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

第33章 老朱家的肱股之臣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愛吃葡萄皮 本章︰第33章 老朱家的肱股之臣

    楊憲對朱元璋的懲罰沒有半句怨言,老老實實地認罰離去。

    即便這道聖旨會讓他背上一個巨大的污點,他也不敢多說一句。

    因為他心里清楚,朱元璋其實已經給他留了情面。

    畢竟實際的懲罰,不過是罰俸一年。

    以他右丞相的地位,難道還指望那點俸祿養家糊口?

    那一年的俸祿,遠不及他的罪名來得嚇人。

    可……說出這番話的,是終結元末亂世、開創大明江山的朱元璋。

    這位洪武皇帝的威嚴,豈是一個臣子能夠抗衡的?

    即便這個臣子是丞相又如何?

    因此,楊憲只能灰溜溜地領旨離開。

    看著楊憲那略顯倉促、狼狽的背影,胡惟庸毫不掩飾地嗤笑了一聲。

    他上輩子並非官場中人,也自認不是什麼心智超群之輩。

    但他上輩子的經驗告訴他︰

    當皇帝的,大多多疑。

    你越是規規矩矩、遮遮掩掩,他越覺得你心懷不軌。

    畢竟,在皇帝眼中,這世上不可能有真正的聖人。

    你表現得如此完美,究竟是為了名聲,還是為了利益?

    胡惟庸如今的姿態,將好色與狹隘一覽無余,對于朱元璋這樣的皇帝而言,反而顯得真實可靠。

    人皆有七情六欲,這本是常理。

    被人欺到頭上,何況對方還是個官場新人,胡惟庸若還能忍,那心機之深,可想而知。

    因此,他對楊憲的敵意,毫不掩飾地表露出來。

    然而,內心深處,胡惟庸並未將楊憲放在心上。

    兩人皆是聰明人,但楊憲的心思全然放在官場與朝堂上。

    他以為,只要打擊、拉攏、勾結足夠的臣子,便能穩固自己的位置。

    甚至,他憧憬著有朝一日能在朝堂上一呼百應,直面強敵,這才是他心中最深切的渴望。

    而胡惟庸呢?胡大老爺性高潔,不屑于朝堂爭斗,他僅需琢磨朱元璋的心思,最多加上太子朱標。

    畢竟,他不過是個默默無聞、安于現狀的平庸之輩。

    更重要的是,在胡惟庸的記憶中,楊憲似乎也得意不了多久了。

    此人正是那種一朝得志便猖狂的典型,只可惜,他選錯了猖狂的時機與對象。

    本就是朱元璋為了平衡朝堂,為將來廢除相位而挑出與李善長對陣的角色,可他卻不去針對李善長,反而將矛頭指向朱元璋的得力助手胡惟庸。

    這豈不是正事不干,專與朱元璋作對?朱元璋若不生氣,反倒是怪事。

    正當胡惟庸還在思忖時,朱標挺著那圓滾滾的大肚子,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地走進了大殿。

    “臣胡惟庸,見過太子殿下!”

    “呼…呼…胡公免禮!”

    胡惟庸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習慣。

    無論平日里與朱元璋、朱標如何親近、談笑風生,君臣之禮,他從未逾越。

    他心里很清楚,禮儀到位,便是對皇帝、太子的認可。

    至于那些親近之事,不過表明他與皇帝、太子關系融洽罷了。

    畢竟,皇帝、太子與臣子私交甚篤,也是常事。

    而看到胡惟庸毫不猶豫地起身向自己的胖兒子行禮問好,朱元璋臉上的笑意更濃了幾分。

    “嘖嘖,不愧是惟庸啊,懂得進退,守規矩!”

    “這比李善長、藍玉那幫人強太多了。”

    “可惜啊,丞相這個位置我是非廢不可的,不然還真想讓惟庸再當一回丞相!”

    朱元璋心里的嘀咕暫且不提。

    朱標的到來,讓殿內的幾人再次將話題轉到了土豆這種仙糧、神物上。

    朱標听完朱元璋和胡惟庸的介紹後,第一反應也是不信。

    但當他看到兩筐還帶著泥土的實物,再听胡惟庸詳細講解後,朱標那張胖臉頓時漲得通紅。

    “好…好…好…好!”

