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逸飛官場之路

第213章 國棉廠何去何從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林楓染 本章︰第213章 國棉廠何去何從

    “鐘書記,小秦的意見是力爭不讓國棉廠破產。

    在沒有任何保障的前提下,把四千多棉紡工人和三千退休職工,簡單粗暴地推向社會,那將是一場空前的災難。

    工人沒有了工作,退休職工沒有了退休金。他們沒有飯吃,難道還讓他們餓著肚子不哭不鬧、安安靜靜待在家里不鬧騰嗎?

    他們不僅會把市委、市政府攪得雞飛狗跳,還很有可能把省委、省政府搞得雞犬不寧。

    咱們莆賢有一句俗語叫作‘挨了鞭子過河’。

    叫小秦說,市委、市政府到時候也是挨了鞭子過河。”

    “小秦,你的意思是讓國棉廠繼續這麼‘熬’下去?

    你要知道,國棉廠賺的錢,一半都用來發放退休工人的工資了。

    國棉廠根本拿不出資金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更沒有資金給在職職工發獎金搞福利。

    最終造成的後果就是,設備技術落後,工人工作消極怠工,工廠效益越來越差。

    工廠效益越來越差,就越沒有錢更新設備改良技術,更沒有錢給職工發獎金搞福利。這將導致工人的工作態度將會變得更差。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無解的惡性循環。

    它就像一個紅腫化膿的瘤子,我們不去戳破它,它早晚也會自己潰爛流膿。”

    國棉廠的問題,鐘延睦已經思考了兩個多月。

    他覺得除去給國棉廠卸下那個三千多退休職工的包袱之外,沒有什麼仙方妙計可以徹底解決國棉廠問題。

    可是,市財政也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哪里有這麼一大筆錢為三千多國棉廠退休工人發工資?況且還不是發一年兩年,至少要發十幾二十幾年。

    鐘延睦分管經委、國企和體制改革,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國棉廠都是在他的分管範圍。

    所以,當項文林提出讓國棉廠破產的時候,鐘延睦第一個發出了不同聲音。

    盡管項文林背景強大,為人強勢,作風霸道,在市政府說一不二。

    但是鐘延睦守土有責,堅守底線,據理力爭,毫不退縮。

    項文林拿他也沒有辦法,最後只能妥協,把國棉廠的事情暫時擱置,日後再議。

    可是,國棉廠問題一日不解決,鐘延睦的一顆心就一日放不下。

    “鐘書記,如果我們通過治療能夠把炎癥消去呢?

    小秦覺得,現在棉紡行業遇到了千載難逢的絕好良機。

    在如此難得的棉紡黃金時期,別人上馬棉紡廠還來不及。

    我們卻在挖空心思,要把一個擁有三十多萬紗錠、四千多技術工人的大型紗廠,白白送人,甚至還想讓它破產。

    小秦覺得,無論白白送人還是使之破產,不僅會導致國有資產嚴重流失,而且還會引發社會不穩定。”

    “喔,小秦有什麼妙法可以使國棉廠起死回生?”

    “在沒有充分了解‘國棉廠’之前,小秦不敢妄下能夠讓國棉廠起死回生的結論。

    但是我們通過分析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和解剖秦店子鄉工業園的‘萬金時代’紡紗廠,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

    “從國際上來看,隨著我國恢復關貿總協定成員國多邊談判的推進,我國復關也就是三五年之內的事情。

    只要我國恢復了關貿總協定成員國地位,我們和世界上一百六十多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關稅都會大幅度降低。我們國家和世界的聯系將會更加緊密,國際貿易也會更加順暢。

    由于西方發達國家工人工資過高,造成產品成本高、利潤小,市場競爭力低。

    他們正在逐漸放棄勞動密集型企業,專做高利潤的技術密集型企業、資本密集型企業。

    由于中國具有非常龐大的、相對素質高的廉價勞動力。

    未來十年之內,中國將承接西方發達國家的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廠”。

    未來五到十年,正是棉紡織行業被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淘汰,而發展中國家還沒有發展起來的空窗期。

    誰能敏銳地抓住這個有利的黃金時期,誰就能發一大筆。

    從‘萬金時代’這個棉紡廠運行情況來看,一個一萬紗錠的環錠紡紗廠,除去原材料、工人工資、設備折舊費、繳納稅費等一切開支後,每年至少能產生700萬塊錢的純利潤。

    如果莆賢國棉廠管理水平達到萬金時代同樣的水平,那麼國棉廠一年的純利潤應該是2.1億到2.5億之間,上繳稅費5000萬左右。

    而且,這一良好勢頭,會一直延續到2010年前後。起碼還有十多年的黃金期。

    這樣的利稅,難道還養不起三千退休職工?”

