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中國窗
落地簽櫃台前的冷氣帶著一股淡淡的香茅味,林默捏著護照的指尖微微出汗。玻璃窗外,曼谷午後的陽光把街道烤得發亮,突突車的引擎聲混著泰語叫賣聲涌進來,像一鍋沸騰的冬陰功湯。他低頭看了眼手機里的時間,距離剪彩儀式還有兩個小時,褲袋里的u盤硌得大腿發麻——那是他改了十七版的中泰文化旅游交流中心運營方案。
“林先生,這邊請。”翻譯小陳的聲音把他拽回現實。穿白色制服的工作人員笑著遞還護照,用略帶生硬的中文說“歡迎”。林默點頭道謝時,忽然想起三年前在莫干山老宅院里,他也是這樣攥著改造圖紙,看著工人拆去第一塊腐朽的木窗欞。那時的他不會想到,自己的腳步會跨越國境,在異國他鄉推開一扇全新的窗。
交流中心坐落在湄南河畔的一棟殖民風格建築里,米白色廊柱上纏繞著鮮紅的綢帶,風一吹就獵獵作響,像極了國內開業時的喜慶模樣。林默踩著柚木地板往里走,皮鞋跟敲出的聲響驚飛了幾尾躲在魚缸假山里的斗魚。大廳中央的展櫃里,景德鎮的青花瓷與清邁的蘭那陶瓷隔著射燈的光暈相望,他伸手踫了踫玻璃,指尖的溫度暈開一小片水霧。這水霧仿佛是兩個國度文化交融的隱喻,朦朧卻又真切。
“木工師傅說這幾扇屏風得再調三厘米。”項目負責人老張舉著卷尺跑過來,藍色工裝上沾著木屑,“泰國師傅總說我們太較真,但你看這雕花對齊了才好看。”林默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四扇紅木屏風上雕刻著《清明上河圖》的片段,工匠特意在汴河碼頭的角落里加了艘載著大象的商船——那是宋元時期中泰貿易的印記。這小小的改動,是林默特意要求的,他想讓每一個細節都訴說著兩國悠久的交往歷史。
老張是林默從國內帶過來的老將,跟著他從莫干山的民宿項目一路打拼過來。這次海外項目啟動,老張二話不說就報了名,帶著一支施工隊伍在曼谷待了整整八個月。“還記得剛來時,光是這棟老建築的加固就費了不少勁。”老張擦了擦額頭的汗,“泰國的建築規範和國內不一樣,我們前前後後改了五版施工方案,才終于通過審批。”林默拍了拍老張的肩膀,他知道這背後的艱辛,那些深夜里和團隊一起研究圖紙、和當地部門溝通協調的日子,都化作了此刻眼前這初具雛形的交流中心。
剪彩儀式的音樂聲突然響起,林默整理了一下西裝領口。泰國合作方代表頌猜走過來,用中文笑著說“林先生,您帶來的不僅是旅游線路,是把中國的月亮也掛在了曼谷的天上。”頌猜是當地有名的旅游企業家,當初林默帶著項目計劃書找到他時,兩人一拍即合。頌猜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相信這個交流中心能成為連接兩國人民的橋梁。
林默順著頌猜的目光看向窗外,湄南河上的長尾船正駛過,船頭插著的中泰兩國小旗在風里並蒂綻放。剪彩台上,中泰兩國的官員和嘉賓已經就位,閃光燈在人群中不斷閃爍。當紅色的綢帶被剪斷的那一刻,林默的心里涌起一股復雜的情緒,有激動,有欣慰,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路還很長。
儀式結束後,林默在文化展示區駐足。牆上的電子屏循環播放著莫干山民宿的晨霧、陽朔灕江的漁火、三亞海棠灣的落日。這些畫面都是他親自挑選的,每一個場景都承載著他的心血和記憶。一個穿校服的泰國小姑娘正踮腳看著vr設備里的黃山雲海,突然回頭用英語問“叔叔,那里的星星真的會掉進溫泉里嗎?”
