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昭熙剛處理完合作社麥種馴化的初步方案,正打算審閱下一份文件時,李怡拿著一份行程報告走進辦公室。她的步伐略顯匆忙,顯然是有要緊事匯報。
“昭熙同志,南熙洲虞元國的皇帝朱見沽已經抵達熙洲港。按照事先的安排,今天上午十點他將與您會面。”
朱昭熙放下手中的麥種樣本,抬頭看向李怡“人已經到了?安排在什麼地方下榻?有沒有提前了解他此行的具體目的?”
“安排在城郊的涉外招待所,那里環境比較安靜,也方便安保工作。”李怡翻開報告,
“根據提前溝通的信息,他聲稱是來‘謝恩’,並表示希望當面匯報虞元國的近況。不過從隨行人員的名單來看,除了王室侍從外,還有幾位負責畜牧和土地管理的官員。因此,這次訪問可能不單純是為了表達感謝。”
朱昭熙點了點頭,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既然如此,我們現在就去見他。虞元國遷到南熙洲已經快四十年了,這還是他們第二代君主第一次正式來訪,我們需要好好了解他們現在的發展狀況。”
前往招待所的途中,朱昭熙不禁回想起多年前的往事。朱昭熙帶兵跨過白令海峽,以碾壓的形式打垮了瓦剌部,震懾阿魯台部。
在她的主張下,這些蒙古族人被安置在南熙洲——那片當時尚未完全開發卻水草豐美的土地。朱昭熙自封“嘎扎爾汗”,意在讓蒙古人徹底臣服在她的腳下。
如今朱祁鑰已經去世,由其子朱見沽繼位。听說這位年輕君主從小在南熙洲長大,沒有經歷過草原上的艱苦歲月,或許會有與父輩不同的想法和訴求。
車子駛入招待所庭院時,朱見沽已經帶著隨行官員在門口等候。他穿著一身虞國最流行的服飾,見到朱昭熙下車,他立即快步上前,雙手交疊放在胸前,深深躬身行禮“晚輩朱見沽,見過嘎扎爾汗!祝您身體康健,福壽綿長!”
身後的虞元國官員也跟著整齊行禮,神情恭敬。朱昭熙上前扶起他“不必多禮,都是自己人。快進屋坐吧,外面風大。”
會客室內布置簡潔而舒適。侍從端上奶茶和點心後,朱見沽親自端起一碗奶茶,雙手遞到朱昭熙面前“這是我們南熙洲特有的磚茶熬制的,您嘗嘗,和當年草原上的風味有所不同。”
朱昭熙接過奶茶,抿了一口,確實感受到一股獨特的醇厚香氣“味道不錯,比從前更加細膩。這些年在南熙洲,生活還順利嗎?”
提到現在的生活,朱見沽的神情明顯活躍起來“非常好!比在草原上的日子好太多了!南熙洲沒有白毛風,冬季不寒冷,夏季不炎熱,牧草長得比草原還要茂盛。
我們飼養的羊群,一年能繁殖兩次;馬群規模也擴大了許多,現在已有上百萬匹。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牧場,再也不必擔心冬季缺乏草料或無處躲避風雪。”
他稍作停頓,語氣中充滿感激之情“這一切都得益于嘎扎爾汗當年的安排。若不是您允許我們遷往南熙洲,我們可能至今仍在草原上艱難求生。先父在世時常對我說,您是蒙古人的恩人,這份恩情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朱昭熙微微頷首“大家能過上安穩日子就好。你們生活幸福,我也就放心了。不過,這次來熙洲,除了表達謝意,應該還有其他事情吧?我看你剛才說話時,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朱見沽聞言,端著奶茶的手微微一頓,眼神中流露出些許猶豫。他看向身旁的官員,那位畜牧官輕輕點頭示意後,他才放下茶碗,雙手放在膝蓋上,語氣略顯局促“嘎扎爾汗明察,晚輩確實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不必拘謹。”朱昭熙語氣平和,“我們之間不需要那麼多繁文縟節,有什麼困難或者想法,直接說出來就好。”
朱見沽深吸一口氣,終于開口說道“現在的日子確實安穩舒適,但我總覺得似乎缺少了些什麼。
上個月,虞國派往我國的農業顧問帶來了一台收音機,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這種設備發出的聲音,還能收听到熙洲的新聞。
听說虞國的火車一天能行駛數百里,運送數千噸貨物;有了電報,即使相隔數千里也能即時通信;還有電燈,夜晚無需點油燈,照明如同白晝。”
他的聲音逐漸提高,帶著明顯的向往“我詢問顧問,這些技術我們虞元國是否也能擁有?顧問說,這些都是‘現代化’的成果,需要建設工廠、修建鐵路、架設電線。
于是我就想,我們虞元國不能一直停留在放牧養馬的階段吧?是否也能像虞國一樣,擁有鐵路、電報和電燈?我們也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希望孩子們不必終日跟隨牧群,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
說完這番話,朱見沽緊張地觀察著朱昭熙的反應,擔心自己的要求顯得過于貪心。旁邊的李怡也感到些許意外,她之前沒有預料到朱見沽會提出這樣的請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些年來,虞元國一直保持著相對封閉的狀態,虞國派遣的人員主要只基礎的農業指導和秩序維護,從未主動推進現代化建設,就是擔心打亂他們現有的生活節奏。
朱昭熙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平靜地注視著朱見沽“你提出現代化建設的想法,是出于個人的考慮,還是反映了民眾的普遍願望?”
“這是大家共同的心聲!”朱見沽急忙解釋,“我詢問過牧場的老人們,他們表示如果有機械設備,剪羊毛就不必全靠手工,能省去不少勞力;年輕人更是對火車充滿好奇,渴望乘坐火車來熙洲看看。
上個月還有幾位部落首領特地來找我,提議建立學校,讓孩子們學習文化知識,掌握虞國的先進技術。”
他繼續詳細說明“我們雖然感激現在的生活,但也意識到與世界發展的差距正在拉大。我們的牧民仍然采用傳統的放牧方式,遇到疫病時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
我們的孩子沒有正規的教育機會,無法學習閱讀、寫作和算術。我們看到虞國的發展,也希望虞元國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
朱見沽的語氣變得愈發懇切“我們不是要一下子改變所有傳統,而是希望在保持我們文化特色的同時,逐步引入現代科技和教育。
我們希望能夠修建道路,讓我們的產品能夠更方便地運往市場;建立學校,讓下一代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引進醫療設施,改善牧民的健康狀況。”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