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依舊在過,轉眼就已經到了永樂二十一年初,北京城開春的日子依舊有些冷,不過花園里已經可以見到一些嫩綠,太子妃張氏也是有了興致,帶著朱昭熙和她的四個伴讀來到御花園玩耍,沒想到剛剛御花園,就看到了躺在躺椅上的朱棣。
與前年相比,現在的朱棣已經老了很多,就算是和過年的時候相比,朱棣也是在肉眼可見的變老,多年戎馬生涯,再加上堆積成山的國政,朱棣已經沒那麼多的精力了,把手上的事物交給太子處理,他來到御花園里,來偷得浮生半日閑。
見如此,張氏也只能帶著孩子們在一旁等待著朱棣醒來,朱昭熙看著朱棣的臉,心里的緊迫感也在加劇,她有些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多學一點歷史了,不知道朱棣到底是什麼時候去世,如果朱棣去世了,那等于壓著朱瞻基的最大的人已經不在了,他的太孫的位置將無可動搖的成為太子,而且還是地位超級穩固的太子,依照現在的情況,誰也不知道他到時候會不會肆意妄為,直接把胡善詳的位置交給那個孫氏。
好在朱棣並沒有沉睡,稍微打了個盹,朱棣就已經醒了過來。
朱昭熙身著一襲繡著精巧梅花圖案的淡粉色小襖,頭戴一枚溫潤的玉佩發飾,在太子妃張氏的牽領下,向朱棣請安。她那雙明亮如星的眼眸,閃爍著靈動與好奇,緊張中又透著一絲期待。
朱昭熙福了福身,奶聲奶氣地說道︰“太爺爺,昭熙給您請安啦。”
朱棣看著朱昭熙可愛乖巧的模樣,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說道︰“昭熙乖孩子,今日怎麼和你奶奶一同過來了?”
聊了一會後,朱昭熙眨了眨眼楮,神情認真且滿是關切地說道︰“太爺爺,昭熙听伴讀姐姐們說,京城里有好多無家可歸的小孩子,他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還常常遭受饑寒之苦,昭熙心里特別難過,就想問問太爺爺,能不能想個法子幫幫他們呀?”
朱棣微微蹙起眉頭,對于養濟院的糟糕現狀,他心中早有不滿,只是一直未能找到妥善的解決之策。但看著眼前年幼的朱昭熙,只當她是出于天真善良,便笑著摸了摸她的頭,說道︰“昭熙真是個心地善良的乖寶貝,不過這些事是大人們該操心的,你還小,只管開開心心地玩耍就好啦。”
朱昭熙有些焦急,拉著朱棣的衣角,說道︰“太爺爺,昭熙雖然年紀小,可昭熙和伴讀姐姐們也一心想要幫忙呀。我們還想出了好多辦法呢。”
朱棣被朱昭熙的舉動逗得輕笑出聲,說道︰“好好好,等太爺爺有空了,一定想辦法處理。”
朱昭熙見朱棣並未將她的話放在心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但她並未就此放棄。
回到宮殿後,朱昭熙便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了伴讀們。
李婉兒歪著腦袋,眼中閃爍著光芒,說道︰“縣主,陛下沒把我們的話當回事呢。不過沒關系,我們再琢磨琢磨,說不定能讓陛下改變主意。”
張玉蘭雙手叉腰,滿臉活潑地說道︰“就是就是,我們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兒,送給陛下,然後再跟他講講我們的想法,說不定陛下一開心,就答應我們啦。”
王秀英眨了眨眼楮,略帶遲疑地說︰“或者我們畫些畫,把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的可憐模樣畫出來,給陛下看看,讓他知道我們是真心想幫忙。”
陳月華托著下巴,神情認真地說道︰“可這些辦法真的能行得通嗎?我覺得我們還得想個更穩妥的法子。要不我們寫封信給陛下,把我們的想法都詳細地寫下來?”
