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三十二年冬,明國松京城的雪比往年更早落下。城北的皇家別院被臨時征用,來往的馬車都掛著相同的黑色帷幔,車輪碾過積雪時幾乎听不到聲響。
別院正廳里,二十余人圍坐在長桌旁。明國的鋼鐵大王周啟元、寧國航運巨頭林氏家族繼承人林茂、越國最大紡織企業老板趙顯、洪州共和國煤礦聯合體主席王秉義……
這些平日里在各國呼風喚雨的資本家,此刻臉上都帶著相同的凝重。主位上坐著明國皇帝朱祁鈞,他面前的白瓷杯里,茶水早已涼透。
“朱昭熙在玄中城的講話,諸位應該都知道了。”朱祁鈞的聲音打破沉默,他將一份文件推到桌中央。
“基礎醫療站、義務教育、反壟斷法……她每一條都在沖著我們的根基來。現在虞國的紡織廠給工人開的工資,是咱們明國工廠的兩倍還多,再這麼下去,用不了幾年,各國的工人都會跑到虞國去。”
周啟元捏著眉心,手指關節泛白“上個月我去考察了松江府的鋼鐵廠,熟練工流失了三成。那些無產階級組織宣傳說虞國的工廠管吃管住,工傷了能拿到半年工資。這些條件,咱們要是跟進,利潤至少得砍一半。”
“砍一半也得跟。”林茂猛地拍了下桌子,“寧國的船運公司已經開始用虞國造的汽輪機,速度比咱們的老蒸汽機快四成。再不想辦法,別說工人留不住,連咱們的產業都得被虞國給打垮了。”
這話戳中了所有人的痛處。桌上的人都清楚,朱昭熙的厲害之處,不在于喊口號,而在于她真的能讓無產階級看到“更好的日子”。
虞國的勞動積分制度、免費教育、退休保障,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比任何宣傳都有說服力。
“光靠各自為戰不行。”越國代表趙顯開口,他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大會,語氣卻很堅定,“虞國是舉全國之力推社會主義,咱們也得把資本擰成一股繩。”
朱祁鈞點頭“這正是我召集諸位的原因。朱昭熙說要讓無產階級當家作主,咱們就偏要證明,資本主義能讓日子過得更好。”他頓了頓,拋出早已醞釀好的計劃,“我提議,把越國作為試驗場。”
滿座皆靜。越國位于樂洲南部,與熙洲的虞國隔著重洋,是六大強國中距離虞國最遠的國家。更重要的是,越國的皇室與資本家關系密切,土地集中程度低,工人佔比達三成,既具備工業基礎,又沒有明國那樣根深蒂固的封建殘余。
“越國的優勢在于‘平衡’。”朱祁鈞解釋,“作為第一批建國的國家,皇室有權威,資本家有實力,工人數量足夠多,相比于我們明國,越國的基礎是最好的。咱們把資源往越國傾斜,做出一個樣板,讓全聯邦看看,資本主義能比社會主義好多少。”
具體方案在三天後敲定。各國資本家聯合成立“振興基金”,首期注資折合兩億銀元,全部投向越國的民生與工業
工人工資三年內分階段提高,最終達到虞國同崗位的九成;建立覆蓋全國的醫療站,常見病診治免費,重癥報銷七成;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費用由基金承擔;工廠必須配備安全設備,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五十六小時。
“這些還不夠。”王秉義補充,他常年跟礦工打交道,最懂底層需求,“得讓那些泥腿子覺得‘有奔頭’。比如允許工人持股,盈利了能分紅利;表現好的工人,可以進管理層。”
朱祁鈞深以為然“還要放開一點他們的上升通道。越國的議會拿出兩成給工會代表,讓他們也能坐上談判桌,掌控了權力的工人,到時候可就不算工人了,我就不相信他們那些人真的會有那麼無私。”
計劃的核心,是“用資本換時間”。他們算過一筆賬按這個方案,越國的資本家利潤會壓縮到原來的三成,但只要能穩住無產階級,爭取到五年時間,就能在科技和工業上追上虞國。
資金到位的速度遠超預期。周啟元的鋼鐵廠立刻調了十座高爐的產能,專供越國的鐵路建設;林茂的航運公司開通了越國到寧國的直達航線,運費減半;王秉義則把洪州共和國的煤礦技師,以三倍工資挖到越國,指導新礦井建設。
更關鍵的是“人才戰爭”。各國資本家聯合開出條件凡願意赴越國工作的科學家,年薪是虞國科學院的兩倍,帶花園的住宅,子女可入讀貴族學校。
明國的機械專家張啟明、寧國的化學家李修遠、洪州共和國的物理學家陳敬之……這些原本在虞國也有名氣的學者,陸續登上了前往越國的輪船。
越國皇室也全力配合。皇帝朱祁鋰簽署詔令,將皇室名下的五座莊園改建成學校,把每年的“皇室特供”削減六成,省下的錢投入醫療站建設。他甚至親自去紡織廠視察,跟工人一起吃了頓午飯,這在以前是絕無可能的事。
變化在半年後顯現。越國漢城紡織廠的女工金順姬,原本每月工資只能買三十斤米,現在漲到了四十五斤,還能免費領布匹。她把女兒送進了新辦的學堂,自己晚上去夜校學認字,課本上印著“勤勞致富”四個大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以前覺得虞國好,現在看來,咱越國也不差。”金順姬見人就說,“廠里裝了通風機,夏天不那麼熱了;上次我男人在礦上傷了腿,報銷了八成醫藥費。”
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越國的報紙每天刊登“民生改善”新聞哪里的醫療站開診了,哪所學校建成了,哪個工廠的工人分到了紅利。
與之配套的,是鋪天蓋地的“資本主義優越性”宣傳,報紙上比較著越國與虞國的工資差距,廣播里播放著學者解讀“自由經濟的活力”,連戲台上都多了“勤勞工人發家致富”的新戲碼。
為了讓“樣板”更可信,越國真的開放了議會席位。十名工會代表走進議會大廳時,記者們的相機快門聲響成一片。這些代表中,有紡織女工,有礦工,還有碼頭搬運工。他們提出的“提高夜班補貼”“改善宿舍條件”等提案,很快就被議會通過。
“咱們現在也是國家的主人了。”礦工代表鄭萬洙在接受采訪時說,“沒必要學虞國那套,咱們的制度能改好。”
資本的集中投入,讓越國的工業也突飛猛進。新建的鋼鐵廠采用了寧國的最新技術,產量兩年內翻了一番;紡織廠引進了自動化織機,效率直追虞國;造船廠造出了能與虞國媲美的蒸汽船,往來于各國港口時,船身上“越國制造”的字樣格外醒目。
到聯邦三十五年,越國已經形成了從采礦、冶煉到機械制造、船舶建造的完整產業鏈,成為除虞國之外,聯邦第二個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
科技上雖然還落後虞國一截,但在紡織、造船等領域,已經能與虞國分庭抗禮。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