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說冀州太守韓馥奉命佯攻張曼成,忽見敵軍大 朝後漂浮,轟隆震耳的廝殺聲逐漸熄滅。
叛軍陣營出于意料的大亂起來,驟然間停住了廝殺的念頭,宛如萬千頭狂暴的野獸般倉促後撤,戰斗仿佛狂風暴雨般戛然而止。
韓馥見狀頓感疑惑,思慮袁紹軍不可能如此快成功,唯恐叛軍內部發生變數,也害怕大軍輕敵冒進全軍覆沒。
尤為心疼自己辛苦積攢的兵馬付諸東流,此番大戰五萬大軍僅存不足三萬人馬,因此在荀諶、辛評兩位謀士勸解下選擇靜觀其變。
前軍主將麴義在亂軍中縱馬砍殺敵軍,一刀一式,一挑一撮,一劃一拉,一撥一拂,騰挪閃躍間來勢飄忽,又蘊含千鈞之勢,猶如淵停岳峙,刀法精奇,攻守俱有法度。
攻勢綿如雲霞,然而蓄勁極韌,到後來更鋪天蓋地,勢不可當,殺得叛軍退避三舍,所過之處盡是尸山血海,盡顯得一代猛將氣概。
麴義廝殺正酣,親率上千心腹縱橫馳騁,陡然間瞟見叛軍陣型混亂,一道清脆而厚重金鼓聲慕然響徹迷亂戰場。
麴義哪里還不明白皇甫嵩計謀成功,彭脫軍大營赫然被袁紹率軍攻克,雖然不知為何提前了許多,但也知機不可失
。頓時大喜,當即提馬便要傾軋而去,趁著敵軍大敗痛打落水狗,斬獲漫山遍野亂竄的潑天功績。
“刺史有令,全軍收縮,原地休息,打掃戰場,不可冒然追擊,違者軍法從事!”
此言無異于火上澆水,麴義聞之大怒,沉著臉轉身看去,只見辛評朝此處高呼著狂奔而來,其目的不言而喻,顯然是阻止麴義輕敵冒進。
麴義見來人韓馥帳下心腹謀士,定是此人同荀諶進讒言,阻礙斬敵立功,雖心生不悅,奈何對方軍職高于自己。
對方這般高調宣布命令,自己身為一方大將受其鉗制,如此眾目睽睽下也不好施展,韓馥乃是一州刺史且統兵在外,即便心有不甘也唯有听命行事。
辛評見本欲進兵追擊的麴義緊急勒停戰馬,臉色漆黑如木炭般盯著他,冰冷凌厲的目光顯示其心中憤恨。
辛評于十米開外趾高氣昂般居高臨下,俯視著面前桀驁不馴的悍將,絲毫不畏懼的用戲謔眼神挑釁道;
“刺史大人深謀遠慮,叛軍狡詐,此舉定是誘敵深入,不可輕舉妄動,需要稟名上將軍方可動兵!”
麴義深知並非如此,定是辛評害怕自己身居大功,官名爵位居其之上,又想起對方往日種種刁難,極為輕視他這般出身不顯武將,排斥為難的不堪回憶歷歷在目。
凡此種種,令脾氣火爆的麴義殺心大起,鼻息似落雷般沉重,手掌暗暗握緊滿是鮮血的戰刀,胸口處染紅的護心鏡似溝壑般傾覆不定。
辛評見麴義雙眼通紅,渾身升騰陰冷刺骨煞氣,只覺得雙眼一陣刺痛,後背汗流不止。
就連麴義身旁的上前帶甲親衛也冷眼相看,暗地里擺開架勢,隱隱有掙脫出牢籠瘋狂虐殺的憤怒。
辛評頓感不妙,暗道不好,唯恐自己小命不保,下一刻就人頭落地,死在這群無腦莽夫刀下,實在太清楚麴義又多目中無人,凶殘跋扈。
由此身體顫顫巍巍,止不住發抖,連話都數不清楚,磕磕巴巴警告道
“將軍不可擅自行動,吾只是傳到刺史軍令,有何提議可自行解釋,此番事了,汝等自行動作,告辭!”
