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玩不起華麗麗的箭雨,後金重火器部隊也就沒有了火力掩護,直接暴露在了火力之下。當然,300米距離也是向前單打一的極限有效射程,丁正男對部下的信心絕不會膨脹到失去理智,根本不指望用步槍敲掉躲在盾牌後面的敵炮兵。嚴令部隊不準開槍,不許浪費子彈。
一顆鐵蛋砸中垛口,把牆垛砸了個四分五裂,余力順帶著把藏在垛口後的倒霉蛋推落城牆下,待去救,只見他七竅流血早已一命嗚呼。
你打完了,該我出手了。
“拋彈器準備!”
蒙格曉得手雷炸得快,所以必須加大手雷拋射初速,欲加速則必須把絞盤絞得緊些再緊些。
“放!”
拋桿拋出,手雷卻在麻繩編成的彈兜卡在了網眼里,隨著拋桿的震動掉落下來,掉在幾米遠處。四下里都是人,‘呲溜溜’冒著煙的手雷緩緩在地上滾動。
好漢做事好漢當,怎能連累他人。人死鳥朝天,老子二十年後還是條好漢!
蒙格被自己的豪氣燻辣了眼楮,兩個箭步沖過去,張開胸膛撲地,把手雷結結實實壓在了身體下。
都快要光榮了就沒啥好害臊的,“弟兄們,俺要得不多,除夕、清明加中元,一年三次別忘了給俺多燒幾張紙錢。蒙格謝過諸位弟兄了!哦,還有,我兜里有份書信,是寫給梁山小鎮新華書店一層營業員的,那姑娘叫啥名字不知道,反正幫忙送去,就說我蒙格日夜想著念著她。還有哦...”
白百合拍拍蒙格的虎背熊腰︰“不用交代後事,你小子命大,啞彈。”
壓在蒙格肚子下的是顆啞彈,但之後用回回炮扔出去的幾十顆手雷不辱使命全部炸響,也算老天爺開眼,一報還一報,居然引爆了堆在韃子炮陣地上的火藥桶。如此,建虜的6門二手炮連同附近的500余人通通報銷。劇烈的爆炸順帶著把韃子軍陣型沖亂。
槍彈分離是最基本的常識。千萬不要被抗日神劇給騙了,在劇中你會看到抗日英豪們把彈藥箱手榴彈就近放在陣地之上。如果你這樣做了,一顆瞄準你的子彈打偏,恰好打在你身邊的手榴彈上,將會有十分之一的機會引爆手榴彈,從而把你和你的戰友炸上天。所以,在制作精細的良心劇中會看到有專門的快遞小哥從老遠處的彈藥囤積點把彈藥送到陣地上,擺放于戰士的身後或腳下。也會看到炮兵跑出幾十米把炮彈搬來塞進炮膛。為何舍近求遠,為的就是避免今日韃子瓖紅旗炮陣地上發生的慘劇。
承受著疏而不絕的集束手雷轟炸,阿濟格三兄弟于軍前開了個短而精的踫頭會,三顆腦袋這麼一踫就踫出了智慧的火花,一致認為上了丁正男的當。
前幾日近衛軍龜縮土木堡是蓄意為之,是為找個避風的地方養精蓄銳,等你集結時張開獠牙咬你一口。正所謂拳頭縮回來,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這不明擺的事實麼︰這支狡猾的御林軍之前一直不曾用炮,讓你以為他軍中沒有炮。狡猾狡猾滴,暗藏大殺招!
順藤摸瓜繼續琢磨︰近衛軍是明國皇帝親軍,丁正南是丁大用親佷子,沒有道理坐視其滅亡。所以說對面會不會在演一出‘中心開花’?
大哥的判斷很有道理很有前瞻性,咱不觸這個霉頭。
瓖紅、兩白旗全軍後撤10里。
回合制炮擊只維持了一輪,便偃旗息鼓了。
阿濟格三兄弟性格驕橫用兵大膽,如何這次被區區幾顆集束手雷給嚇成這樣?原因其實應該這樣講︰建虜真正忌憚的是投擲手雷炮擊)的近衛軍。他們攻有利劍在手,守有堅盾在身,最讓人頭疼的是他們身上的精鋼扎甲刀槍不入!對此阿濟格尤其具發言權。
旬日前兩軍首次對陣,後金一方吃螃蟹的部隊正是阿濟格的瓖紅旗。拋開其快槍與戰法不談,當時見敵軍陣中無鐵衣閃耀,只當近衛軍不著甲,當瓖紅旗的勇士們付出巨大犧牲抵近肉搏時,壞了,發現上老當了。這支明廷御林軍所戴圓帽實為鐵盔蒙布,所著布衣內前胸後背暗藏堅固鐵板,任你槍挑刀扎斧劈榔頭敲都不頂用。幸虧其甲只護前胸後背,裸露面門與四肢,突進去的勇士才能小有斬獲,不至演繹一場飛蛾撲火。
一貫地,阿濟格把髒活累活安排給了自己,讓倆兄弟負責撿洋落。啥洋落呢?讓多鐸和多爾袞兄弟垂涎的洋落並非向前步槍,想不到吧,不是槍!
