上寫下 “扎根草原,服務人民” 八個字,送給他們

    “你們去虞國學習,是為了回來建設草原、服務牧民。無論學到多少知識,都不能忘了這個初心。只有把學到的本事用在草原上,用在牧民身上,學習才有真正的意義。”

    年輕人接過筆記本,緊緊握在手里,鄭重地向朱昭熙道謝,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他們走後,朱昭熙翻開自己的筆記本,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經歷。那時候她剛跨過大海帶著虞國軍隊來到熙洲的時候,條件比現在艱苦多了,在一片莽荒當中,只有之前派駐的前哨遷移的十幾萬人。

    但那時候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來一個她心目當中的國家,讓她治下的百姓能過上好日子。

    這麼多年過去,南征北戰,治國理政,從虞國到虞元國,初心從來沒有變過。無論是推動工業發展,還是建設學堂、醫院,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傍晚,朱昭熙站在甲板上,看著夕陽慢慢沉入海面,把海水染成一片金色。海風吹在臉上,帶著一絲涼意,卻讓她的思緒更加清晰。

    她想起了在虞元國處理過的那些棘手問題第一次發現煤炭摻假時,她連夜讓廠長調查煤炭的來源,順著線索查到了和寧國商人勾結的張富貴,最終不僅追回了損失,還建立了煤炭質量檢查制度,防止以後再出現類似問題。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437章 半生回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第437章 半生回憶並對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