言畢,辛評哪里敢多加耽擱,慌忙調轉馬頭,似野犬般倉皇逃竄離去,引得眾人恥笑不已,諷刺其懦弱無能,貪生拍死。
韓馥見張曼成走的匆忙,又見己方大軍損失極大,此戰不過數個時辰居然折去盡五千人馬,即便對比黃巾軍戰死或被俘的一萬多人相形見絀,卻也令他心痛萬分。
暗中悔恨當初為何要出兵巨鹿,拜拜折損了多年積攢的家底,心底對皇甫嵩的無能破口大罵。
對比韓馥的淺嘗輒止,袁紹、孫堅、孔融、陶謙登等人卻表現的激進許多,幾人稍加思索便找出最佳方略,還不待皇甫嵩下來進軍命令,便迫不及待率軍追擊。
由于張曼成及時得到消息,率先一步脫離戰場,毫不遲疑的同眭固、張饒部匯集,意圖用兵力優勢以勢壓入,震懾漢軍,為武臨率軍支援爭取時間。
袁紹幾人花費一個大半個時辰飛抵南門,只見此地煙塵歸于沙土,兵熄戈止。
遙看一眾漢軍席地而坐,各自酣睡談笑,有些士卒則是在遍布死尸的戰場上挖土埋坑,收取兵器、財物。
不遠處殘留幾個土質嶄新的大土包,顯然張曼成早就遠遁不知所蹤,一群急奔的將士不僅大失所望,垂頭喪氣,而那些渴望建功立業,大展身手的將領登上怒火中燒。
袁紹更是勃然大怒,咆哮著令士兵全部站起來,仰天大罵道;
“韓刺史何在,此處大將何在,汝南袁氏袁紹前來拜訪,還不快出營迎接,誰能告訴我張曼成大軍何處而去!”
麴義听聞手下士卒來報,聲稱有數萬大軍朝此地移動,還以為是張曼成軍去而復返,欲要趁機奪回營寨,當即披甲提刀縱馬而出,號召士兵展開廝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麴義剛持刀出營,便听見袁紹氣惱的自報家門,不由計上心來。
責令各部多停留再出,裝作哭喪著臉上前迎接,並且為了演戲逼真,還使一眾士卒丟盔棄甲,神情沮喪而出。
袁紹等待半盞茶時間,才見麴義攜帶一群衣甲凌亂的潰敗之兵自遠處逃來,所有人眉頭緊皺,對此無禮行為心生不滿。
麴義卻是不管其他,直奔袁紹便開始悲憤的事無巨細般訴說前事。
當眾人得知張曼成早就逃之夭夭,韓馥畏戰不前貽誤戰機,一群人如何能忍,紛紛問候其韓馥十八代祖宗。
把韓馥罵得一無是處,極為難听,而袁紹卻是有所思考,看向滿身狼狽的麴義越發順眼。
完全不顧韓馥顏面,只因韓馥不過是袁氏一門生故吏,對其尤為輕視,當即心思招攬之意。
承諾帶麴義一同追擊叛軍,一雪前恥,麴義心底欣喜若狂,面上不漏神色默默整兵備戰。
袁紹以家族威名呵停休息漢軍,麴義也趁勢收攏了萬余大軍,雙方不待韓馥反應便引軍朝東面追擊,袁紹軍至此匯集了三萬多兵馬,成為漢軍在巨鹿最為膨大勢力。
待韓馥得知消息時,大軍也相距甚遠,韓馥只得望洋興嘆,也是無可奈何,畢竟是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他不過是一州小小刺史,如何能與之抗衡。
荀諶、辛評兩人也一臉苦澀,一時間長吁短嘆,跟隨著韓馥慢悠悠行軍,率僅存五千殘兵緊跟著追出,韓馥時刻祈禱著為時不晚,還能搶救一二。
喜歡東漢之亂世黃巾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東漢之亂世黃巾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