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非科舉出身的官員仕途可能不如科舉出身的順利,那也是以後的事。
到時候再想辦法也不遲。
而且大多數人明白自己根本到不了那個高度。
出身什麼的,說到底不過是借口。
與其在科舉中與眾多天才勾心斗角,不如抓住眼前的機會。
這次招考比科舉簡單多了。
不必提別的,下一屆科考還得三年呢,現在至少省了好幾年時間!
這麼多好處,再多猶豫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了!
考!
真是的!
當眾多學子興沖沖地收拾行裝趕往應天府時,這次考試的主考官胡大人竟然連禮部都沒去。
在他看來,這事情急什麼?還有三個月呢!
禮部辦這種事早就是駕輕就熟了,到時候他再去也不遲。
眼下,他得盡忠職守!
既然朱元璋把教坊司交給他管理,那他就要負起責任。
考察姑娘們的業務能力、形體條件以及教坊司的服務質量,這些都是他的職責所在。
沒辦法,胡大人就是這樣心善。
尤其看到衣衫單薄的美貌女子,就會心疼。
于是趕緊摟著對方用自己的體溫溫暖對方的身體,再溫柔地聊聊天,噓寒問暖一番?
沒成想,如果不問,他還不知道,那個剛被他夸贊舞跳得極好的姑娘竟然是大有來頭。
這位是李善長從江南戲班特意挑選來的,後來坐上花轎正式進門的小妾。
胡大人摟著她低聲交談時,才知道。
明白了對方身份後,胡大人恍然大悟。
難怪這姑娘眼波流轉,身姿曼妙,一舉一動都仿佛帶著勾人的魔力。
原來人家不僅是從小接受專業訓練的職業舞者,還在韓國公府見過世面啊!
難怪如此!
不過,胡大人也只是關心一下她的業務水平,摟摟抱抱、低聲交流而已,僅此而已。
胡大老爺無意在教坊司涉足,他自認為是正經人,即便心動也不會逾矩。
然而,內心莫名升起的煩躁讓他略感尷尬。
忽然,他記起許久未見如詩她們了。
那可是專屬他的“專業人士”,許久未去,正是補救的好時機。
想到這里,胡大老爺顧不上听完下一首曲子,隨意吩咐幾句後便直奔如詩和宛如的小院。
望著熟悉的院門,胡大老爺心中暗道“今夜注定無眠。
”
朱元璋獨斷專行,無人能及。
世間權貴,終究不過塵土。
丞相李善長被殺、丞相制廢除之事漸漸平息,最多只是議論是否會有更多牽連,或誰因新職位被牽扯而失去官職。
真正的關注點在于即將舉行的底層官員招考。
從最初的小道消息到最終公布,此事引發了無數人的關注。
學而優則仕,這句話足以體現這個國家對官職的重視。
許多人考公不僅為安穩生活,更因覺得官職天生尊貴。
上輩子的胡惟庸雖然賺了不少錢,也購置了房產和車輛,但在鄉親們看來,卻不如那些公務員家庭的兒子。
即便在信息發達的現代社會,情況依舊如此,更別說現在這個分明劃分士農工商四個階層的時代了。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在某些人口中流傳,但實際上,在這個時代,很多人根本沒資格被稱為寒門。
只有祖輩是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且因家道中落才稱得上寒門。
普通家庭即使貧窮,也不能自稱為寒門,否則會被視為逾越,招來責罵。
因此,當有這樣的機會時,大家自然會瘋狂追逐。
這是能迅速改變身份、提升階層的機會!一旦通過考試,就是真正的官員,屬于“士”的階層了,怎能不令人期待?
于是,大明各地的學子紛紛前往應天府。
這一幕甚至比以往的科舉更熱鬧。
應天府的客棧、餐館、酒樓、青樓等生意人,又迎來了新一輪賺錢的好時機。
對于他們來說,這些外來學子非常受歡迎。
即使是貧困的考生,也來自小地主家庭,腰包里不缺銀子。
再加上年輕人容易沖動、愛面子的特點,簡直就是大肥羊。
誰能不心動呢?此時,學子們也不去細算兜里的錢是否足夠了。
他們穿梭于各個酒樓、青樓和客棧之間,無非是想從應天府消息靈通的學子那里獲取更多信息。
畢竟在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這里的門路和消息遠非外地學子所能及。
果然,隨著時間推移,一些稀奇古怪的消息或建議開始流傳開來。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小心胡大老爺”。
當胡大老爺得知這個傳聞時,正一手攬著如詩,一手摟著宛如,享受著齊人之福。
“什麼亂七八糟的?”
“他們打听來打听去,最後就打听了這個?”
“荒唐!”
“我雖在科舉時略微改動了題目,但也沒特意針對誰啊!”
“什麼意思?自己考砸了還賴在我頭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這幾日被胡大老爺寵得容光煥發的如詩和宛如,听到這話忍不住笑了。
如詩性子爽朗,知道胡大老爺私下很隨和,甚至比她們還要瘋。
于是毫不在意地笑著問“老爺,您這話,自己信嗎?”
胡大老爺一臉坦然地點點頭。
“當然信!為什麼不信?”
“本官一向坦誠,沒做就是沒做,我為的是盡忠職守、選拔賢才,絕非刻意刁難!”
胡大老爺的話剛說完,如詩和宛如便笑出了聲。
這笑聲是最好的回應!
