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
高陽世家發兵一萬七千人,高陽城官府的陳郡蔚領軍兩萬,
曹操的三萬人也陸續聚集在城外。
董卓作為最早到來的勢力。
雖然他手下的兵馬不過三千多人,但沒有人會小覷其強悍的戰斗力。
從實際情況來說,如果沒有董卓的西涼騎兵。
武臨肯定會率軍半路阻擊,那時他們能不能安全抵達此處還是未知數。
四方聯軍第一次開會就面臨首要問題。
對于誰做這近八萬大軍的統帥,幾方勢力吵到不可開交。
有人建議道;“誰的兵力多就是聯軍統帥!”
此言論自然引發其他人的不滿,曹操的兵力是最多了。
但高陽方面有兩支部隊,加起來也有四萬兵馬。
董卓倒是一臉無所謂的凝視著幾人爭吵,仿佛這一切都與他無關。
李儒也站在一旁冷眼相視,這份平靜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眼中含笑的高聲詢問道;
“董刺史面對眾人爭權奪利,卻淡定的坐在高位上冷眼相待,可是腹中早有良策?”
幾人聞言皆停止爭吵,斜著眼眸盯著穩如泰山的董卓。
董卓此刻心中大罵曹操的奸詐,但還是不咸不淡的說道︰
“並非是本刺史不願擔任聯軍統帥,只是手下兵微將寡無力爭奪罷了!”
對此言論自然不信,曹操繼續揭露他的過往,沉聲道︰
“此地,不僅沒有人職位上比的過董刺史。
領軍打仗的閱歷也比不過,我曹操推薦刺史為大軍統帥。”
其他人駐足側目望著他,曹操把他推舉出來自不是好心。
此戰聚集了近八萬人,一旦戰敗,冀北地區將短時間內沒有足夠的兵力對抗賊軍。
可以說此戰將是決定雙方命運的一戰。
漢軍勝,冀州從此沒有叛軍回歸平靜。
黃巾軍勝,將會成為新的一支反叛勢力,其崛起將不可阻擋。
可以說,戰爭打勝了只不過是個人,軍旅生涯中的平常一筆功績。
打輸了,不僅性命不保,身上的官職一擼到底,還會牽連家族安危。
這背後的代價與回報顯然不成正比,曹操和董卓自然看出其中的風險。
為了大軍統帥權爭奪最凶的就是,來自高陽城的兩支兵馬了。
陳郡蔚發現聚集在此地的七八萬大軍,又得知城內僅僅兩萬人。
八萬對兩萬,優勢在我。
注視著旌旗蔽天氣勢磅礡的部隊,心中被壓抑多年的豪邁之情涌上心頭。
自十幾歲從軍至今,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
同樣身為久經沙場的老將,攻打草根出身的平民雜兵自然是自視不凡。
齊安,齊宣兩人由于資歷不足,在此之前從未上過戰場,雖有滿腔的熱血。
也沒有如此魄力在首次出兵時,就敢統領雙方近十萬兵馬的恢弘大戰。
董卓、曹操兩人老奸巨猾相互推諉,
“曹校尉,手中有十倍于我的三萬大軍。
並且數次跟隨皇甫嵩將軍,屢次大破黃巾軍。
論對方黃巾軍的經驗,你可是當仁不讓啊!”
見彼此都不上道,幾次口舌交鋒後便不再針鋒相對。
見商討了半天沒有結果,陳郡蔚雖然想要統帥職位。
在場之人不是戰功赫赫的封疆大吏,就是身世顯赫的世家子弟。
他對比一番後發現手中兵力也不佔優勢,爭吵一會兒後自動偃旗息鼓當透明人。
最後還是曹操拍板做出決定,“正好我們有四路人馬,城池也分為四門。
不如我們給分兵攻打一處即可,誰先攻破城門就是首功。”
其他幾人也對這個方案極為滿意,場中唯有董卓臉色陰藏。
他手下全部都是騎兵,而且人數還是最少的,此策對他是最不利的。
不過帳中所有人都表示贊同,他也不好當眾出言反駁。
董卓語氣冰冷的說道;
“那我領軍守西門,一旦賊軍戰敗必然會撤回太行山,屆時定能殲滅逃跑的黃巾軍。”
說完就憤然摔袖離去。曹操面帶笑容的贊同道;
“既然董刺史選好了進攻的城門,那我自告奮勇的攻打最堅固的南門。”
最後,陳郡蔚選了東門,齊安、齊宣兩兄弟無奈選了北門。
方校尉的兵馬布置在,離北門三十里處的山丘上。
齊家等世家的聯合兵馬到達指定位置駐扎後,發現城外還有有一支八千多人的兵力。
一時間躊躇不安,皆害怕攻城師背後遭受偷襲。
在約定好共同進攻的第二天,幾支部隊都不約而同選擇按兵不動。
董卓只有幾千騎兵自是不會貿然攻城。
曹操乃是一代梟雄,當然不去做吸引活力的誘餌。
陳郡蔚是幾人中最為積極的,可始終不見其他人行動。
也只好耐著性子按兵不動,他四處派人詢問情況。
幾人都找了各種各樣,令人無法反駁的理由。
總之就是一句話,現在不宜出兵,你想打自己打就行了,不必在意他們。
武臨發現漢軍分成了四份一人守一個城門,也猜測出是出來內訌了。
但平靜的局面應該不會持續多久,估計僵持幾天後就會,再次聚集優勢兵力攻城。
這就是他可獲勝的戰機,便迅速召集將領準備出兵。
曹操與董卓也在等待時機,他們都相信武臨肯定不會放棄如此良機。
喜歡東漢之亂世黃巾請大家收藏︰()東漢之亂世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