    “胡公,好啊!”

    “好!太好了!”

    朱標此刻滿心歡喜,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會連連喊好。

    他雖然不像他父皇那樣干過農活、放過牛,但小時候沒少跟著朱元璋的大軍走南闖北。

    因此,他真正見識過這世間的真實模樣。

    所以,他和朱元璋一樣,一眼就看出了土豆的重要性。

    他甚至敢拍著胸脯說,任何人,都無法抗拒這東西!

    “神物啊!”

    “有了這神物,我大明再也不用擔心了!”

    朱標用他那白白胖胖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捏著一枚土豆,放在眼前細細打量,一邊夸張地感嘆著。

    朱元璋則一邊听,一邊頻頻點頭。

    顯然,自家胖兒子的話,說到了他心坎上。

    他自己就是起家當了皇帝的。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餓肚子的人有多可怕。

    在餓到極點的人眼里,沒有什麼是不敢干的。

    ?

    連吃人都敢,又算得了什麼?

    所以,讓老百姓填飽肚子,老百姓就不會。

    老百姓不,他老朱家的江山才能永存!

    這道理簡單得像大白話,卻是他們父子倆都明白的。

    因為當初朱元璋就是沒飯吃,左右是個死,反正活不下去了,才奮力一搏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等朱標感嘆完畢,情緒稍稍平復後,君臣三人終于開始討論正事。

    安排其實很簡單,之前朱元璋和胡惟庸已經差不多談妥了。

    此事由朱標出面,調派人手、安排工作,全面負責土豆的試種。

    朱標也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項任務。

    胡惟庸一把將朱標拉到御座前,毫不避諱地讓他坐在龍椅上,順手拿起御案上的朱筆塞到他手里,看著一臉困惑的朱標,笑著說道︰“殿下,記性好不如筆頭勤,臣來說,你來記,臣給你講講臣總結出來的一些細節!”

    對于胡惟庸拉朱標坐龍椅、動朱筆這種逾矩行為,朱元璋不僅沒有阻攔,反而笑眯眯地點頭附和︰“沒錯,標兒,趕緊記下,省得你平日里忙到一半還得去問惟庸!”

    反正這也不是第一次了,朱元璋沒少讓朱標坐在這兒批奏折,朱標索性就安心坐下了。

    听著胡惟庸有條不紊、娓娓道來的各項事宜,朱元璋父子倆看著胡惟庸的眼神,簡直溫柔到了骨子里。

    “這真是我老朱家的肱股之臣啊!”

    本章完)

    和馬皇後的溝通同樣順利。

    朱標為人處事可比朱元璋客氣多了。

    不過不僅朱標握著毛筆听得認真,一旁的朱元璋也豎起耳朵仔細听著。

    有趣的是,問問題最多的居然不是朱標這個既要記錄又要負責仙糧種植的主角,而是朱元璋。

    此時的朱元璋格外引人注目。

    他雖然還是很激動,但已經稍微冷靜了一些。

    這其實也讓人有些無奈。

    三人之中,身份最高、最尊貴的朱元璋,反而是務農經驗最豐富的那一個。

    所以,朱元璋問得格外詳細。

    耕地、育種、栽種、施肥、澆水、除蟲……

    可以說,朱元璋簡直像一位鄉下老農一樣,一點一點地摳著所有細節。

    不過,土豆這玩意兒,若是現代農業大規模種植,講究可能會多一些。

    但在這個純人力和畜力種植的時代,還真沒法太講究。

    所以,所有內容匯總到一起,也沒花太長時間,不到一個時辰,就把種植、育種、試種、推廣的大概事情全講完了。

    胡惟庸好久沒這麼滔滔不絕地和人說話了,他也沒客氣,直接吩咐一旁的宋利︰“宋利,給咱端杯茶來,這說了半天嘴都干了!”

    “是,胡大人!”