惱羞成怒的胡大老爺深吸一口氣,運起內力,雙臂齊發力,左右開弓,一把抱起兩位女子,大步走向內室。
顯然,胡大老爺意識到嘴上爭不過,決定用行動解決了!
豈料這妮子竟敢嘲笑自家老爺的過錯,如此放肆,必須好好教訓一番!
胡大老爺在別院里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仿佛已忘卻歸途。
同一時間,朱元璋感到自己的統治愈發穩固。
簡直痛快至極!
李善長不在丞相之位,朝廷便成了他的一言堂。
再無人能牽制他,也再無人敢于直言。
眾大臣如今不過是他傳令的工具。
曾因李善長帶頭反對而擱置的禁海令,如今在朱元璋毫無阻礙的情況下順利通過。
見滿朝文武無論真假,皆齊聲附和,朱元璋內心充滿滿足。
此等順心之事,連喝水都覺得甘甜。
極為暢快!
對于他這般固執霸道之人,這般獨斷專行的體驗堪稱極致享受。
此刻,他慶幸果斷除掉了李善長,並廢除了丞相職位。
若有丞相在,絕無今日之順遂。
丞相畢竟也要顧及顏面,哪怕對重大國策持有異議,也需發表意見以示存在感。
如今丞相已去,未來也不會再設。
實在令人愉悅!
()
工作狂朱元璋總能在繁忙事務中尋得樂趣。
朱元璋此刻的心情無比暢快,尤其是這種無拘無束、盡情施展權力的感覺,讓他感到格外舒爽。
可以說,他的掌控欲望達到了極致。
一言既出,便能讓朝堂震動。
至于真正的鬼神是否震驚,朱元璋並不清楚,但他很清楚,朝中那些官員的表現卻如同听話的鬼神。
然而,這種感覺如此令人陶醉,以至于朱元璋沒有注意到一些細節被忽略了。
直到幾位尚書帶著疲憊的眼神來找他訴苦,他才意識到問題所在。
擦!
不是吩咐過惟庸負責招考官員的事了嗎?
人呢?
事情為何毫無進展?
朱元璋疑惑地看向宋利。
“宋利,惟庸負責的招考一事,最近有什麼進展嗎?”
宋利思索片刻,記憶中並未發現禮部近期有任何相關匯報。
他遲疑了一下,低聲說道“皇爺,老奴未曾見過與此事相關的奏報。
”
“要不要我去禮部看看?”
朱元璋听後心中一沉。
不是說好三個月內完成考試嗎?現在兩個月過去了,為何毫無動靜?
想到胡大老爺平時懶散的模樣,朱元璋不禁打了個寒戰。
不會吧!
朱元璋開始著急起來,連連催促宋利盡快前往禮部查看情況。
即使宋利匆匆離開,他依然心神不定,連批閱奏折的興趣都沒了。
宋利一臉愁容地跑回來時,朱元璋僅憑他的表情就感到一絲寒意襲來。
“皇爺,禮部那邊似乎有些焦急,胡大人至今未去禮部商議此事。
”
听到這話,朱元璋感到太陽穴隱隱作痛,仿佛瞬間成了絕頂高手。
他揉了揉眉心,煩躁地問“那惟庸在做什麼?”
“這事已經交給他了,他不會又躲回家了吧?”
宋利苦笑著點頭“皇爺,胡大人這次沒有像往常那樣躲在家里。
”
“近兩個月來,胡大人一直在教坊司盡職盡責。
”
朱元璋听完這“盡職盡責”的評價,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教坊司?
他實在無語,胡大人的德行,天下皆知。
若是在別的地方,他或許還能做出點成績,但在教坊司,恐怕早已樂在其中。
想到胡大人的性子和朝堂人才匱乏的情況,朱元璋頭痛欲裂。
他本想讓宋利去把人叫來罵一頓,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畢竟當初選中胡大人的原因是他最符合條件,若因此讓他辭職,豈不是白費力氣?
想到這里,朱元璋忍住心中的煩躁,揮手說“我知道了,你再去趟禮部。
”
“關于這次招考的具體事務,負責的官員想必早已確定。
”
“趕緊派人去教坊司請惟庸到禮部商議!”
“多派些人去,若是只派一兩個,恐怕連人都見不到!”
宋利听到朱元璋的吩咐,驚訝得合不攏嘴。
皇上,您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嗎?
雖然您與胡大人交情不錯,但也不必如此偏袒吧。
這不是把所有繁重的任務都推給禮部了嗎?
其實朱元璋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卻要繞這麼大一圈。
這未免太看得起禮部了吧!
宋利心中滿是疑問,思慮萬千,最後也只能應道“是,皇爺!”
即便再次站在禮部門口時,宋利依舊困惑不解。
好在已到禮部,他只需傳達口諭即可。
至于後續的問題,就留給那些官吏自己去煩惱吧。
當宋利召集此次參與協助胡大人組織考試的所有禮部官員,並宣讀了朱元璋的旨意後,整個禮部幾乎沸騰了。
禮部上下無不抱怨胡大人的諸多要求。
更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即便已向陛下訴苦,結果依然如此。
所有官員垂頭喪氣地接令,無人敢有異議。
但他們的失落情緒毫無掩飾。
宋利對此毫不在意,轉身便離開。
有些事情他還需回去細細思索。
待宋利離去,眾官員不敢怠慢,立即趕往教坊司。
他們內心充滿無奈。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