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一六一六

第140章 新人們的才藝展示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凌小蟄2025 本章︰第140章 新人們的才藝展示

    谷子把半個頭縮在被窩里,耳朵架起天線,听取樓下吵成一片。紛雜中饒是一個字都不敢漏掉,上下牙關把手指咬出深深的牙痕來,她很緊張,因為能不能嫁出去今晚就會見分曉,因為大哥指天發誓說這次吵架非得吵個結果出來。

    夜談會,不,夜吵會從梁山婚姻制度開始。起因是曹少再次大鬧︰再不結婚,谷子出家當尼姑他去當和尚。鉗工牢記曹少的提示︰這個世界上有明偷暗搶之說,所以明里、在膠皮面前勢必反對多妻制,嚷得最凶叫得最狠表現最堅決,“堅決打倒封建殘余,我們要樹立尊重婦女保障婦女權益的新風尚。”

    曹少贊成一夫多妻制,但礙于樓上有谷子在旁听,故言辭不能過于犀利,而且得盡力往維護社會和諧政治穩定的大道理上靠。泰森牢記曹少的重托,態度決絕,能擺平後宮說明你這方面能耐大,這是男人最需要維護的尊嚴。鰥居多年的瀟灑在這方面一直靠打游擊打手槍解決,以前年富力強,現在叫做老當益壯,他有心贊成多妻制。言稱梁山不是割據政權,大明律沒規定不能討小老婆,梁山若私定刑罰形同作亂,私設公堂的罪名可不小。

    內部來說,趙壽吉一妻一妾一野花,他是半個梁山人可以不算數。老潘呢,懼內出了名的潘嘉園于年初終于敢造李冰的反,揚言要娶干兒子的妹妹做小老婆,目前尚止步揚言中;房安東10個老婆;胡燈2個;于祥最近成功把在學校里勾搭上的妹子給轉了正,此師生戀傳為一時之美談。梁山眾里娶小老婆的人為數不少,如果施行一夫一妻制這些人怎麼辦?難道讓他們休妻?瀟灑的分析有根有據有禮有節。最後統一意見︰不鼓勵多妻制。

    甚好。女人听著好听,男人目的達到。套用法國人常說的︰這就是生活。

    男人們各自憧憬未來美好生活,無人說話。

    “還有個事,畜牧場遇上麻煩了。”膠皮打破沉寂,提出議題。

    樓上傳來谷子的清咳。“啊,東扯西拉把正經事給忘了。”曹少嚷道︰“說那麼多等那麼久,我的婚事你們到底怎麼說!”

    鉗工道︰“我也向慧芸求婚了,我們可以辦個集體婚禮。慧芸,你說呢?”

    膠皮羞紅半張臉,“同意。”

    她想含糊省事,曹少偏要刨根問底。“你同意鉗工向你求婚,還是同意我和谷子結婚,必須說清楚,必須的。”

    “都同意。”

    “耶”。曹少與鉗工擊掌慶賀。

    瀟灑一直在鼓搗著電腦,“呵呵。找著了!”把暴風影音音量調高,“紅包沒有,送歌一首以示慶賀以資鼓勵。”

    這是首新歌,沒听過,歌曲唱到︰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想你時你在天邊,想你時你在眼前,想你時你在腦海,想你時你在心田。

    寧願相信我們前世有約,今生的愛情故事不會再改變

    寧願用這一生等你發現,我一直在你身旁從未走遠

    婉約柔美的歌聲中,鉗工把心愛的老姑娘輕輕摟住,倆人的身體隨曲調緩緩蕩漾。谷子也從樓上走下來依偎在大哥懷中。瀟灑自己也被歌聲打動,尾音還在便重新放了一遍,忽感喜從中來,喜悅中又帶三分傷感。眾人陶醉在詞曲中久久不能自拔,歌曲結束許久之後才慢慢醒省過來。

    曹少品著歌詞說道︰“這是個新歌,瀟灑你從哪兒淘來的?你偌大歲數也听流行歌曲。”

    “和你們在一起我越活越年輕。歌名和作者不詳,應當是我清華校友寫的歌。”

    “你們清華不是留美預備班嗎,總算有才子肯為國效力了。”

    鉗工跳起身把自己櫃子里的藏品拿出來獻寶︰口琴。他當年在校園里是教工口琴演奏團的領奏員,穿越時把陪伴多年的hohner口琴隨進行李,16年大水把他的和萊口琴沖沒了,前些日子他給自己又做了一只,用材款式多具復古風格。鉗工把琴捏在手里,“給大家演奏《夏日里最後的玫瑰》。”

    都看過西德老電影《英俊少年》,曹少依稀記得,當年讀小學時學校特意借來大客車組織師生去縣城看的,片子里就有這首歌。旋律很熟悉,直到今天听鉗工說了才知道這首歌叫做《夏日里最後的玫瑰》。他情不自禁隨曲調哼唱‘啦啦啦啦啦啦’,感覺這輩子沒白活,活得有滋有味有喜有悲有回憶也有憧憬。一個人有懷舊的資歷和資本,真好。一個人有對未來的期許和展望,真好。

    泰森嘆道︰“可惜沒有手風琴。”

    鉗工听到在座的有知音,喜出望外道︰“你會手風琴!這麼多年沒听你說過。”

