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涌景區推廣的破局之戰
貴州山區的晨霧還未散盡時,林默已經站在了剛落成的景區入口處。青石鋪就的台階上還帶著露水,遠處的喀斯特峰叢在霧中若隱若現,像幅暈染開的水墨畫。他深吸一口帶著草木清香的空氣,手機里彈出的工程驗收報告顯示“合格”,但眉頭卻沒松開——這座耗時三年打造的“雲棲谷”景區,就像藏在深閨的璞玉,等著被世人發現。
“林總,旅行社的考察團還有半小時到。”運營總監張姐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林默轉過身,看見穿著民族服飾的姑娘們正往迎賓台搬米酒壇子,竹編燈籠在晨風中輕輕搖晃。這是他親自設計的迎賓儀式,卻突然想起昨晚市場部提交的預售數據——開業半個月,門票僅售出三百張。
“把那些燈籠再往路口挪十米,”他對著對講機說,“還有,讓攝影組的人準備好,今天重點拍苗族銀飾鍛造的特寫。”
一、展會突圍在喧囂中埋下鉤子
上海國際旅游博覽會的展廳里,刺耳的電子音樂和叫賣聲交織成一片嘈雜。林默站在自家展位前,看著對面雲南景區的展位被人群圍得水泄不通——他們請了傣族姑娘跳孔雀舞,金光閃閃的服飾在射燈下晃得人睜不開眼。而雲棲谷的展位前,只有零星幾個游客拿起宣傳冊,翻兩頁就隨手丟在桌上。
“林總,要不我們也請個表演隊?”市場部的小王急得額頭冒汗。展台上的led屏循環播放著雲棲谷的宣傳片,青山綠水的畫面在周圍光怪陸離的廣告中顯得格外素淨。
林默沒說話,手指在平板電腦上快速滑動。他點開後台數據,參展三天,有效咨詢量不足五十人。他突然想起考察時在寨老家里喝的米酒,那股帶著山野氣息的醇厚味道,讓他在深夜的山路上都腳步輕快。
“去買二十個粗陶碗,”他突然對小王說,“再讓後廚把準備好的米酒裝過來。”
當粗陶碗里的琥珀色液體在射燈下泛出微光,帶著酒香的吆喝聲響起時,展位前很快排起了長隊。“嘗嘗雲棲谷的米酒,”林默親自給游客倒酒,“這是寨里老人用百年秘方釀的,景區里每天限量供應五十壇。”
一個戴眼鏡的男人接過酒碗,咂了咂嘴“比我在苗寨喝的還夠勁。”他是某在線旅游平台的采購經理,本來只是路過,此刻卻認真翻看起合作方案。林默注意到他胸前的工牌,想起平台最近在推“非遺體驗”專題。
“我們景區里有七位非遺傳承人,”林默遞給他一張燙金名片,“可以給你們的客戶安排獨家體驗,比如跟著銀匠做個鐲子,跟著繡娘學挑花。”
男人眼楮亮了“能安排直播嗎?我們平台正缺這種有文化底蘊的內容。”
那天下午,雲棲谷的展位簽了三份合作協議。離開展館時,林默看著手里的空酒壇,突然明白——再好的風景,也得有讓人願意走近的理由。
二、屏幕里的風景讓手機成為通往山谷的船
“這組照片得重拍。”林默把手機推到攝影師面前,屏幕上的瀑布雖然壯觀,卻少了點靈氣。他想起雨後初晴時,瀑布上空會掛著雙彩虹,水霧里能看見穿紅裙的姑娘走過吊橋,像幅會動的畫。
“明天凌晨五點進山,”他對攝影組說,“一定要拍到晨霧里的吊橋,還有穿傳統服飾的村民勞作的場景。”
當帶著露水的照片出現在各大旅游p的開屏廣告位時,評論區很快炸開了鍋。“這地方在哪?像世外桃源!”“穿藍布衫的阿婆看起來好慈祥,想跟她學織布。”運營團隊趁機推出“尋找照片里的風景”活動,只要在景區找到照片中的場景並打卡,就能兌換非遺體驗券。
張姐看著後台激增的預約量,有點擔心接待能力。林默卻在盯著另一組數據——社交媒體上帶雲棲谷秘境話題的帖子,已經有了五萬多條。其中一條由旅行博主“背包客老k”發布的視頻,點贊量突破了百萬。視頻里,老k跟著采藥人鑽進密林,在溪流邊煮野菜,晚上就睡在吊腳樓的火塘邊。
“把老k的視頻剪輯成十段花絮,”林默對新媒體專員說,“每天放一段,吊吊大家的胃口。”他知道,現在的游客不只是想看風景,更想成為風景里的人。
當平台數據顯示“非遺體驗”套餐的預訂量佔比超過六成時,林默正在和銀匠師傅商量,能不能把制作時間從三天縮短到一天。“可以做個簡易版的平安扣,”銀匠師傅敲著鏨子,火星濺在他黝黑的臉上,“讓客人體驗鏨刻的過程,我再幫忙收尾。”
手機突然震動,是那位在線旅游平台經理發來的消息“我們想做場直播,就拍銀匠做平安扣,行嗎?”
