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一六一六

第193章 以九千歲之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凌小蟄2025 本章︰第193章 以九千歲之名

    魏公公為國操勞,加班值班乃是常例,基本是以大內為家。自家豪宅倒像度假別墅,難得回來一趟。今天天黑前他必須趕回家去,因為約了徐光啟在家小酌。

    酒菜不奢華,十來樣小菜里一半是照顧客人口味的松江菜。徐光啟對著雪里蕻爆腌四腮鱸和豆瓣酥吃了幾筷子,吞下一嘴的味之素。心中暗嘆︰可惜了了,北人飲食到底不如江南精致。

    主人魏忠賢,主陪當朝首輔顧秉廉,次陪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四人分主客席坐下。魏忠賢臉上的笑容可謂奢華無度,燦爛如彌勒,他先行向徐光啟敬酒,“徐大人言重,又蒙梁山宋人錯愛,我何德何能敢當此九千歲。”他心中十分喜愛這個‘九千歲’新稱謂,覺得萬分對得起自己的為國操勞無度。

    徐光啟糾錯道︰“應為九千九百歲。”

    魏忠賢呵呵笑︰“柴子進孝心咱家受了,他為咱家營造生祠之事卻萬萬不可。”

    徐光啟心中暗笑,笑魏閹恬不知恥,果然不幸被柴子進言中,輕飄飄便受下梁山發明的‘九千歲’稱呼,看樣子連生祠也要一並收受。“九千歲生祠亦為梁山土民動念而起,柴子進等五人順應民意,各自出資眾籌而來,下官只做些堪輿風水之事以敬九千歲。”

    草民發起,上下出錢,此事新鮮。魏忠賢願意花點時間打听詳情。听徐光啟娓娓道來後更覺得十分有意思,原來彼梁山五子本提倡世俗,從不吃齋念佛,不曾想到過以建祠堂來表達感恩敬意。自己生祠一事發端于民意,是梁山土民百姓听司治大講特講自廠公上台以來致力于富國強軍,于是萌生出為遠在朝堂的魏公公建造生祠的樸素情感來。而平台上五人愛民如溺愛子女,有求必應,倒是名副其實的父母官。

    “既為民意,咱家恭敬不如從命了。徐大人請。”魏忠賢再舉酒杯

    ,答應下梁山所奏為其營建生祠,等于接受了梁山和徐光啟的拜門貼,從此穿越眾和徐光啟就成為閹黨成員。這個名字十分難听,應為‘共和黨’,為反對東林黨,為保命,而自發結盟共和而成的政治門派,是在黨主席魏忠賢領導下代表皇家利益代表國家利益的先進黨派。

    “九千歲深受皇寵,敢打敢沖。柴子進言稱,廟堂江湖的內外敵人必將他等一干信盟污為閹黨,他請九千歲打出旗號曰‘共和黨、保皇派’旗幟鮮明地和敵人作堅決斗爭。”

    “哈哈,妙哉!就這麼定了。”魏忠賢拍案叫好,左顧右盼顧秉廉和田爾耕二人,“听到沒有,把保皇派、共和黨的大旗給咱家豎起來。”

    老徐暗贊柴子進的馬屁精準如其火炮快槍,他說得很對,想要為國用命為民請命,必須擁有權力地位,位高而言重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顧秉廉和田爾耕也跟上勸酒,表情誠懇凝重,過往的不愉快盡釋于杯酒中,喝了這杯酒,大家都是保皇派共和黨、一條船上的人了。

    魏忠賢借著酒性重重拍案道︰“咱家仔細听了徐大人巡視梁山的呈報,這這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真是能叫得響的。”魏忠賢指指席間兩個小弟,再拍自己胸膛,“我等必傾力助你革新軍工匠造,練新軍平天下,還百姓太平盛世。”說著不覺潸然淚下,“子先兄對咱家曾有些許誤會,咱家當真是委屈呀!國家者陛下家國也,魏某雖不才,卻知衛國方能保家,不似東林宵小那般置陛下置國家于不顧。不瞞諸位,你道陛下富有天下錦衣玉食嘛!可憐陛下御膳裁撤到三十道菜,二十三道是前幾日所剩餿泔,擺在他跟前的五六碗才是可下嘴的應時熱菜。皇家排場不可撤,皇家威嚴不可丟,當真是障人耳目罷了。宮里用度緊張啊!宮中的燈籠,蠟燭燒盡了集起來熔了再用,可憐陛下寢宮窗羅破了多時竟也無錢換新。魏某人確有貪腐,可是諸位,你們可知咱家所得都貼于宮中用度了呀!”

