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將軍,漢軍敗局已定,此地有十萬大軍,可是有七千多條性命,七千多個家庭。
為了你一己之私,就要幾千個家庭為你殉葬,有愧于寬厚愛民之名。
若是你此時戰死,必定不會獲得朝廷美譽,還因為私欲而遭受後人辱罵,可要想清楚再做決定。”
盧植不語,只是一味的凝視全場將士,宗員、劉德然、高誘等將領皆滿懷希冀,能活著誰想要為國殉葬啊。
他們是為身後的世家,至于朝廷會成為什麼樣子,就不在他們利益考量中了。
若是改朝換代,也只不過是換一個人效命。
千年世家百年王朝,這種思想深刻在他們腦海中,光耀門楣之後才是青史留名。
“中郎將大人,您率領虎狼之師,自出關以來,屢戰屢捷,掃平威震宇內,名揚天下。
屬下知你平生心願,是血濺沙場,馬革裹尸,末將也想如此,亦萬死不辭也!
一時功敗垂成,代表不了什麼,先保存有用之軀,卷土而來也未可知!
您一生立志安定四海,撫平夷狄,蕩平九州賊寇。
建築皇宮以示成功之威嚴,天下無不敬而服之,可恨時運不濟,宮中竟為閹豎左右。
大人可以一死了之,可我等皆有家人親友,叛軍言而有信,尚且善待百姓。
人終究難免一死,可身死而留下污名。
宦官當道,必然推卸責任空空連累族人,生死道消後百口莫辯,人生悲憫莫過如此。”
宗員見盧植猶豫不決,在一旁敦敦開導,害怕其一時沖動,導致眾人慘死當場,闡明其中弊端。
特別是拉出他背後的族人,古人最在意宗族與名譽,把動亂源頭推給了十常侍,其他將領也七嘴八舌的勸告。
盧植沉思片刻,又望了望四周密密麻麻的叛軍,一時間茫然無措。
舉劍四望心茫然,看著諸將士祈求眼神,悠然嘆息。
“你就是武臨吧,沒想到我縱橫半生,卻兵敗巨鹿,一生清譽毀于一旦。
俗聞你心懷坦蕩,寬厚愛民,常有仁德之心,希望能信守諾言,放士兵們一條活路。”
武臨見他一臉頹廢,眼中黯淡無光,迫于形勢不在頑強抵抗,也是輕舒了一口氣。
管亥卻不關心其他,一眼火熱的盯著兩千鐵甲軍,漆黑的鎧甲打磨光滑。
防御力驚人,工藝精湛,歷經大戰也保存完善,是無比的羨慕啊!
“好,盧植將軍大義,典韋、太史慈上前收取俘虜押送信都。
周倉、徐晃派人打掃戰場,管亥渠帥,這些瑣事就交給在下了。
你軍作為此戰主力,又經歷一番大戰,兵馬銳減,士兵走散,戰利品一人一半如何?”
管亥還以為武臨要以勢壓人,獨吞漢軍兵甲糧草。
看對方一臉嬉笑,心中雖然憤怒,但能獲得一半裝備,此行也是利弊參半。
最後看了一眼那精良的黑盔甲,又斜瞥了幾百米外的臧霸。
那三萬人馬是要不回來,冷哼一聲後,帶領卜己、郭太、卞喜等一萬多兵返回巨鹿城。
武臨笑臉歡送管亥離開,心中異常愜意,此戰獲利頗豐,又削弱了管亥兵馬,拉攏了一支部隊。
為之後擴張地盤,實施改組計劃,挽回百姓心中的形象奠定了基礎。
管亥等黃巾軍雖然聲勢浩大,但內部組織混亂,宛如流寇般四處掠奪,人心不齊且爭權奪利,早就遺忘了最初騎兵的初衷。
且管亥、波才、張曼成等人皆是桀驁不馴之輩,習慣了權利滋味,怎麼可能輕松的放下。
皆是一方梟雄,絕不會甘居人下。
他們在黃巾軍中聲望隆重,難以循規蹈矩。
重新融入秩序中,為了構建穩定制度框架,這些隱患必須提前清理。
當武臨思慮之際,臧霸策馬而來,小心翼翼的詢問︰
“將軍,我等兄弟開罪于管亥渠帥,巨鹿城是回不去了,一支孤軍游蕩在外無所依存。
盼望將軍可惜,屬下願率領部下投效將軍,久聞將軍智謀無雙,統兵有道,屢次潰敗漢軍,仁義寬厚,實乃世之明主。
願跟隨將軍征戰四方,蕩平海內,推翻腐朽漢朝,完成一統的大業。”
說到此處,臧霸連同孫觀、尹禮,吳敦三將,立即翻身下馬表達忠心。
武臨也知其心思,畢竟公然與管亥作對,幾萬兵馬按兵不發,心中早有預演,迅速下馬攙扶。
“臧霸司馬,我軍紀律嚴明,獎罰森嚴,若是你要進人我軍序列,所有兵馬必須全部打散。
三萬人太多了,要經過層層挑選,期間老弱傷殘者會給予一份生計,軍隊秩序也要改組。
若你願意,隨我率軍返回石門城,我部司馬統兵五千精兵,孫觀、尹禮、吳敦為曲督,可統兵三千!”
臧霸幾人面面相覷,沒想到武臨這般嚴苛,近三萬人僅能留下三分之一。
但事已至此,考慮到武臨的戰績,以及典韋等人也是司馬,武臨也才是將軍,也是釋然了。
畢竟是五千精兵,起點也不弱,以後還有晉升空間。
若是多加訓練,可堪比兩萬黃巾軍,有一位明主仿佛一盞指路明燈,好似看到了錦繡前程。
四人雖有些郁悶,但覆水難收,退無可退,只得跟隨武臨征戰沙場。
當晚,武臨等人撤兵平鄉縣,經過昨夜一戰,繳獲了二萬副較好的甲冑。
即便分給了管亥一半,加上二千鐵甲兵的鎧甲,其他糧草物資無數,暫時緩解了巨鹿軍糧的困境。
休整一夜,軍隊並未停留,巨鹿前期戰事穩定,局勢趨于緩和,已經沒有他的事情了。
波才佔據邯鄲也有了立足之地,管亥雖遭遇大變,也有四萬兵馬。
兵精糧足,巨鹿城高池深,位置險峻,易守難攻,即便對戰十萬人圍城,數月也不可攻破。
正當武臨以為可以修整一段時間時,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又令大軍風聲鶴唳,掀起了新一場大戰。
因為,當武臨抵達信都時,石門傳來飛鴿傳書,並州刺史丁原,于昨日從晉陽發兵,兵鋒直指石門。
喜歡東漢之亂世黃巾請大家收藏︰()東漢之亂世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