林默看著窗外正在晾曬的藍靛染布,在陽光下泛著深沉的藍。他回復“再加點繡娘的鏡頭吧,她們飛針走線的樣子,比電視劇還好看。”
三、鏡頭里的故事讓游客成為風景的一部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攝影比賽的征稿啟事發出去那天,林默特意去寨老家里借了那把傳了三代的銅壺。壺身上雕刻的龍鳳紋樣,在百年煙火氣的燻染下,已經有了溫潤的包漿。他想,好的照片就該像這把銅壺,能裝下歲月的故事。
參賽作品源源不斷地涌來有晨霧中挑著擔子的農婦,有夕陽下對歌的青年,還有在風雨橋上打盹的黃狗。林默每天都會花兩個小時翻看這些照片,他發現專業攝影師拍的風景固然壯麗,普通游客隨手拍的瞬間卻更動人——一個小孩把糖分給穿民族服飾的阿婆,兩只手在鏡頭前踫在一起,像兩朵綻放的花。
“把這些‘非完美’的照片也展示出來,”他對策劃組說,“在景區里設個照片牆,再給入選的游客送年卡。”
開展那天,照片牆前擠滿了人。一個穿校服的女孩指著自己拍的照片,興奮地跟同伴說“你看,這是我抓拍的!那個爺爺笑得好開心。”她拍的是位賣烤豆腐的老人,皺紋里都淌著笑意。
民俗文化節開幕時,林默特意請了這些游客來當評委。他們坐在臨時搭起的竹棚下,看著苗家姑娘的踩堂舞,听著侗族大歌的和聲在山谷里回蕩。當最後的篝火升起,游客和村民手拉手跳起團圓舞時,有人舉著手機直播,彈幕上刷滿了“好想去”。
一個戴草帽的大叔舉著相機,在人群中穿梭。他是位退休教師,從攝影比賽開始就一直關注雲棲谷,這次特意帶著老伴來參加文化節。“我拍了一輩子照片,”他對林默說,“還是第一次覺得,鏡頭裝不下眼前的熱鬧。”
林默看著火光中一張張笑臉,突然明白,最好的推廣不是告訴別人這里有多美,而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本就該屬于這里。
四、紙上的路線讓每段旅程都有溫度
和旅行社的合作洽談並不順利。幾家大社都覺得雲棲谷位置太偏,擔心游客不願意走山路。林默卻想起自己第一次進山時,在盤旋的山路上看到的雲海,那翻涌的白色浪花,讓他覺得所有的顛簸都值得。
“我們包接送,”林默在談判桌上說,“用十五座的商務車,每車配個講解員,路上就給大家講山里的故事。”他拿出準備好的路線圖,上面標注著哪里能看到野生獼猴,哪里有流泉可以洗手,甚至精確到哪個轉角能拍到最美的夕陽。
一家做高端定制游的旅行社老板指著路線圖上的“星空營地”“這里真能看到銀河嗎?”
“上個月我在那住了三晚,”林默翻開手機相冊,里面有張凌晨三點拍的照片,墨藍色的天空上,銀河像條發光的絲帶,“可以安排天文愛好者帶隊,教大家認星座。”
合作方案最終確定時,林默特意加了條每個旅行團都要配一位當地向導,不僅要會講風景傳說,還要能認出路邊的草藥,知道哪家的酸湯魚最地道。他想起自己第一次喝酸湯魚時,向導大姐說的話“風景是骨架,人情才是肉。”
首發團出發那天,林默去了高鐵站。看著游客們背著行囊上了商務車,他突然發現車身上的廣告語——“去雲棲谷,遇見比風景更美的人”,是他熬夜改了七遍才定下來的。
傍晚時分,向導發來視頻一群人在溪邊圍著篝火唱歌,溪水在月光下閃著碎銀般的光。林默想起自己在景區入口處立的那塊石頭,上面刻著四個大字“來者是客”。他想,最好的路線,從來都不是地圖上的線條,而是能讓人心甘情願踏上的旅程。
五、山谷里的回響當推廣變成故事的一部分
半年後的旅游旺季,雲棲谷的停車場每天都停滿了來自各地的車。林默在風雨橋上看著熙熙攘攘的游客,有人舉著手機直播,有人跟著向導學唱山歌,還有人在照片牆前尋找自己的作品。
那個在展會上喝米酒的平台經理發來消息“我們的‘非遺體驗’專題,你們景區的預訂量排第一。”附帶的截圖里,雲棲谷的平安扣制作體驗已經約到了下個月。
攝影比賽獲獎的退休教師,帶著攝影班的學生來了。他們在寨老的院子里支起三腳架,鏡頭對準正在織布的阿婆。陽光透過木窗欞照進來,在布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像幅流動的畫。
林默走到銀匠鋪前,看見那個戴眼鏡的平台經理正在學鏨刻。他笨拙地握著刻刀,銀片上的紋路歪歪扭扭,卻笑得一臉認真。銀匠師傅在旁邊指點,手里的小錘子敲得叮當響,像在為他伴奏。
“林總,”張姐遞過來一份報表,“第三季度的游客量比預期翻了一番,回頭客佔了三成。”她指著不遠處的兒童區,幾個小孩正在跟著繡娘學挑花,小手里的彩線繞來繞去,像在編織彩虹。
山風吹過吊橋,掛在欄桿上的銅鈴叮當作響。林默想起剛啟動推廣方案時,那些在深夜里修改的策劃案,那些在展會里端起的米酒碗,那些在屏幕上閃爍的點贊和評論。他突然明白,最好的推廣從來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讓每個走進這里的人,都願意把自己的故事留在這里,再帶更多人來續寫新的篇章。
暮色漸濃時,景區的燈光次第亮起。從山頂望去,整個山谷像撒滿了星星。林默拿出手機,拍下這璀璨的夜景,發了條朋友圈“雲棲谷的夜,等你來數星星。”
評論區很快有了回復,那個穿校服的女孩說“明天就到!帶了新相機,要拍遍這里的每一寸風景。”
喜歡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