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那邊因為有呂帛的幫助,已經取得優勢,而何苗那邊,由于他本身就是十常侍的爪牙,加上我與他並無交集,救就不用救了,去死吧!
至于我這里,董卓還在跟賈詡嘀嘀咕咕個沒完,我不耐煩的問道
“董卓,你是戰是退,劃下道來!”
董卓用一個很奇怪的神情看著我,然後笑道
“我听說你呂布武藝天下無敵,有沒有興趣跟我麾下兒郎過幾招?”
我哦了一聲,原來這家伙想要玩一騎討這招,想說群毆可能自損八百,如果能單挑贏我,那事情就簡單多了是吧?不過既然知道我武藝,那單挑不是更沒勝算了,還是董卓想耍詐!那可就太好啦!趁此機會殺掉他身邊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位將領!
我的嘴角咧到了耳根,笑道
“桀桀桀,那當然是太願意了!”
董卓看到我猙獰的表情,咽了一口唾沫,對賈詡小聲問道
“文和,你知道現在的呂布到底有多厲害嗎?”
賈詡無奈道
“這恕在下不知。”
董卓喃喃說道
“這呂布雖然勇猛,但是用三英戰呂布這招還是可以的吧!”
于是下定決心似的跟我說道
“如此就讓我麾下來挑戰足下的高招!”
招呼一聲,全員撤回到一公里之處。之前對我舉刀的那名男子躍馬而出,對我喊道
“呂布!你可敢與我涼州楊定一戰!”
其實在三國正史中武將單挑的記錄並不多,總共有7次
1,洛陽之戰呂布單挑郭汜,以呂布刺傷郭汜告終。
2,閻行v s馬超,閻行以斷矛擊傷馬超頸部。
3,孫策v s太史慈,打平。
4,官渡之戰,樂進斬淳于瓊。
5,白狼山之戰,張遼斬蹋頓。
6,龐德斬郭援。
7,呂蒙斬陳就。
其實應該還有第8場,就是關羽陣斬顏良,可是不少人認為關羽是屬于突襲,而非單挑。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單挑場面高達五十六場,可見羅老爺子這灌水灌的,可以說幾乎全部都是水,快要看不到肉了。
再來說武將在軍隊中所在的位置,就決定了這只部隊的屬性
1,武將在最後如果他可以打勝戰,代表這是位智將,擅長算計謀劃的,屬于戰略形的武將,比如說賈詡這類型的。但是如果躲在最後面,而且還打敗仗,就純粹是膽怯懦弱,所謂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就是形容這種情況。
2,武將位于中間位置代表武將擅長各種軍種的調配,屬于運籌帷幄形,比如說張合,擅長各種戰術的運用,屬于戰術型武將,這種武將能力比較均衡。
3,武將位于最前列這屬于猛將,可以直接帶起全軍的士氣與血性,屬于擅長戰技的武將,不過這屬于兩面刃,如果主將萬一掛了,全軍就散了,經典武將代表文丑。
所以觀察武將所在位置,就可以判斷這武將的基本性格與能力。能夠接受單挑的武將,基本上都是猛將,而不接受單挑的話,對士氣來說會有傷害,在接戰時己方戰力會降低,但是以上的說法都只是理論,事實上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並不能簡單的套公式計算勝敗。
看起來董卓是想用演義中三英戰呂布那種方式對付我,雖然這個計策看起來很陽春,但其實很高桿,他料定我不怕一對多,而且也不會拒絕一對多,所以只要我接受單挑,他就可以無限的加碼,直到推倒我為止,而我方將領如果看不慣加入戰團,那就變成添油戰術,很明顯的,他那邊的油比較多,所以我只要接受,就是一個必敗的陽謀,就像三國演義中瞎編的三英戰呂布,呂布沒辦法拒絕劉備這邊的不斷添油,最後我們看到的結果就是呂布輸了,而不是劉備卑鄙。
反之如果我不接受單挑,那我剛才高調自詡是大漢第一忠臣的口號就會被啪啪打臉,全軍士氣就會大降,到時候董卓全軍攻過來,要付出的代價就可以小上許多。可以說董卓提出單挑的做法非常之高明。
張遼策馬至我身邊,說道
“二哥,讓我來吧!”
我搖頭道
“三弟,這邊還用不上你,倒是你幫我注意吳匡這個混蛋,待會他如果意圖不軌的話,你替我把他給宰了,他麾下的騎卒如果投降就別殺了,給陛下賜恩的機會。”
張遼會意就退下了。我則策馬向前,手持龍牙方天戟,冷笑道
“涼州楊定?無名小卒,過來受死!”
楊定真是無名小卒嗎?其實不是,原為董卓部將,李�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