話說之前近衛軍在十萬韃子大軍中橫沖直撞不可一世。韃子有八旗,丁正男一圈打下來跟七個旗交了手,戰利品中攢下五色韃子旗。而韃子也繳獲有十余桿向前槍和更多的鋼盔、防刺服。而這後金韃子的戰斗力並非浪得虛名,熟讀《三國演義》的黃台吉把小說中反復引用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金句牢記在心,他迅速決策,要求手下對敵武器和防護具進行嚴格測試,務求找出其薄弱點。部下執行命令迅速而到位,經韃子隨軍科學家們負責任的研究論證,向前步槍暫不能為八旗所用,就大金國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造出相應的藥子彈丸。鋼盔和防刺服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剝下來穿上就成。這東西好,簡直不要太好,姥姥的一物降萬物!
韃子國防科學家的實驗在汗王黃太吉直接關心下得到了韃子全軍的鼎力支持和配合,後金軍南征各部隊陸續將戰場繳獲的16頂蒙布鋼盔和9身防刺服送抵汗王行帳,從俘獲的明軍和明國百姓中挑選513名精壯作為活體試驗品。都是老鳥,都是業內精英,都知道最普通的輟鐵棉甲都能抗住劈砍,故本次試驗主要測試直刺直射)戰術動作下明軍最新式盔甲的防護性能。
韃子軍工專家設計的實驗測試比較細致。
首期冷兵器攻擊試驗根據作用力的不同分2個一級變量︰攻擊武器變量及攻擊人員變量。武器變量又分9個二級變量,分別為︰破甲重箭、長槍、虎槍、騎槍、雁翅刀、彎刀、關東大掃子以上滿洲自產兵器)及明軍開元弓、槍矛、苗刀;攻擊人員變量又分3個二級變量,分別是︰普通披甲人、紅甲兵、白甲兵;
二期火器攻擊試驗分3個攻擊武器變量,使用明軍鳥槍、三眼銃、板鉤銃為明軍裝備的最大口徑火銃,也叫大斑鳩銃,口徑達到恐怖的19再多1毫米就不能算槍,得劃歸為炮了。由于槍身太重需要腳架支撐,撐桿形似鳥腳,由此得名)
對本次測試過程和效果檢驗就不細說了,只須知道親臨測試現場的黃台吉對測試結果氣急敗壞︰後金及明軍現役主要武器可遲滯護具保護下人員行動能力、可減弱其戰斗力,但均無法對鋼盔和防刺服構成有效破壞,無法對其人員構成實質性傷害。換句話說,要對付眼下的近衛軍,後金軍必須個個都是神箭手,箭箭命中人面門。必須個個都是快刀手,刀刀斷人大腿動脈。必須個個都是大力神,拿狼牙棒把人脖子打歪。
對己方部隊要求如此變態,這讓黃台吉很受傷!他手一揚︰“把明狗的新式火槍給朕拿來。”
黃台吉親自操刀測試,拿向前步槍對準防刺服打了一槍,把鋼板打出個圓凹來,對準同一位置打第二槍,順利將護板打穿。在場觀摩的八旗旗主們感到棘手、沮喪、畏懼、憤怒與反思,所謂五味雜陳。被挑中的513名漢人馬路大有鑒于間接導致後金汗王黃台吉心情復雜而慘遭梟首拋尸!
回到行帳的黃台吉立即發布旨意︰凡獲繳明國禁軍盔領3頂或甲具一副者,賞半個前程。
此,即所謂洋落。
後世有部電影《讓子彈飛》,主要取景地在廣東開平自力村,自力村里的民居建築是樓不像樓,像碉堡又不是碉堡,故叫做碉樓。2007年自力村及開平境內碉樓以‘開平碉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912年在開平的某個碉樓里沙攝影師出生了。如果要從沙大師的作品中選出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那一定是《戰斗在古長城》。無論國內國外持何政治立場,只要談及中國的抗戰,這幅作品幾乎是必然要擺上台面的。
照片上殘破的古長城叫做樣邊。
1369年洪武二年。老朱坐上皇位的第二年,即派遣徐達修築北京外圍居庸關等處的長城。老朱想到秦始皇修長城勞民傷財,此項國防舉措在民間口碑不佳,故玩了個偷換概念,把長城叫做‘邊牆’,于是有明一代稱長城為邊牆。徐達為保證邊牆的建築質量特地選擇懷來廟港附近的崇山峻嶺中險要地段作為示範工程,並以此為樣板來標定邊牆的各項工程指標,故而廟港這段長城稱為“樣邊”。鑒于樣邊始建于明初,距今兩個半世紀,稱之為‘古長城’應無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