    宋利瞥了朱元璋一眼,見他面帶笑意,毫無反對之意,立刻答應下來,隨即吩咐小內侍去準備。

    這時,他終于回過神來。

    天哪,這位胡大人真是非同凡響。

    除了他,還真沒有哪位大臣能在皇宮里、在皇上面前如此自在。

    宮里的內侍們都是專門服侍人的,辦事向來靠譜。

    果然,明明說是茶,遞上來的卻是一大碗溫熱的蜂蜜水。

    胡惟庸朝宋利點了點頭,接連喝了兩碗,這才松了一口氣。

    朱元璋背著雙手,走到胡惟庸帶來的竹筐前,拿起一個土豆,仔細端詳了好一會兒,突然問道︰

    “惟庸,這仙糧,你說可以當菜也當糧,那味道如何?”

    胡惟庸本來之前說得口干舌燥,已經不打算再開口了,可朱元璋一提美食,他的興致瞬間又高漲起來。

    “陛下,說到這個,臣可就精神了!”

    “臣收獲土豆之後,沒敢多吃,只切了兩個炒了一盤,試了試味道。”

    “不過,臣已經琢磨出了好幾種做法,正想試試呢。”

    “有葷的、素的、涼的、熱的……煎、烤、炸、煮,樣樣都行。”

    “這土豆的吃法,實在是太多了!”

    朱元璋雖然不貪吃,但他希望這土豆的做法越多越好,于是大手一揮︰

    “這樣,宋利,去御膳房把徐興祖叫來。”

    “惟庸,待會兒你教徐興祖怎麼做,我們中午一起吃!”

    胡惟庸笑著點點頭,這事兒不錯,宮里說不定有什麼好材料呢。

    而且,徐興祖這個在史書上留名的廚子,他也確實好久沒見了。

    沒過多久,徐興祖來了,作為經驗豐富的老廚師,听了胡惟庸的介紹,他大概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幾人沒舍得多用,只拿了四個土豆,打算做成一葷一素兩道菜。

    徐興祖抱著朱元璋千叮嚀萬囑咐要小心對待的四個大土豆,既小心翼翼又有些哭笑不得地去忙活了。

    而胡惟庸則抱著胳膊站在一旁,看著內侍們先去後殿收拾。

    這是為稍後的“御宴”做準備。

    雖然平日里朱元璋自己吃飯挺隨意的,但有了胡惟庸這個外人在場,那就有些不同了。

    該有的規矩還是要有的。

    “惟庸,咱們好久沒一起吃飯了吧?”朱元璋忽然感慨道。

    胡惟庸點點頭︰“是啊,陛下還未登基時,臣還是個毛頭小子,常去吳王府蹭飯呢。”

    “哈哈哈,可不是嘛!記得皇後還說,這麼多兄弟中,就屬惟庸胃口最好!”朱元璋興致勃勃地回憶道。

    朱標也加入了話題,他與這些老臣子關系深厚,對那段往事也了如指掌。

    不多時,徐興祖帶著食盒走了進來。

    胡惟庸本以為該入席了,卻不料,一位他前身熟悉卻從未見過的大人物出現了。

    “臣胡惟庸見過皇後!”

    “惟庸,何必客氣!當年在吳王府時,你可是一口一個‘嫂嫂’,還讓我偷偷給你多準備些肉呢!”馬皇後笑著打趣道。

    她一出場,便讓氣氛變得溫馨起來。

    朱元璋性子暴躁,朱標性格倔強,若非有馬皇後在,父子倆早不知鬧出多少事來。

    從她與胡惟庸的對話中,不難看出,朱元璋在臣子,尤其是老臣子中的威望,與馬皇後的手段和性情密不可分。

    馬皇後並非朱元璋叫來的。

    她听說朱元璋和朱標要宴請胡惟庸,便特意趕來。

    對她而言,什麼母儀天下、一國之母都是虛的。

    從成為朱家主母到如今的國母,她始終在意的是丈夫和孩子。

    她匆匆趕來,也是為了朱元璋父子。

    胡惟庸是老交情,能力出眾,馬皇後自然不會忽視。

    胡惟庸也感受到馬皇後的善意,明白她此行的目的。

    他樂意與馬皇後多聊家常,畢竟,這位才是大明真正的壓艙石。

    史書上,若非她攔著,許多臣子早已被朱元璋處決。

    老朱的之劍,唯有這位“劍鞘”方能封藏。

    (本章完)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33章 老朱家的肱股之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33章 老朱家的肱股之臣並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