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一六一六

第413章 甘泉雨岔大峽谷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凌小蟄2025 本章︰第413章 甘泉雨岔大峽谷

    甘泉縣衙應是甘泉縣城里第二破爛不堪的公共建築。影壁全倒只剩牆根,八字牆倒了一邊,衙門無門。門檻低矮,只到人的腿肚子下緣,當中一段經千人踩萬人踏已然包漿凹陷,幾乎與地平。

      ,你這甘泉縣衙門檻不高哩。甚好!

    老趙自詡一貫為人民服務,看到甘泉縣低調親民,對王知縣頗有同仁之親切。

    這回上官的表情和內心吻合一致,主人不至猜錯,解釋說歷任縣令完全貫徹官不修衙的理念,最近的一次修繕還是弘治十三年的事了。

    弘治十三年,似乎挺遙遠。上官對兩個變量的復雜計算總是弄不太明白的,乃把算盤珠子來喚。于祥眼珠子骨溜溜轉上幾圈,手上掐指來算︰“梁山公歷應為1500年,16世紀的頭一年,上世紀的百年建築了。”

    于是上官乃發話︰“官家得有官家的臉面,該修還是要修的。百年老建築,修舊如舊嘛。”

    王不為毫無誠意地隨便答應了聲,欠身請貴客登堂入室。賓主二人進入無門衙門後,老趙遵守客道乃翻身下馬。

    王不為笑道︰“上官無需多禮,此地並無下馬石。”

    堂堂官署大道之上確無下馬石,只長滿了齊膝高的荒草。老趙費時費力拍掉粘在官袍上的野草籽,皺眉問道︰“貴縣何故如此蕭條破爛?”

    道兩邊的東西廂房腐爛不堪,房子里也是長滿枯草,顯然常年無人居住辦公。更離譜的,縣衙大堂塌了半邊房頂。最最離譜的,今日並非休沐之日,進到衙門中卻不見一個衙役差人。

    “縣丞在何處辦理公務,貴縣何故如此敗落?”“貴縣”

    于詳眼尖,看見王不為官袍里的褲腳打著幾個補丁,重重咳嗽幾聲打斷了老趙的追問,也避免了主人家的尷尬。于詳本跟在老趙身後,當下策馬趕上幾步,對著老趙耳語道︰“人家是真窮,咱就別想著打秋風了。我估摸著一個大子兒也撈不著,這回就實打實為朝廷辦事為皇帝分憂了。”

    不想老趙听了這話便吼了起來︰“這倒好,湖廣軍奉詔千里迢迢地過來剿匪,兵部不撥銀子,陝西省不撥銀子、延安府不撥銀子,苦主也沒銀子。麼得餉銀,讓弟兄們喝著西北風去拼命不成!”

    老趙發飆自有他的苦處。把梁山軍這個異端放一邊不提,趙壽吉領導下的湖廣軍算是普天之下最體諒朝廷的部隊了,部隊開拔費也就是獎金,只是平時工資的2倍。換做別家,起版餉銀的三倍起。

    話說朝廷不是不給趙壽吉加班獎金。按朝廷規制,客軍跨省作戰的軍費由中央地方兩級籌集,應該由陝西省、延安府、甘泉縣三級地方財政支付大頭。只是這省府縣三級政府都苦哈哈,可不是哭窮,是真窮!銀子真沒有,白條要不要?

    王不為心驚肉跳地表示︰欠條現在就寫,馬上就寫。

    貧窮。貧者沒錢,窮者無官,甘泉縣兩個都佔了。

    在知縣被闖王高迎祥干掉之前,甘泉縣有縣無長長達6年之久。老縣長被殺之後,不出意外的話,沒個幾度春秋也補不來新人。也就是說,縣丞王不為必當常年以副代正主持甘泉縣大局。他這官也做得憋屈,干正職的活拿副職的錢。

    為何甘泉縣沒有知縣?誰不願意做官呢?那確實是因為沒有人肯來!甘泉縣,顧名思義有甜水,甜水就在城外一里處神林山麓,名為美水泉,當年由大名鼎鼎的旅行家隋煬帝賜名。問題是,除了這美水泉,全縣可就再無別處甜水了。你想,十年寒窗苦讀好不容易中個進士,外派當個縣委書記,哪個不想把十年學費連本帶利撈回來,誰高興到此黃土高原不毛之地來喝苦水吃粗糧。甜口人人喜愛,吃苦受罪,還是算了吧。能堅守陣地的只能是本地人王不為,也正是靠著本地人王不為本鄉本土的面子,一泡尿能從城東撒到城西的甘泉縣城里仍是有富戶願意慷慨解囊擺下接風宴。

    貧歸貧,必要的公務招待不能免,飯局設在了甘泉郡王府。好歹也是個郡王府,破落如抽上大煙的土財主家,堂堂郡王府連個暖房都置辦不起。上幾個大魚大肉便是當地最高規格的宴席。天冷,菜才上桌便沒了熱氣,從武昌繁華地來的趙壽吉和于詳都懶得動筷子。

    趁著席間小解的空隙,于詳向老趙說了句心里話︰“得了,人家怪可憐的,就當做慈善吧!”“此地為何貧苦,于某已然略知一二。”

    “沒水唄。”

    沒有水,工業農業齊刷刷完蛋,沒有工農業支撐,三產照例發展不起來,可不只能窮得叮當響唄。

    贊過趙軍門的真知灼見後,于祥說道︰“最主要的還是閉塞守舊。沒听那王不為還有那郡王口口聲聲縣令縣令,早在洪武年就定下規矩來只喚作知縣,此地二百多年舊稱不改,你說有多閉塞守舊。沒人帶他們玩,只能自個跟自個玩,能玩出什麼花樣就特麼見鬼了。”

    “既如此,那就...?”

