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工業技術研究院的實驗室里燈火通明。來自明國、寧國和越國的技術人員圍坐在工作台前,桌上散亂地擺放著拆解工具和測量儀器。研究院院長、明國工部大臣李琮站在一旁,眉頭緊鎖。他們已經連續工作了十個時辰,但進展甚微。
"還是不行。"首席技術官王工程師放下手中的卡尺,"虞國的軸承內部結構太過精密,我們強行拆解後已經完全變形,無法還原其原始構造。"
工作台上,三個不同型號的虞國產軸承都被拆得七零八落。最小的那個軸承內圈已經斷裂,滾珠散落在絨布上。這些軸承都是三國通過特殊渠道高價購得,每個都價值不菲。
"材料分析組有什麼發現?"李琮轉向另一組技術人員。
"我們取樣做了化驗,"材料組負責人回答,"軸承鋼的成分類似我國的上等精鋼,但硬度和耐磨性卻高出三成。我們懷疑虞國掌握了特殊的淬火工藝。"
這時,從虞國聘請來的工匠張師傅插話"我在虞國軸承廠做過三年工,但只負責最後的總裝工序。熱處理車間是嚴格保密的,我們普通工人根本進不去。"
王工程師在紙上畫著草圖"從結構上看,這種軸承采用了一體成型工藝。我們需要先制造專用模具,但模具的精度要求至少達到零點零一毫米。"
李琮立即下令"從寧國調撥最好的車床和銑床過來。越國負責特種鋼材。我們必須在一個月內仿制出樣品。"
然而當寧國的精密設備運抵後,技術人員發現這些號稱"最先進"的機床,精度只能達到零點零五毫米,遠遠不夠要求。
"我們需要更精密的加工設備。"王工程師在報告中寫道,"而要制造這樣的設備,首先需要研發新型的刀具和測量儀器。初步估計,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六月初,這份令人沮喪的報告被送到朱祁鈞的案頭。報告詳細列舉了研究院面臨的技術難題精密軸承的制造需要超高精度機床,而制造這種機床又需要更精密的母機。這就像一個死循環,短期內根本無法突破。
朱祁鈞召集工部和戶部大臣商議。戶部尚書首先發言"研究院成立兩個月來,已經花費了一百二十萬銀元。照這個速度,五百萬銀元的初期資金撐不到年底。"
工部侍郎提議"或許我們可以轉變思路,先仿制一些技術要求較低的部件。比如傳動齒輪或者普通軸承。"
"但最卡脖子的就是精密軸承。"朱祁鈞搖頭,"沒有這個,我們的機械設備永遠達不到虞國的水平。"
就在三國為技術難題苦惱時,虞國主導的"聯邦配件生產聯盟"正式投產。這個聯盟由虞國牽頭,聯合了韓國、代國等國的工廠,實行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
聯盟成立當天,朱昭熙親自到場視察。在生產車間里,嶄新的機床正在加工軸承套圈,工人們穿著統一的工作服,按照標準化流程操作。質檢員使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對每個產品進行嚴格檢測。
"目前月產量能達到多少?"朱昭熙問聯盟負責人。
"首批一千套軸承和傳動齒輪已經下線。三個月後,月產量可以達到五千套。半年後預計達到一萬套。"
這些配件優先供應給遵守協議的成員國。韓國和代國很快就收到了首批配件,他們的工廠迅速完成了設備更新換代。
明國、寧國和越國也向聯盟提出了采購申請,但得到了明確的回復必須先將工人每日工時降至九個時辰以下,否則不予供應。
這個要求在三國內部引發了激烈爭論。
在明國的御前會議上,工部主張接受條件"我們的工廠因為缺少配件,已經有三成設備停機。再這樣下去,下半年的生產任務肯定完不成。"
但內務大臣反對"一旦答應這個條件,接下來虞國肯定會得寸進尺,要求我們提高工資、改善福利。這會讓我們的生產成本大幅增加。"
寧國的情況也差不多。以朱奠培為首的改革派認為應該暫時妥協,而以傳統貴族為首的保守派則堅決反對。
越國最先做出決定。朱祁鋰召集工業協會的代表開會,展示了停產的損失數據"過去一個月,因為配件短缺,我們的工業產值已經下降了百分之十五。再這樣下去,很多工廠都要倒閉。"
經過激烈討論,越國最終宣布將礦山和紡織廠的每日工時降至九個時辰,並成立工會參與安全監督。作為交換,虞國同意立即供應急需的配件。
六月十五日,首批配件運抵越國港口。趙顯親自到碼頭監督卸貨,隨後立即將這些配件分發到各個工廠。
