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坊里的諾言
林硯舟趕到青溪鎮時,正是梅雨季的尾巴。雨絲像被扯散的棉線,斜斜地掛在黛瓦上,把整條老街浸得發亮。他踩著青石板路往巷子深處走,遠遠就看見那面晾曬著藍印花布的竹籬笆——靛藍色的紋樣在雨霧里若隱若現,像從水里撈出來的星子。
這是他第三次來拜訪周松年。自從去年決定在青溪鎮做非遺研學項目,這位七十歲的老染匠就是他心里最重要的一塊拼圖。周松年的藍印花布是省級非遺,祖傳的"松風染坊"開了快百年,染出的布上能看見雲紋流動的層次感,是機器永遠仿不來的。
推開染坊木門時,周松年正坐在堂屋的竹椅上抽旱煙。老人穿著靛藍短褂,指節粗大,指甲縫里嵌著洗不淨的藍,見他進來,眼皮都沒抬一下。
"周師傅,"林硯舟把帶來的新茶放在桌上,"看您這布晾得,雨里也不收?"
"收啥,"周松年吐了個煙圈,煙桿往鞋底磕了磕,"這雨養布。當年我爹教的,梅雨季的雨帶點甜,染出來的布不容易褪色。"
林硯舟笑了笑,在他對面的長凳坐下。他知道老人的脾氣,像染缸里沉澱的靛藍,看著沉靜,實則執拗得很。去年談合作時,周松年一開始壓根不搭理他,說"你們這些城里老板,就想把老手藝當幌子賺錢",是他帶著團隊在染坊蹲了半個月,跟著學扎花、煮布、入染,手上磨出了水泡,才換來一句"試試就試試"。
這一試,就是一年。周松年帶著徒弟在研學基地駐場,游客跟著學扎染的體驗項目成了古鎮最火的招牌。報表里的數據漂亮得很,可今天早上,他突然接到周松年徒弟的電話,說師傅要跟他談談,語氣不太對。
"小林老板,"周松年終于開口,聲音像被砂紙磨過,"這合作,怕是做不下去了。"
林硯舟心里一沉。他看見老人腳邊放著個牛皮紙信封,上面印著鄰市"雲棲古鎮"的lo——那是他們在省內最強的競爭對手。
"雲棲那邊來的人,"周松年沒看他,眼楮盯著牆角那口祖傳的染缸,"說給我現在的價,再加三成。"
林硯舟沉默了。他知道雲棲古鎮背後的資本有多雄厚,去年就曾想挖走他的策劃團隊,被他用合伙人計劃擋了回去。只是沒想到,他們會把主意打到周松年頭上。
"周師傅,"他斟酌著開口,"您是覺得我們給的待遇不夠?還是"
"不是錢的事。"周松年打斷他,煙桿在桌上頓了頓,"他們說,去了那邊,我想怎麼教就怎麼教,不用天天應付你們那些"標準化流程"。"
林硯舟明白了。研學項目要兼顧體驗感和安全性,團隊確實給周松年提過不少要求比如染料要做過敏測試,工具擺放要統一位置,甚至連扎花用的線都指定了更結實的型號。當時老人就不太痛快,說"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哪用得著你們瞎操心"。
"那些流程是為了游客安全,"林硯舟解釋道,"您也知道,上個月有個小孩在別的體驗點被染料濺到眼楮"
"我懂。"周松年擺擺手,語氣緩和了些,"我不是怪你。只是雲棲那邊說,他們給我建個獨立的染坊,就按我松風染坊的老樣子來,不受拘束。"
林硯舟看著老人鬢角的白霜,突然想起第一次來染坊時,周松年指著牆上泛黃的照片說"這是我爺爺,當年用這門手藝供出了三個大學生。現在呢?我兒子在城里開網約車,說染布又累又賺不到錢。"
他心里像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這些年跑文旅項目,見了太多老手藝斷代的惋惜。周松年的手藝好,可徒弟就兩個,都是本村的中年人,學起來半心半意。
"周師傅,"林硯舟往前傾了傾身子,"您要是覺得待遇低,三成可以加。但我有兩個條件。"
周松年抬眼看他,眼神里帶著點意外。
"第一,我給您建個新的工作室,比雲棲承諾的大兩倍,就在研學基地旁邊,按您老染坊的樣子復刻,灶頭用您習慣的柴火燒,染缸還用景德鎮的老陶缸。"林硯舟說得認真,"但這工作室的產權,得歸村里。"
周松年皺起眉"歸村集體?那我"
"您听我說第二件,"林硯舟沒讓他說完,"工作室里設個傳習班,您每月帶十個徒弟,不管是本村人還是外來學的,只要能堅持三個月,我每月多給您補兩千。這錢不按您染多少布算,按您教出多少人算。"
堂屋里突然靜了下來,只有屋檐的雨珠滴在青石板上的聲音,"嗒,嗒",像在數著什麼。周松年手里的煙桿停在半空,煙絲燒到了盡頭,燙了手指也沒察覺。
"你"老人的聲音有些發顫,"你知道染布有多苦?夏天守著灶台四十度,冬天把手伸進冰水里擰布,年輕人誰願意來遭這罪?"
