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

第101章 三十文一份,知曉天下大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愛吃葡萄皮 本章︰第101章 三十文一份,知曉天下大事

    弄個有噱頭的標題,拉扯一下情緒,弄些個排比句營造一下氛圍而已。

    上輩子看網文和文案不知道看到過多少,如今稍稍一出手,那自然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關鍵是,他還沒胡說,他寫的可是實實在在的老朱的功績來著。

    畢竟,老朱這人也確實是個傳奇。

    而隨著老朱的點頭,這創刊號便正式定稿了。

    胡惟庸在報紙發行這件事上,一反常態,不再動用官場的熟人。

    他反而在城內找到了一群饑餓的乞兒。

    經過簡單的梳洗,給他們每人穿上了一件背後寫著“大明周報”的粗布衣裳。

    這些乞兒隨即成為了大明周報社的員工。

    每天,他們從報社領取報紙,前往指定的地點叫賣。

    每賣出一份報紙,他們就能多一份收入。

    對于那些過去食不果腹的乞兒來說,這無疑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第二天,當人們像往常一樣走在街上,突然發現一群背著包袱的小孩不知從何處冒了出來。

    這些孩子穿著統一的衣服,邊走邊高聲叫賣︰“瞧一瞧看一看哪,陛下欽點的周報,三十文一份,知曉天下大事!”

    本章完)

    “嘿,那邊那個小孩,給我來一份那什麼報紙!”

    在應天府,街上十個人中至少有五個能與官員、勛貴或豪門大戶攀上關系。

    論識字率,應天府也是大明最高的。

    因此,當一種打著朱元璋名號的新玩意兒出現時,願意買單的人還真不少。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份新出的《大明周報》只需三十文。

    光是看到這厚厚一疊紙就知道,價格實在太便宜了。

    三十文平日里哪里能買到印有這麼多字的書?

    心急的人一拿到報紙,便迫不及待地打開一看,頓時驚呼出聲︰“ ,這不得了啊!”

    看報的人驚訝也不奇怪,因為開篇就直擊人心。

    《淺談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朱元璋》——不僅正大光明地寫出了陛下的名諱,里面用詞更是直白得令人咋舌。

    再看作者,原來是胡大老爺,那就不奇怪了。

    他老人家與陛下的交情,寫出這樣的文章也不足為奇。

    說不定,這文章還是陛下點頭後才發出來的呢。

    不得不說,能得出這種結論的人,還真是聰明。

    朱元璋確實親自過目並認可了胡惟庸的奏章,否則胡惟庸這番獻媚豈不是徒勞無功?

    隨著這批報紙像沸油潑水般在應天府引起轟動,最熱鬧的場所非茶樓莫屬。

    茶樓向來是文人和閑人最鐘愛的消遣之地。

    能夠來此的人,不僅閑暇充足,而且財力充裕,幾乎人人都識文斷字。

    因此,報紙一經面世,這里的人們便人手一份。

    一邊閱讀,一邊紛紛議論。

    “嘖嘖,有趣得很,全文用大白話敘述,卻把事情講得明明白白,雖然少了些端莊工整,但卻更容易理解了!”

    “呵呵,文若兄也不想想這是何人手筆,胡相爺出手,哪次不是獨具匠心?”

    “哦,說得也是,這位的確是奇才,瞧瞧他寫的文章吧!”

    “ ,這是在拍陛下的馬屁啊,也就只有他能如此直白地拍馬屁了,換做別人,恐怕要被士子們堵門痛罵!”

    “沒錯,這胡相爺真是毫不顧忌顏面,就這麼直來直去地拍馬屁,還讓我們大家都看,如何?”

    “如何?當然好啊!在座的各位,誰家里沒個上朝的親戚,這皇帝的馬屁誰不想拍?”

    “哈哈哈哈,浩存兄說得有理,若是方便,其實我們也想拍拍這個馬屁啊!”

    “別被一葉障目了,看看報紙的其他版面,你們就會發現,這東西的用意可不僅僅是拍馬屁!”

    “……”

    隨著一陣沉默和翻閱報紙的聲音,眾人再次發出感嘆。

    “哈哈,還真是老夫一葉障目了,胡相爺主持的這報紙確實非同凡響。”

    “老夫對這個物價部分特別感興趣,家里有幾份產業,平日里對這物價略知一二,今天早上剛看過報價,竟然和報紙上的一模一樣!”

    “哦?那豈不是說以後府上的下人沒法在采購上糊弄我們了?”

    “你個老匹夫琢磨了半天就琢磨出這點作用來?簡直羞與你為伍!”

    “呸!你個老狗,你難道比老子聰明多少?”

    “哼,你懂個屁,你剛才沒听老夫說嗎?老夫本身有產業在此,都是今早才收到的消息,可這報紙明顯是提前編撰的,可今日的報紙卻半點不差,這意味著什麼?”

    “什麼意味著什麼?不就是府上采購那點事兒嘛!”

    “哈哈哈,老劉,你這腦袋真是轉不過彎來!浩存兄的意思是,以後家里有生意產業的,可以照著這上面的消息來辦!”

    “哎喲,原來還有這用處!老家伙,今天這點心茶水我請了,算是給你賠個不是!”

    “哼,老夫會在意你這點小錢?不過既然你願意掏,那我也就不客氣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李善長此時也正拿著一份報紙仔細翻閱。

    “老鄭,你對這報紙有什麼看法?”

    作為李善長的得力謀士,老鄭自然要與他一同商議對策。

    如今胡惟庸雖然已經退位,但聲勢卻愈發壯大。

    但凡涉及胡大老爺的事,李善長都會找老鄭商量一番。

    今天正巧,老鄭出門閑逛時,踫上了賣報的孩子。

    他只看了一眼,便急忙買了三份,匆匆趕回韓國公府。

    現在李善長手中的這份,正是老鄭掏錢買的。

    “主公,這報紙不可小覷啊!”

