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之亂世黃巾

第342章 李儒猜想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用戶1407842 本章︰第342章 李儒猜想

    眾將熟讀兵書,歷經沙場拼殺而去,也知道武臨才是此戰關鍵。

    奈何武臨早有預料,前方有數支大軍以為屏障,此計策完全是下下之策。

    他們皆是不滿意望著皇甫嵩,忽然,許攸輕咳一聲,從人群中踏步而出,悠悠然說道;

    “左將軍並非是要攻打臨城,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若在下所料不差,將軍目的是敵軍頓積糧草之地——任縣,聲勢浩蕩進攻臨城,不過是掩人耳目!”

    說到此處,諸將恍然大悟,許攸卻是話鋒一轉,提高聲音質問道︰

    “將軍欲使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

    武臨此人兵謀嫻熟,用兵如神,不可能意料不到,斷不可能留下巨大破綻。

    並且任縣與平鄉城相互支援,形成掎角之勢,我軍必然腹背受敵。

    武臨軍可媲美精銳部隊,即使單獨交鋒,鄴城八萬兵馬也未曾有絕對把握。

    更叫別說還有十幾萬敵軍虎視眈眈,萬萬不可冒險!”

    皇甫嵩對此言極為贊同,其中危險自是難如天闕,身為一軍主帥深知此舉一招不慎,必然令大軍灰飛煙滅。

    他苦笑一聲道;“許攸果真機智敏銳,一語中的,兵行險招,受益與危機並存。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我們僅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擊即中。

    天下分裂,干戈日起,置之死地而後生,漢軍唯有此機會,方可滌蕩亂世,掃蕩四海。

    願天佑我漢朝,僥幸成功,若不幸兵敗,不過一死而已,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救困扶危;

    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空生于天地間耳!”

    言畢,諸將肅然起敬,對皇甫嵩以身報國的宏願感到尊崇,雖然此舉危機重重,可兵行險招,威震天下就在此時。

    其實,皇甫嵩還有一事未說明,那就是征召三萬民夫實為誘餌,以大軍後勤糧草吸引叛軍進攻方向,其中凶險不可言喻。

    鄴城,一片雞飛狗跳,哀嚎聲鋪天蓋地,劉備正帶領士兵挨家挨戶摳門。

    他望著百姓生死離別,相擁而泣,不免心中一陣悲涼,可惜軍令難違,只好緊閉雙眼不去都避開。

    三日後,漢軍八萬大軍如期而動,北上渡過漳水,兵鋒直取邯鄲。

    劉備兵馬盡失,人微言輕,不能統兵沖殺,只好退而求其次,負責押運大軍糧草。

    巨鹿,董卓接到漢軍北上消息,劉焉、陶謙皆按兵不動,不由氣得破口大罵。

    “好一個皇甫嵩,好一招釜底抽薪,之前的教訓還少嗎?

    朝廷最為精銳的北軍損失殆盡,還欲要獨自挑戰幾十萬叛軍,以為自己麾下還是北軍嗎?

    明明漢軍齊聚巨鹿,城外盤踞敵軍自然一觸即潰,偏偏要獨自作戰,侵吞功勞,本刺史就看他如何生死殉國。”

    李儒卻是有不同看法,待董卓發泄完了,他才站出來勸告道︰

    “主公,左將軍此舉也頗為無奈,實屬不可為而為之,令屬下無比敬佩。”

    董卓心中詫異,連忙詢問,

    “文優此言何意?莫非本刺史判斷失誤,巨鹿敵軍在我看來不堪一擊。

    可張曼成圍城築造甬道,內外隔絕,軍中糧草恐怕堅持不了多久了?”

    李儒搖頭否定,緩緩解釋道︰

    “武臨特意引誘我軍入駐巨鹿,顯然是以我們為誘,吸引其他漢軍來救援,而他自己卻坐視不理,退守臨城。

    不僅是為了聚集漢軍,企圖一舉殲滅,還為了削弱其他黃巾軍兵力,提升在叛軍中話語權。

    武臨保存自己實力,以糧草拖住張曼成為他拼殺,便是企圖在兩軍廝殺正酣時,突然率軍出擊,一舉擊潰雙方大軍。

    屬下料想波才也心知肚明,害怕己方兵力過多損失,左將軍顯然是看到這一點。

    管亥兵力僅存六萬,臧霸突然反水也令其懷恨在心,必然是出工不出力,左將軍深諳韜略。

    主公,在下認為此舉深有大意,任縣是武臨軍存糧之地,漢軍此行目的昭然若揭。”

    經過李儒一番分析,董卓也是眼前一亮,可接著又感覺很是不對勁,

    提問道︰“任縣也算是張曼成大軍的糧倉了,一旦得知後勤遭遇襲擊,別人不好說,張曼成可不能坐以待斃?”

    忽然,他又想到什麼,剛要開口,便被李儒打斷了,听聞其提醒道;

    “主公,我軍不可妄動,大軍來之不易,保存實力要緊,朝廷權力交替在即。

    既然皇甫嵩願意深入虎穴,火中取栗,我等靜待即可。

    若漢軍勝,西涼軍揮師南下,同廣宗城的陶謙、孔融夾擊張曼成的聯軍。

    若是武臨軍勝,我軍急速撤出巨鹿,率軍東進信都。

    于劉焉、韓馥匯合,靜待朝堂巨變,或許可以趁此裂土也未嘗不可!”

    話落,西涼諸將皆是眼前一亮,董卓如此卑躬屈膝,長途奔波不就是為了入住朝堂。

    打破世家、士族對他們這些邊境豪族的打壓,竟然能入住中原,奪取疆土,哪里還能忍得住。

    李儒一席話,董卓似撥雲見月般豁然開朗,犀利的眼中充斥著熊熊燃燒的野心。

    他也不在乎此戰是否能取勝,反而越發期待武臨能擊敗皇甫嵩,令天下一片大亂,可乘機逐鹿中原,實現多年野心。

    邯鄲城,波才也接到武臨傳來的緊急軍情,但他得知皇甫嵩率八萬大軍北上,他只感覺全身汗毛豎起。

    此刻,邯鄲附近僅僅有他麾下的一支兵馬,武臨在信件中也並未明言出兵援助之事。

    感覺皇甫嵩肯定是發瘋了,居然轉頭攻擊城高池深的邯鄲城。

    不過,波才首要擔心的並不是漢軍,而是內部出現了問題。

    特別是在追擊朱�y時,損失了一萬多精銳,令他在軍中威望進一步降低。

    再加上孫夏、韓忠與武臨接觸甚為密切,其麾下也有數萬大軍忠心耿耿,隨時可能爆發內亂,當真是內憂外患。

    武臨其實也看出了漢軍意圖,深知任縣兵微將寡,定然是守不住城池,所以在第一時間就去信通知張曼成增兵。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東漢之亂世黃巾》,方便以後閱讀東漢之亂世黃巾第342章 李儒猜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東漢之亂世黃巾第342章 李儒猜想並對東漢之亂世黃巾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