安裝新配件後,設備運轉明顯改善。漢城紡織廠的故障率從原來的百分之三十降至百分之五,生產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二十。
更令人意外的是,縮短工時後,工人的勞動積極性反而提高了。趙顯在月度報告中寫道"實行九個時辰工作制後,工人曠工率下降百分之十五,產品合格率提高百分之五。雖然單件人工成本有所增加,但總收益反而上升了百分之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朱祁鋰立即將這份報告抄送給朱祁鈞和朱奠培,並在附信中建議"實踐證明,適度改善工人待遇並不一定會降低利潤。建議兩國也考慮接受虞國的條件。"
七月三日,朱祁鈞和朱奠培在邊境城市泉州秘密會面。兩人商討了整整一天。
"越國的例子確實令人意外。"朱奠培說,"但我擔心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後續會有更多要求。"
朱祁鈞表示同意"所以我們不能全面推行,先找幾個地方試點。看看效果再說。"
最終兩人達成共識明國在松江府選擇三家紡織廠,寧國在甦州府選擇兩家機械廠,作為試點單位。這些工廠將工時降至九個時辰,並允許工人選舉代表參與安全管理。
試點方案公布後,果然遭到了資本家的強烈反對。松江府紡織協會會長直接面見朱祁鈞,威脅說如果強制推行縮短工時,他們將不得不裁員百分之二十。
朱祁鈞只好做出讓步試點期間,皇室將從稅收中撥款補貼試點企業,彌補他們因縮短工時可能造成的損失。
七月十日,明國和寧國正式向虞國提出配件采購申請。虞國很快回應同意供應所需配件,但要求每月提交工時執行情況報告,並允許勞動國際派專員進行監督。
首批配件于七月二十五日運抵明國和寧國。試點工廠安裝這些配件後,生產效率都有明顯提升。
然而,表面的合作之下,暗流仍在涌動。
朱祁鈞暗中下令研究院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惜重金從聯邦各國聘請頂尖工匠。甚至暗中派人接觸虞國的技術人員,試圖用高薪挖人。
朱奠培則指示寧國的情報部門,千方百計獲取虞國的技術圖紙和工藝文件。有情報顯示,寧國間諜已經成功獲取部分次要技術的資料,但核心機密仍然無法觸及。
虞國方面,朱昭熙很清楚三國的打算。她在勞動國際內部會議上說"技術優勢是我們最大的籌碼。但要保持這個優勢,我們必須不斷創新。"
她下令成立"特種技術研發中心",集中最優秀的技術人才,專門研發新一代的工業技術。同時加強對技術機密的保護,所有核心技術崗位的人員都要經過嚴格審查。
八月初,勞動國際向明國和寧國派出了二十人的監督小組。這些專員進駐試點工廠,詳細記錄工時執行情況,並與工人代表座談。
專員們發現,雖然明面上工時縮短了,但有些工廠通過提高勞動強度來彌補時間損失。有的工廠則采取各種變相手段,如延長準備時間、壓縮休息時間等。
這些情況被詳細記錄在每月的監督報告里,送往玄中城聯邦總部。
朱昭熙看著這些報告,對李怡說"看來他們還是不甘心。不過沒關系,只要工人嘗到了權益改善的甜頭,自然會要求更多。這才是最根本的改變。"
果然,試點工廠的工人們開始要求將試點措施推廣到所有工廠。八月下旬,松江府非試點工廠的工人聯合請願,要求同樣享受九個時辰工作制。
與此同時,研究院的技術攻關仍然舉步維艱。王工程師在八月份的報告中寫道"精密機床的研發至少還需要十個月時間。在此期間,我們仍然需要依賴虞國的配件供應。"
朱祁鈞不得不面對現實短期內根本無法擺脫對虞國的技術依賴。他下令工部制定一個長期計劃,分三個階段實現技術自主第一階段仿制次要部件,第二階段攻克關鍵技術,第三階段實現全面自主。整個計劃預計需要五年時間,總投入可能超過兩千萬銀元。
九月初,朱昭熙宣布勞動國際將推出"技術共享101novel.com"計劃,向所有遵守協議的成員國開放更多先進技術,包括新型紡織機械和改良煉鋼法。
這個消息讓明國、寧國和越國陷入新的兩難如果想要獲得這些新技術,就必須進一步接受勞動國際的條件,包括提高工人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等。
朱祁鈞、朱奠培和朱祁鋰再次秘密會晤。經過漫長討論,三人決定表面上繼續與虞國合作,接受部分條件以獲取新技術;暗地里加快自主研發,同時尋求與其他技術強國合作。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