    “逸飛,你這些數據可靠嗎?棉紡行業的利潤竟然這麼大?”鐘延睦有些不相信地問道。

    “基本準確。或許有少許誤差,但是絕對都在允許範圍之內。”

    “靠,那為什麼國棉廠利潤這麼低?養活自己工人,都那麼吃力?”

    “鐘書記,你想過沒有?

    同樣是那些土地,同樣是那些農民,在集體生產隊時,大家吃不飽飯餓肚子,一旦分田到戶,就家家糧囤冒尖,甚至很快就引發了賣糧難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是為什麼?”

    “你的意思就是,國棉廠必須改制嘍!”

    “對!

    我國早就流傳著‘三個和尚’的故事。為什麼一個和尚有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這可以說是我國國民的劣根,也可以說是我國國民最大的優點。

    所以,企業改制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是一個道理,都是為了提高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那三千多退休職工怎麼辦?由市財政兜底嗎?

    三千退休職工,一年工資至少也得一千五百萬。就是把市財政局局長槍斃了,他也變不出這麼多的錢?”

    兜兜轉轉,竟然又回到了起始點上,鐘延睦多少有點兒小失望。

    “那三千退休工人確實應該由政府承擔。

    但是由政府承擔,卻不一定由政府出錢。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錢還得著落在國棉廠頭上!”

    “哦,說說看。”

    “現在上頭號召‘民進國退’,市政府在國棉廠改制時,可以出售15至20的股份。

    保守一點兒,就按國棉廠市值3億計算,市政府大約可以獲得5000萬到6000萬……”

    “小秦,現在市政府把國棉廠打包白送,還沒有人要。

    什麼人會出資五六千萬去購買國棉廠15到20的股份?”

    鐘延睦打斷了秦逸飛的話。

    “是的,鐘書記。

    市政府把三千退休職工和國棉廠一塊兒打包送人,的確送不出去。

    但是,如果把三千退休工人和國棉廠剝離呢?

    沒有了三千退休職工這個累贅,恐怕他們會打破頭爭奪吧?”

    “哦,小秦的意思是,三千退休職工的和國棉廠完全脫離,他們的退休金由市財政統一發放。

    而市財政用出售國棉廠股份的錢,來為國棉廠退休工人發工資?”

    “暫時是這樣的。

    出售國棉廠股份得來的這五六千萬,至少可以為三千退休職工發放三年的退休金。

    當然,將來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了,這些退休工人的工資會納入社保系統,由社保部門統一發放。

    另外,如果國棉廠運轉正常的話,它三年至少要繳納1.2億以上的稅收。

    除去原材料、工人工資、設備折舊等開支以外,它的淨利潤至少也能達到5億。

    當然這5億要留一半,作為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以及工人獎勵和職工福利的開支。政府作為國棉廠最大股東,大約能夠收入2億,即便拿出四分之一給退休工人發退休金,剩余的四分之三,還能給政府增加1.5億元財政收入。

    就是那個國企改革先鋒,項市長推崇備至的密州,92到94三年時間,財政收入也不過增長了1.5億。

    我們搞好一個大型紗廠的改制工作,差不多可以抵得上密州280多家國企改革的總成績。”

    秦逸飛的話,終于讓鐘延睦雙眼之中燃起了熊熊火光。

    喜歡秦逸飛官場之路請大家收藏︰()秦逸飛官場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秦逸飛官場之路》,方便以後閱讀秦逸飛官場之路第213章 國棉廠何去何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秦逸飛官場之路第213章 國棉廠何去何從並對秦逸飛官場之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