林默想起自己第一次在黃山看到星空的夜晚,溫泉里確實漾著碎鑽般的星光,他蹲下身說“等你去了就知道,中國有太多比童話更美的地方。”小姑娘眼楮一亮,拉著身邊的媽媽嘰嘰喳喳地說著泰語,臉上寫滿了向往。林默看著她,仿佛看到了無數個可能通過這個交流中心了解中國、走進中國的泰國人。
在產品銷售區,林默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向客人介紹中國的特色產品。絲綢圍巾上的甦繡栩栩如生,茶葉罐里的龍井散發著清香,還有那些來自貴州景區的苗族銀飾,精致的花紋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些銀飾是我們和當地的手工藝人合作開發的,每一件都獨一無二。”負責銷售的泰國姑娘阿玲用流利的中文向林默介紹,“昨天試營業的時候,很多客人都對它們很感興趣。”
阿玲是交流中心招聘的當地員工,之前在清邁的孔子學院學習過中文。林默特意從當地招聘了不少像阿玲這樣既懂中文又熟悉本土文化的年輕人,他覺得他們是最好的文化傳播者。“接下來我們還會在這里舉辦中國文化體驗活動,教大家包餃子、寫毛筆字。”林默對阿玲說,“你願意當老師嗎?”阿玲開心地點點頭“我很樂意,我也想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傍晚的慶功宴設在交流中心的頂樓露台。老張端著酒杯感慨“還記得去年暴雨沖垮陽朔民宿的籬笆嗎?當時你蹲在泥里說,做生意就像種竹子,根系扎得深,再大的風雨也吹不倒。”林默望著遠處鄭王廟的燈火,忽然想起出發前整理舊物時翻到的二手車交易賬本,第一頁寫著“做生意,先做人;走得遠,靠真心。”
這句話是他剛進入商業領域時寫下的,這麼多年來一直指引著他。從新能源二手車業務到民宿行業,再到如今的海外文化旅游項目,他始終堅信,真誠是最好的通行證。“這次在曼谷,我最深的體會就是,不管語言和文化有多大差異,真誠相待總能換來理解和信任。”林默對老張說,“剛開始和泰國的施工隊合作時,因為習慣和理念不同,鬧了不少矛盾。但後來我們一起吃飯、聊天,慢慢了解了彼此,合作也就越來越順利了。”
慶功宴上,頌猜舉著酒杯走到林默身邊“林先生,我有一個想法。我們可以組織泰國的孩子去中國游學,讓他們親身感受中國的文化和美景。”林默眼楮一亮,這個想法和他不謀而合“這太好了!我們也可以組織中國的孩子來泰國,讓他們了解不一樣的東南亞風情。”兩人越聊越投機,仿佛已經看到了兩國孩子們在陽光下歡笑交流的場景。
深夜的湄南河泛著油光,林默沿著河岸慢慢走。手機突然震動,是國內團隊發來的視頻——莫干山的老宅院正在飄雪,管家正給圍爐烤火的客人講他當年改造老宅的故事。視頻里的爐火溫暖明亮,客人的笑聲清晰可聞。林默對著屏幕笑了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無論走多遠,家始終是他最堅實的後盾。
轉身往回走,交流中心的燈光在身後拉出長長的影子,像一條連接著故土與遠方的路。路過街角的711時,林默買了罐泰式奶茶。玻璃門開合的瞬間,听見里面正在播放鄧麗君的《甜蜜蜜》。那熟悉的旋律讓他心頭一顫,鄧麗君的歌聲曾在兩岸三地乃至東南亞廣泛流傳,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
他仰頭喝了一大口奶茶,甜澀的滋味漫過舌尖,忽然明白所謂商業版圖,從來不是冰冷的數字與合同,而是讓不同語言的人,都能讀懂同一份美好。就像這杯泰式奶茶,融合了茶葉的苦澀和煉乳的香甜,卻形成了獨特的美味。文化的交流也是如此,在踫撞中融合,在融合中綻放出更絢爛的光彩。
回到酒店房間,林默在筆記本上寫下新的計劃在清邁建一座蘭花主題的民宿,讓中國游客在蘭花香里學做泰式料理;把貴州景區的苗族銀飾作坊搬到曼谷,讓泰國匠人也能敲打出東方的月光;和頌猜一起推進中泰青少年游學項目……每一個計劃都充滿了希望和可能。
窗外的月光正淌過湄南河,溫柔地灑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林默知道,中泰文化旅游交流中心的落地不是終點,只是新的——就像當年在莫干山買下那座老宅院時,他也未曾想到,一扇窗能框住整個世界的風景。而現在,他在曼谷推開的這扇窗,正讓更多的風景彼此交匯,讓更多的心靈相互靠近。
他合上筆記本,腦海里浮現出交流中心里那個泰國小姑娘向往的眼神。他相信,這扇窗會見證無數這樣的瞬間,會成為連接中泰兩國的一道美麗彩虹。而他的腳步,也會沿著這條由真誠和熱愛鋪就的道路,繼續走向更遠的地方。
喜歡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