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此話怎麼講?”
如果說偏殿里,還能有後世皇帝,能讓朱元璋有好臉色,
非天啟帝朱由校莫屬。
義興帝朱慈霃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向皇伯父,
太祖爺威勢無雙,連強悍如太宗爺都不敢頂其寒芒,
皇伯父卻敢于幫朕說情,
真乃大丈夫也!
朱由校將再一拜,開始分析道,“太祖爺請細看慈霃謄抄的那份《洪武新語》,”
“他前面的內容,其實都是正常的,”
“敘述的都是林豪獲得您的重用,權勢日盛,”
“但他一直不忘初心,心系百姓,”
“與宗室、士大夫為敵。”
朱元璋拿著稿紙一邊從頭往下細看,一邊點頭說道,“不錯,這些是沒有問題的,”
“咱也就是看到它前面是正常的,很符合林豪現下的境況,”
“才有興致繼續往下看,”
“可哪里知道,最後來了一出飛升。”
朱元璋此刻看到最後“飛升成仙”的字眼,
依舊有被戲耍的感覺。
朱由檢眼眸閃動,繼續說道,“若是把飛升部分忽略呢?”
“就是把‘其時’二字開始的部分,略去不看。”
朱元璋眉頭微挑,
將手中的稿紙,從“其時”二字上方一折,
而後,又從頭到尾看了前半部分一遍,
“...處置了武勛...遭到百官的參劾...舌戰群臣,大獲全勝?!”
朱元璋眼眸一亮,將稿紙放到桌案上,
“由校,你是說這份記錄前面的部分就是揭示林豪命運的真實記錄?”
“值得咱去參詳?”
朱由校嘴角微揚,拱手說道,“太祖爺英明!”
“臣孫有此判斷的依據,首先是來自這份記錄的來源,”
“根據慈霃所言,這是翰林們根據史料改編的修仙故事,”
“所以此書的人物事跡,必是洪武朝堂發生過的。”
听到這里,朱慈霃迫不及待地表態,“對對對~皇伯父所說,就是臣孫所想,”
“臣孫是看到了翰林出品的記錄,是有參詳價值的,才會謄抄過來,想拿給祖宗們過目探討。”
朱元璋冷眸一瞥道,“你真是這樣想的?”
語氣中寫滿了不相信。
朱慈霃哭喪著臉答道,“千真萬確,”
“就是太祖爺您剛才威勢太盛,臣孫不敢多說。。。”
辯解之間,太祖爺的目光愈發寒涼銳利,
他終是覺得有些扛不住,
只得閉嘴,低垂下了頭,
天地良心,
朕真就是這樣想的,
可老祖宗不信朕啊!
朱元璋冷哼一聲,旋即斂神看向朱由校,“你繼續說。”
朱由校拱手一禮,指著桌案上自己帶來的稿紙,“太祖爺已經確認過臣孫帶來的《洮州木塔》記錄的準確性,”
“根據上面的記錄,林豪當年去世,其負責的對口幫扶洮州、海關司等各項差事,馬上陷入了大混亂,以至于廢停,”
“這必然是他那些政敵的手筆,”
“所以,可以肯定是武勛們、朝堂百官、宗室們在他身死之事上,都有干系。”
朱元璋輕撫著胡須,連連點頭,“你分析得不錯,”
“那混球的確是把朝野大部分人得罪好幾遍。”
朱棣、朱見深、朱載�︰......
這還需要分析嗎?
之前的各種記錄,早就證明了林豪是朝野公敵,
父皇偏私朱由校,已經沒有邊際了,
人家說啥都是對的。
只听,
朱元璋繼續問道,“可根據這《洪武新語》里所記的,林豪面對政敵是大獲全勝,怎麼就死了呢?”
朱由校正色一拜,“這就得采用‘去偽存真’的思路,進行推斷了,”
“《洪武新語》寫的林豪結局是飛升成仙,”
“文官們寫東西都是喜歡用比喻、修飾,”
“依臣孫之見,所謂的林豪當廷飛升成仙,根本就是他當廷身亡!”
“有可能是他辯論獲勝,情緒激動,意外而亡,”
“也有可能是,他被被參倒了,當廷被處置了,”
“總之,他在早朝上出事可能性很大。”
朱棣、朱見深、朱載�︰......
這麼牽強的分析,他居然都編得出口!
不得不承認朱由校這混小子,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功力真是高深,
不過太祖爺天縱英明,
總不會那麼好騙吧?
朱元璋卻是撫掌大聲說道,“不錯!你分析得很有理據,”
“一下子把所有混亂的信息,都串聯起來了,”
“你這‘去偽存真’思路,很好!”
朱棣、朱見深、朱載�︰......
太祖爺說啥就是啥吧!
這偏殿里,朕等人就是多余的。
朱慈霃頓舒一口氣,
皇伯父的分析,听著似是而非,
勝在太祖爺認可,
朕已無恙矣。
朱由檢一本正經地繼續說道,“臣孫能領悟出‘去偽存真’思路,全賴太祖爺的指引,”
“臣孫自小熟讀太祖實錄,立志向太祖爺看齊。”
“這些時日,臣孫又得到太祖爺主編撰的宮廷家具制作小冊子,親自制作家具,學習個中的精深奧義。”
“哈哈哈~好好好!”朱元璋面露喜悅之色,雖知道朱由校有刻意奉承的嫌疑,但他就是覺得很受用。
朱由校再接再厲,繼續說道,“臣孫看太祖爺今日心緒不佳,一定是為國事所累,還望您務必保重身體,多多振作,以為大明後世造福,”
“因為臣孫相信這天地之間,沒有任何事能難倒洪武皇帝。。。”
看著朱由校又是一番言語激勵,將父皇哄得心情大好,
朱棣的臉上,露出復雜的神色,
看得出來,父皇現在的笑容是發自心底的,
朱由校這小子討老爺子歡心,的確有一套,
火候能比肩朱允𡆇寣@ 醇靶塾 br />
朕要是會他們這一套,該多好。
崇禎帝朱由檢滿眼崇敬地看著兄長,
不愧是朕之親兄,
竟然可以鼓勵太祖爺好好振作,為我大明後世子孫繼續努力,
難道懂木藝的人,更會把握人心嗎?
當年朝野上下,只看到了閹黨橫行,都認為皇兄昏庸,
實則他也看清了文官們也非善類,
索性將自己藏在幕後,
讓底下人斗起來,以保證朝堂平衡,
奈何朕看不到這一點,
朕和皇兄比,實在是差太多了。
經過朱由校的“開導”,朱元璋再度變得振奮,將幾位後世皇帝好好勉勵一番之後,才離開了偏殿,
朱由校也因為能在太祖爺面前“說得上話”,逐漸擺脫“新人”的標簽,得到了朱棣等其他皇帝的認可。
••••••
洪武時空,
傍晚時分,
定遠侯府門口,
林豪從馬車里下來,大手一揮指令道,
“就剩王侯爺一人了,”
“速速把他請回我緝事隊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