朱昭熙听著伴讀們天真無邪的想法,也覺得非常有趣。“那我們可以把這些想法都嘗試一下。就先從制作小禮物開始吧。”
接下來的日子里,朱昭熙和伴讀們便忙碌起來。她們找來彩紙、絲線、小珠子等材料,動手制作小禮物。李婉兒心靈手巧,精心制作了一個精美的紙燈籠;張玉蘭用絲線編織出一個漂亮的中國結;王秀英則畫了一幅畫,畫面上是一群洋溢著燦爛笑容的孩子;陳月華用小珠子串成了一條精致的手鏈。
禮物制作完成後,朱昭熙請太子妃張氏找個合適的時機,將這些禮物和她們寫的一封信一同呈給朱棣。
太子妃張氏看著這些充滿童真的禮物和信件,心中既欣慰又隱隱擔憂。她深知在這宮廷之中,想要做成一件事談何容易,但還是決定支持朱昭熙。
終于,太子妃張氏尋到了一個恰當的機會,將禮物和信件呈給了朱棣。朱棣看到這些充滿童趣的禮物以及那封字跡歪歪扭扭的信,心中頗為驚訝。他未曾料到,幾個小孩子竟能如此用心。
朱棣雖然依舊覺得朱昭熙她們年紀尚小,想法有些天真幼稚,但還是被她們的善良所打動。他心想,或許可以給她們一個機會,讓她們參與到養濟院的事務中,既滿足了孩子們的善心,也能借此做個表率給眾人看。
于是,朱棣再次宣朱昭熙進宮,面帶微笑地對她說︰“昭熙呀,你和伴讀們做的禮物太爺爺收到了,很是喜歡。這樣吧,太爺爺讓你掛個名,參與一下京城養濟院的事情,不過具體的事務還是由大人們來操辦,你和伴讀們就偶爾提提想法,好不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朱昭熙听後,認真的點了點頭,然後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朱棣看著朱昭熙開心的模樣,笑著摸了摸她的頭,說道︰“乖孩子,別累著自己,玩得開心些。”
得到朱棣的許可後,朱昭熙興奮不已,回到宮殿便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伴讀們。
大家得知了這個好消息,也同樣高興起來,接下來的日子里,朱昭熙和伴讀們便積極地思索著各種辦法。她們想到可以讓養濟院的孩子們學習一些簡單的手工技藝,比如折紙、剪紙,然後將這些手工作品售賣出去,換取錢財來購買食物和衣物。她們還計劃在養濟院的院子里開闢出一塊小花園,種上花草,讓養濟院變得更加美麗宜人,也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嬉戲玩耍的好去處。
朱昭熙將這些想法通過書信傳達給了負責養濟院的人。起初,負責養濟院的人並未將這些想法當回事,只覺得這不過是小孩子的天真幻想,根本無法實現。
但朱昭熙並未氣餒,她和伴讀們不斷地寫信,詳細地闡述著自己的想法,還繪制了一些示意圖。同時,她請太子妃張氏在朱棣面前時不時地提及養濟院的事情,希望能引起朱棣的重視。
在朱昭熙的堅持下,負責養濟院的人終于開始嘗試按照她們的想法做出一些改變。他們在養濟院的院子里劃分出一塊土地,讓孩子們嘗試種植一些蔬菜和花草。還找來一些簡單的手工材料,教孩子們折紙和剪紙。
隨著時間的推移,養濟院逐漸發生了變化。孩子們在種菜和做手工的過程中,臉上漸漸浮現出笑容,也變得更加活潑開朗。盡管遇到了諸多困難,比如蔬菜遭受蟲害,手工作品滯銷,但朱昭熙和伴讀們始終沒有放棄。
她們一同想辦法解決問題,比如采用一些天然的驅蟲方法,改進手工作品的樣式以增加吸引力。
然而,朱昭熙的努力卻引來了一些人的嫉妒與不滿。孫氏得知朱昭熙在養濟院事務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心中嫉妒得幾乎發狂。她開始在宮廷中散布謠言,聲稱朱昭熙是在利用養濟院謀取私利,還說她根本不關心養濟院的孩子,不過是為了博取名聲。
這些謠言很快便傳到了朱棣的耳中。朱棣雖然不太相信這些謠言,但為了平息眾人的議論,還是決定派禮部官員前去調查。此次朱棣派去的是禮部員外郎鄭銘,此人向來以嚴謹公正著稱。
鄭銘領命後,便前往養濟院展開調查。朱昭熙得知有人前來調查,心中不免有些緊張,但她堅信自己和伴讀們的初衷是純粹的。她叮囑養濟院的孩子們和工作人員如實回答鄭銘的問題。
鄭銘來到養濟院後,仔細查閱了養濟院的賬目,詳細詢問了孩子們和工作人員關于朱昭熙參與養濟院事務的情況。他看到的是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听到的是他們對朱昭熙和伴讀們的感激之詞。同時,他也留意到養濟院在朱昭熙和伴讀們的努力下,確實有了積極的轉變。
于是,鄭銘回去向朱棣如實匯報了調查結果︰“陛下,臣經過調查發現,縣主雖年幼,但並無謀取私利的行為。相反,在她和伴讀們的關懷下,養濟院相比以往有了明顯的改善,孩子們的生活狀況也有所提升。”
朱棣听了之後,心中的疑慮一掃而空,對朱昭熙和伴讀們愈發贊賞。他沒想到,幾個小孩子的天真想法,竟真的能讓養濟院有所改觀。
隨著養濟院的不斷發展,朱昭熙和伴讀們又萌生出許多新奇的想法。她們打算在養濟院設立一個小小的圖書館,讓孩子們能夠讀到更多的書籍;還計劃組織一些活動,讓養濟院的孩子和宮廷里的孩子們一起互動玩耍,增進彼此的了解。
朱昭熙清楚,實現這些想法並非易事,只能慢慢地改變目前的一切……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