    “或許其中還有我們沒看透的算計,但至少表面上,有了這報紙,胡惟庸能拉攏多少人?”

    “不說別的,單是這後面的征稿啟事,投稿不僅能揚名,還能賺錢。”

    “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無數急于成名、急于賺錢的士子,爭先恐後地與胡惟庸聯系上。”

    “甚至,不僅僅是士子,官員中也一定有不少想要出頭的。”

    “而眼下,這位胡大人,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再好不過的平台!”

    老鄭這番話一出,李善長的臉色頓時變得鐵青。

    真是沒天理了。

    胡惟庸明明已經從丞相位上退下,為何反而更加順風順水?

    難道這一切都在他的算計之中?

    李善長剛冒出這個念頭,便立刻將其打消。

    畢竟,這想法太過駭人。

    另一邊,劉伯溫也在看報。

    只不過,他看得津津有味。

    “嘖嘖,這胡惟庸還真是心思多,居然弄出這麼個玩意兒!”

    “嗯,不說別的,這話本倒是挺有意思。”

    “媽的,你寫得好好的,怎麼不寫完呢?這讓人看一半留一半的,真是缺德!”

    李善長一邊抱怨著斷章狗,一邊繼續興致勃勃地閱讀後面的內容。

    詩詞、物價、時事……

    報紙上的每一部分,他都看得津津有味。

    不得不說,這玩意兒真是打發時間的好東西。

    (本章完)

    對于許多人來說,今天出現的《大明周報》確實是個解悶、打發時間的好玩意兒。

    但對某些人來說,這報紙卻代表著一個巨大的機會。

    原因無他,報紙上刊登的征稿啟事實在太過誘人。

    要求很簡單,只要你是大明百姓。

    無論你是什麼身份,都可以將字跡工整的稿件投遞到大明周報社。

    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雜記,只要質量不錯,都可以刊登在報紙上。

    而最吸引人的,是待遇。

    稿費自不必說,胡大老爺為了早日從報社解脫,同時也為了收到優秀稿件,給出的稿酬相當可觀。

    當然,這時候還不叫稿酬,而是文雅地稱為潤筆。

    不同于後世習慣按“千字”計價,這時候可沒有那些大水喉出現。

    這年頭能寫幾百上千字的都算不錯了。

    因此,胡大老爺非常貼心地重新設定了一個單位︰每百字xx文。

    沒錯,胡大老爺這里,是按每一百字算一次稿酬的。

    管其他人怎麼弄,反正按照胡大老爺的想法,寫手嘛,多給幾塊錢也虧不了本。

    當然,這個稿酬計價方式針對的是時文和話本一類的長篇文。

    像詩詞歌賦這些,則是直接按篇計價的。

    如今陛下已經批準了,胡大老爺還有什麼好避諱的。

    干唄!

    當然,真正重要的是,怎麼把報紙的銷量提上去。

    對于胡大老爺來說,報紙的質量暫時還能穩住,但怎麼盡快擴大銷量,就是他需要琢磨的事了。

    依照他上輩子大概了解的知識來看,最初的客戶,絕大多數都是手里有點閑錢、識字的中產。

    這時的中產,與後來那些只有一套房子,整日如狗般疲于奔命,還得償還房貸、車貸的白領截然不同。

    這一時代的中產,絕大多數家中擁有百畝以上的田地,確保每年都能收取地租。

    不僅如此,許多人還在應天城內擁有其他資產。

    這些產業和土地,都是能夠傳承給後代的。

    因此,這些人自然成了最初的客戶群。

    然而,若要擴大銷量,僅靠他們顯然是不夠的。

    胡惟庸此刻所思考的,是如何在普通百姓中提升產品銷量。

    他所說的普通百姓,指的不是那些整年在田地里辛勤勞作的農人。

    那些人既無能力也無心思在報紙這種“奢侈品”上消費。

    真有閑錢,他們更願意添置些生活用品。

    哪怕是一撮鹽、一塊布,也比報紙來得實在。

    畢竟,他們大多不識字,不是嗎?

    所以,這些人至少暫時不在胡大老爺的銷售目標之內。

    他把目光投向了那些識字的鄉紳與鄉賢。

    這些人其實在大明各地並不少見。

    他們有的是辭官回鄉的,有的是考取功名後暫時未仕的。

    還有的,則是因為種種家庭原因,本可做官卻選擇不去的人。

    總的來說,這些人有兩個共同點︰家中有地,地方上有聲望,並且或多或少與官場有聯系。

    這些人不論主動還是被動,表面上只是在鄉間或城里處理些家族事務,似乎無所事事。

    但實際上,他們不僅財富豐厚,在當地也備受尊重。

    很多時候,“皇權不下鄉”這句話,正是形容這些鄉紳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一種自治。

    這些人無疑是胡大老爺最佳的銷售對象。

    稍加琢磨他們的喜好就能明白。

    老男人嘛,一是喜歡吹噓,二是喜歡看美女。

    看美女的事,報紙暫時無法滿足,但吹噓的事,報紙倒是能幫上忙。

    這不,時文板塊既要有那種“替人發聲”的情感引導文章,同樣也要有那種看似高端、用詞考究、充滿格調的“專業文章”。

    這些做法一方面是在讀者心中樹立起專業、權威的形象,另一方面則是方便讀者在看完後拿去炫耀。

    胡惟庸非常清楚後世有多少人靠著網上看到的段子和各種“無關緊要”的知識,吹得天花亂墜。

    幼稚嗎?

    但確實很爽啊!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101章 三十文一份,知曉天下大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101章 三十文一份,知曉天下大事並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