"總得有人試試。"林硯舟看著他的眼楮,"您年輕時學這門手藝,是為了討生活。現在日子好了,總得有人為了念想學。這工作室歸村集體,是讓村里人都知道,這手藝是青溪鎮的臉面。您帶徒弟,我給補貼,是讓您知道,教手藝比染布更金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周松年沒說話,重新裝了煙絲,劃了三次火柴才點著。煙霧繚繞里,林硯舟看見老人眼角的皺紋像被雨水泡開的藍印花紋,一點點舒展開來。
"我考慮考慮。"老人最後說。
第二天一早,林硯舟接到周松年的電話,讓他去染坊。他以為老人要拒絕,心里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連備選的傳承人名單都在手機里調好了。
推開染坊門,卻看見周松年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擦拭一個上了鎖的樟木箱。箱子是老物件,邊角都磨得發亮了。
"小林老板,"老人站起身,把箱子推到他面前,"打開看看。"
林硯舟愣了愣,伸手去開鎖。鎖是黃銅的,帶著細密的包漿,鑰匙插進去," 噠"一聲輕響。
箱子里鋪著塊深藍色的綢緞,上面放著幾本線裝書,紙頁泛黃發脆,還有十幾個用油紙包著的小包。
"這是我爺爺的染譜,"周松年的聲音帶著點鄭重,"哪種植株在什麼時候收割,靛藍要發酵多少天,怎麼配比能染出天青、月白、黛藍二十四種色,上面都記著。"
他拿起一個油紙包打開,里面是些干枯的植物碎片"這是染"秋香黃"的秘方,得用咱們鎮後山上的野菊花,加陳茶渣發酵,現在沒人知道了。"
林硯舟的心跳得厲害。他知道這些東西的分量,那是比任何合同都珍貴的信任。
"雲棲的人早上又來電話了,"周松年把箱子蓋合上,"說加五成。"
林硯舟沒說話,等著他的下文。
"我跟他們說,"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皺紋堆起來,像染布上最溫柔的雲紋,"我這手藝,能賣錢,但不能只賣錢。"
他把樟木箱的鑰匙塞進林硯舟手里"這箱子,放你那兒存檔。你要是敢把這些東西拿去換錢,或者讓我教出些只知道糊弄游客的徒弟,我周松年拼著這把老骨頭,也得跟你沒完。"
"您放心。"林硯舟握緊了那把冰涼的銅鑰匙,"我會在工作室里設個玻璃櫃,把染譜陳列出來,旁邊寫上"松風染坊第三代傳人周松年 存"。等傳習班開起來,第一堂課就從這染譜講起。"
周松年點了點頭,轉身走到牆角,拿起一把剪刀和一疊白布"來吧,說說你那個親子體驗快速通道,具體要怎麼弄?我琢磨著,得給小孩用無毒的植物染,扎花的模子也得做簡單點"
窗外的雨不知什麼時候停了,陽光從雲縫里漏下來,照在晾曬的藍印花布上。那些靛藍色的紋樣像是活了過來,在風里輕輕搖晃,像在訴說著一個關于堅守與傳承的故事。林硯舟看著周松年低頭剪布的背影,突然想起父親說過的話"做生意和做人一樣,得讓人覺得踏實。"
他掏出手機,給施工隊發了條消息"青溪鎮非遺工作室,按百年老店的標準建,用料要好,工期不急。"
發完消息,他走到周松年身邊,拿起一塊白布"周師傅,再教我一次扎花吧?上次學的"纏枝蓮",總覺得扎得不夠勻。"
老人抬頭看了他一眼,嘴角露出點笑意"笨手笨腳的,看好了,這線得勒緊了,不然染出來的花紋會散"
染坊里的空氣,漸漸彌漫開靛藍的草木香,混著陽光的味道,讓人心里踏實得很。林硯舟知道,這門手藝,這次是真的能傳下去了。
喜歡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