    “老趙,咱就別劫貧了!”

    趙壽吉喝著摻了酒的水,在腌黃河鯉魚、白切豬肉、油炸小魚、爛炖羊肉、羊雜碎、烤羊蹄、燒豬蹄、肉夾饃饃、小蔥炒蛋八個大菜面前開出了真誠的淚花。

    甘泉郡王府最豪華酒宴只是湖廣中等人家的家宴,主人家怕被客人看不起,楞弄出一桌全葷來。老趙心里其實蠻酸楚,宴席上越沒有素菜就越能揭了甘泉的臉面︰怎一個貧字了得呀!

    再看,堂堂郡王府連個伺候酒席的侍女都不曾配備,就一個武夫模樣的親隨保鏢立一旁添酒端菜。難得,居然此人會說幾句施州土話,讓人听著無比親切。此人號稱十年前在施州見過于詳,當年雖不曾有幸瞻仰過趙總兵,但桅桿屯趙百戶的大名卻久仰啊久仰。

    于詳對此感覺挺好,跑這鳥不拉屎的破地方竟會遇見半拉老鄉。他嘴巴刁,桌上的菜太粗鄙無法下口,便扔下筷子有一句沒一句地和那位老鄉聊上了。這一聊才知道,這個郡王親隨居然還認識刀鳳蘭和林雲。只是此人居于閉塞之地渾然不知有施州大疫,不知刀家因瘟疫家破人亡,單傳獨苗刀鳳蘭已官至梁山軍東海艦隊政委,更不知昔日搶他飯碗的林教頭正是梁山軍委主席。

    于詳看此人孔武有力說話誠實,但因林雲之故落魄返鄉而錯失施州大發展,故而憐憫他運氣太差,乃萌生招攬之意。亦不管不顧在座的郡王意思,對他直言道︰“你李齊虎一身的槍棒武藝,何不投我湖廣軍中建功立業?”

    一個直接,另一個更直率。那李齊虎聞言半句客套話沒有,完全不去看主子臉色,當下里單腿跪下,拱手謝向老趙和于詳︰“小的願投軍,從此追隨將軍左右。”

    趙壽吉將李齊虎虛扶起,笑道︰“你可是個爽直)快腸)人子)。明日就來軍中點卯吧。”

    甘泉郡王一看這陣勢是完全把自己當成了空氣,臉色一陣紅一陣白,諂笑道“賀喜二位了。祝趙總兵收得個急先鋒,也要賀喜李護院投了個好前程。”

    老趙仰脖子把水酒喝掉,起身團團拱手唱喏︰“郡王,趙某感謝王府盛情款待。我是個粗人不會說好听的,接下來的事情麼,我不要甘泉縣一個大子兒!”

    老趙客氣,他哪里不會說好听的,他說的是世間最好听的天籟之音。甘泉郡王朱初三因為沒錢打點宗人府,朝廷不曾錄下他尊諱名字,甘泉郡王沒名字只能使用乳名‘初三’)和王不為感激涕零,當場迎風灑淚。

    “于詳,把地圖拿來!”老趙要當場兌現自己的諾言。

    于詳鋪開兩張地圖,一張是梁山軍繪制的陝北軍事地圖,一張是星際爭霸地圖截屏照片。趙壽吉借筷子當教鞭,對著地圖向朱初三和王不為詳細講解本次剿匪大計。

    陝北剿匪記是幾個結義兄弟給他編的劇本,有星際爭霸截屏照片為證,真正做到了圖文並茂、一目了然。其實呢,內中精髓仍是那‘狹窄通道堵路口’原理簡單卻屢試不爽。主打的一個四面包圍十面埋伏,不闕一。

    甘泉縣境內有個下寺灣,下寺灣有個丹霞地縫︰雨岔大峽谷。

    王不為納悶了︰“我縣確有下寺灣村,但我本鄉本土40載,聞所未聞那里有甚麼雨岔大峽谷。”

    “听我說。此處多有洪水沖刷而成的縱橫紅砂細縫,類同靖邊哨馬營的紅沙 ,峽谷地形極復雜,許進不許出。趙某打算將高賊趕進峽谷中,讓那3萬流賊啃石頭去!”

    朱初三猛然醒悟︰“將軍說的雨岔峽谷便是豹子溝啊!”

    于詳插嘴道︰“雨岔峽谷也好豹子溝也罷,叫法不同,總是闖賊就地伏法之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413章 甘泉雨岔大峽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413章 甘泉雨岔大峽谷並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