    朱由校的形象活像20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小k、包租婆門下的七十二家門客,出門西裝革履一身光鮮,家里有幾個大子只有鬼知道。此皇家內幕顧秉廉和田爾耕听過不止一次了,此刻卻如醍醐灌頂驚訝不已,繼而痛哭流涕捶胸頓足,自責臣子失職導致皇帝受苦受難。

    徐光啟大驚,頭回听說陛下的難言之隱,繼而認同了魏忠賢的貪而不腐。

    散席,魏忠賢將徐光啟送至客堂門口,輕輕扯了他袖口,“大人留步,咱家另有事相商。”

    會談不在堂屋,去了三進院的偏廳。

    在三進院里,總算看到了大戶豪宅的標配太湖石。尺寸偏小、造型無奇。一處的孔洞明顯被撞碎過,有修補的裂縫痕跡,跟南直隸東林黨人家的太湖石簡直沒法比。徐光啟太知道了,那些東林富紳踫到太湖石造型受損必二話不說棄之換新,哪會花那冤枉錢縫縫補補。

    偏廳里陳設簡單到可稱之為簡陋,幾張圈椅的扶手漆水磨盡,露出淡灰的木本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看此情形家藏不過九千金的寒酸家底,與新晉九千歲之尊貴渾然不搭。

    “不知子先兄喜何種樣茶?”

    原來此處常備龍井、松蘿、羅芥、虎丘、武夷五色茶中至品,徐光啟想到當下且應都是明前新茶,殊難得一品鑒,其中虎丘茶香味清淡不見得合所有人口味,取虎丘茶來喝不與人爭當穩妥些。

    話說大明朝五大極品茶中,虎丘茶身價並不因味淡而遜色于他,虎丘茶的母樹長于虎丘寺西山岩隙地,後因供不應求,僧房四周亦植茶。地方有司常以虎丘茶饋遺大吏,寺僧不堪其擾,索性刈除茶樹或任其荒蕪,致使虎丘真品不易得。寺僧難免摻雜其他葉子制成“替身茶”,除非精鑒家實難辨真偽。虎丘茶難于保鮮不能久貯,稍過時便全失其初味。因其珍稀,飲虎丘茶要放在宜興小茶壺里品飲,因宜興紫砂壺氣孔多,可更好地保持茶的色香味。

    侍女奉茶上來,果然用的宜興紫砂壺泡的茶湯,接著從櫃子里取一個錦盒出來,打開盒子,里頭裝的乃是沉香。魏忠賢叫住侍茶的婢女,“虎丘味淡,你若燃沉香便壓了茶香味。”

    不經意中又是虎丘茶又是千年沉香,又是沉香之香與茶之香不兼容,原來你魏府偏廳是敗絮其外金玉其中啊!原來你九千歲不懂詩書卻很懂生活麼!徐光啟不禁松了口氣,到此好歹不必為九千歲的清貧守拙鳴冤叫苦了。

    松江離虎丘不遠,徐光啟有幸喝過幾年的正宗虎丘茶,一口品來知道喝到的乃是真品,不由連連感謝主人家的熱情好客。屏退專事茶道的侍女,魏忠賢親自為徐光啟斟了茶,不去主座隔著茶幾坐下,未開言先落淚,慌得徐光啟急忙離座謝過。

    魏忠賢先躬身拜了,“徐公,此地只你我二人不必虛言,世人對咱家多有詰難,我老魏是忠是奸,老天爺自有公斷。”

    徐光啟慌忙又起身還禮,嘆道︰“難為廠公了!子先理會得。”

    “先前多有罅隙,實是魏某無知,望乞恕罪。”魏忠賢不知從何處攤出本《徐氏庖言》來,“公此書所言皆事實雄辯,咱家再向你賠罪。”

    《徐氏庖言》是年初刊印的徐光啟軍事論著,在書中對閹黨彈劾他的‘孟浪無對、騙官盜餉、誤國欺君’等不實罪名進行了答辯。見魏忠賢悔過之意誠懇,徐光啟大為感動,三次起身還以揖拜,“既往之事過眼雲煙,九千歲休要再提。”

    “公莫再呼我九千歲!折殺咱家了。陛下恩準擢你為禮部左侍郎,你我互以官職相稱,我喚你侍郎,你喚我廠督如何。”魏忠賢再為徐光啟續來茶水,“侍郎大人兼任河南道監察御史去編練新軍,戶部沒錢,我這廂取家私十八萬兩贈與大人練兵,指望大人能練出梁山軍這般的強軍。”

    徐光啟大喜過望,四次離座,恨不能頭踫膝蓋深深作揖,“子先謝過廠督,廠督大義日月可昭。只是下官恐要辜負了廠督,子先料定新軍假以時日或能戰,但不及梁山軍戰力之一二成。”

    “哦,願聞其詳。”

    魏忠賢皺著眉頭听完徐光啟敘述一遍、講解一遍、引申一遍,徹底明白到差距不光在‘科學技術’上,差距是全方位的。幸虧梁山有意投靠,如果站到江南士子陣營心系東林勢力,國事則糜爛不可收拾矣!但有一事不明,梁山所作所為與東林巨賈大商如出一轍,何故要親皇黨反東林。

    徐光啟微笑道︰“梁山宋人自十萬軍民崖山投海,伶仃洋中痛定思痛,國富兵不強,是為砧板上肥肉任人宰割,欲復漢唐國威遠播非富國強兵不可。柴子進原話道︰中華歷朝歷代歸根到底亡于國庫空虛,亡于財稅枯竭,我大明藏富于民的路子走歪了。”“我徐子先恨啊,恨東林士子鼠目寸光貪婪無度。”

    魏忠賢詫異于眼前這個原東林黨的同情者立場之轉變,一趟梁山之行後竟被洗了腦,簡直脫胎換骨了。于是順勢擊案怒道︰“何止貪婪!想我先皇屢遭其辱,而今陛下政令不出京城,朝堂上東林孽黨抱團屢屢抗旨不尊,陛下令我懲治了,地方上東林黨徒卻陽奉陰違。東林不除大明將亡。”接著將一壺極品虎丘茶當農夫山泉瓶裝水大口喝干,“依公之見,梁山能否一用?”

    “可堪大用!”

    “好,咱家正有此意!”

    徐光啟走了,內室里走出個端木賜來。魏忠賢微微揚手,“坐。”端木賜不敢坐,躬身抱拳致謝。魏忠賢稍覺不快,“在我家中就不必客套了,端木老弟,你剛才可都听見了?”

    “回廠督,都听見了。”

    魏忠賢‘嗯’一聲,招呼端木賜坐下喝茶,邊喝邊說。

    “小的在梁山的幾日因在明處,未敢與廠衛暗香接頭,倒是梁山行事並不避諱,公開讓我等觀看其軍演。”

    “軍演?”

    “就是其梁山軍操練演練。”

    “戰力究竟如何?”

    “回廠督,徐光啟言他之新軍或有其一二成,小的便說恐一成也難。其軍所操一六步槍,乃是適合單人使用的子母銃,形制與當年趙士禎所制掣電銃接近,槍管內刻蝕膛線,五發子銃一體裝填于槍身彈倉之中。尖頭筒狀子銃喚作子彈,使用秘方火藥,威力強勝鳥槍百倍。兼有三式火炮,迫擊炮、火箭筒、山炮有時又叫野炮步炮,發射尖頭筒狀開花彈喚作炮彈,爆開的破片可傷及周圍5米,人畜皆成齏粉。”

    “慢。”魏忠賢抬手打斷,“啥是5米?”

    端木賜怕說不明白,索性以腳尖為中心跨大步走出六步,再走了個圓,“此梁山度量衡,一米合約三尺。方才我走的圈內為炮彈傷及處。”“前朝趙士禎言‘我中國不肯精工耳,非不能精工也’你的意思,此話對梁山的步槍便不靈了?”

    話說萬歷朝的軍工大牛、大明火器大神趙士禎發現軍用正版鳥銃性能尚不如民間盜版,後者行銷日朝南洋歐洲,廣受客戶好評,故而感嘆明朝軍工粗制濫做,直言抨擊官場腐敗。現在這事就不一樣了,端木賜直言相告︰這份作業抄不了,朝廷無法加以仿制。16式槍零部件加工、火藥配置都是朝廷目前技術能力無法企及的高端制造。光一個彈、藥一體定裝,就兵部那些尸位素餐的王八犢子,八輩子都搞不定。

    “廠督,依我看得梁山軍三千虎賁足可安天下。”

    喜歡大明帝國一六一六請大家收藏︰()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193章 以九千歲之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193章 以九千歲之名並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