    這個,曹少可以作證,泰森不僅會,拉得還不錯呢。當年泰森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前的運河橋上拉手風琴,一曲《 a vase d"aeie》曲畢,腳下硬幣鈔票能盛滿半個帽子,那些不知緣由的游客們以為這個亞洲人在臨街賣藝,贊其手法快琴藝高而不吝行賞。泰森的手風琴是向荷蘭人學的,到後來他的師傅也自嘆不如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我和教我琴的荷蘭人師傅在丹拉克大街面對面比試,看誰的听眾多,誰的帽子里錢多。結果我半個小時掙了200歐,我那個師傅才30多個硬幣。哈哈,哈,有意思。”泰森說得高興,笑得開懷,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屋子里卻又沉寂下來。是啊,後世往事不要再提,會勾起無限回憶,會引出無比惆悵。

    公元2001年4月,柴子進胸佩大紅花站在主席台前接受總裝部嘉獎,他參與a200火箭炮的研制工作,立了大功,被授予二等勛章和五一勞動獎章。射程達350公里,射程內誤差小于10米,精度與近程導彈相媲美的a200遠火研制成功是他事業達到巔峰的標志。那時的他才35歲,正當英年!

    瀟灑定定神,笑著打破沉寂,“沒想到我們中間多才多藝的文藝積極分子還挺多。”

    膠皮含情脈脈向鉗工,“沒想到,真沒想到你口琴吹那麼好。”

    鉗工低頭耳語,“不知道你吹簫的本事好不好?”

    “我警告你,以後少跟曹少混。”

    曹少听見膠皮說他名字,問︰“什麼啊?”

    鉗工說,“你也表演個節目。”

    谷子來勁了,“大哥也來一個。”

    “哈哈,就當婚慶上新人才藝展示。”曹少不推辭,把本事抖出來,“新郎官給你們唱個黃梅戲。”

    鉗工拍手叫好,“夫妻雙雙把家還,好听。”

    切!滿工對唱,爛大街的段子顯不出曹某人的本事。

    曹少小時候在膠皮家里跟著膠皮的老媽唱了成千上萬遍的黃梅戲《小辭店》選段《對花》,不夸張地說︰爛熟于胸。“膠皮,來,聯袂出演小辭店《對花》。”

    膠皮反手虛掩口鼻,羞澀又大方地和曹少一起站到中間。“正式演出前我把背景先向大家交代一下。一多你注意听,你不是向某人打听過我家庭情況嗎。我媽媽安徽潛山人,潛山現名天柱山,《孔雀東南飛》的發生地,黃梅戲的發源地,我媽打小是嚴鳳英的超級粉絲小迷妹。60年代三年自然災害時,她逃荒到了上海鄉下,嫁給了一直討不到老婆的我老爸,我老爸左眼殘廢,年輕時燒石灰不慎被燙瞎的。我媽最喜歡看朱時茂叢珊的《牧馬人》,看一次哭一次,說電影演的就是她的事。”

    泰森指著鉗工喊︰“老項,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開金口,等會兒我給你送來。”

    膠皮交腿半蹲豎起蘭花指,“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丟下一粒籽…”曹少擺pose,手指地上,“發的什麼芽。”

    倆人配合默契,唱詞順暢不結巴,想必是操練過無數次的。眾人大聲叫好,唯鉗工見自己老婆與別的男人珠聯璧合大唱情歌,心頭有些復雜。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有幾分道理哦。

    唱歌跳舞這玩意兒最講究氛圍,獨角戲唱不起來,而飯桌上你一句我一句的最是嗨,很容易把人的興致和情緒哄抬起來。嫉壯慫人膽!喝了一肚子酸醋的鉗工便不怕獻丑,又是拍手又是跺腳讓眾人閉嘴听他說話︰“我一個川娃子不會川劇,偏就喜歡你們上海的越劇,《十八相送》範派小生雖然唱得不好,也算是範瑞娟老師的鐵粉吧。”“慧芸,會唱《十八相送》不?得是傅全香老師的花旦。”

    鉗工這回可真是在膠皮跟前露了大臉,難為他之前從來沒有談及自己會吹口琴會唱越劇。如今便是晴天霹靂一聲驚雷,你個郫縣川娃理工直男竟然還會唱越劇?驚到了!因為膠皮知道鉗工絕不是在吹牛,越劇經典劇目《十八相送》或許很多人知道,但能知道範派小生和傅派花旦的絕非等閑之輩。

    “越劇是用浙江嵊州話來念唱的,不是普通話也不是四川話更不是四川普通話哦!”膠皮試圖提醒鉗工越劇是流行于浙江上海的地方性劇種。

    “吾曉得滴。剛開始麼完全是嵊州口音,後手來到了上海麼,吐字發音融入滬語,再後來就越來越趨于越語文讀了。”

    听到這話膠皮放心了。沒認真深入研究過越劇,說不出這麼專業的話。膠皮向曹少笑笑,得到了後者鼓勵的眼神。

    曹少改行當主持人致辭︰“上小學時學校文藝演出,你家膠皮和同班女生的《十八相送》連續三年的壓軸大戲。”

    膠皮再問︰“你真的會唱?”

    鉗工甩了個不存在的水袖,“二胡拉起,板鼓敲起。”

    膠皮樂呵呵展了展透明牌的折扇︰

    書房門前一枝梅

    樹上鳥兒對打對

    喜鵲滿樹喳喳叫

    向你梁兄報喜來

    鉗工︰

    弟兄二人出門來

    門前喜鵲成雙對

    從來喜鵲報喜訊

    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男女聲對唱尼瑪就是好听。大家鼓掌,手掌都拍紅了。大家跺腳,要把房子震塌。

    膠皮︰你我鴻雁兩分開,問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鉗工︰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問為何來

    膠皮︰要是你梁兄親未定,小弟替你來做大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鉗工︰賢弟替我來做媒,但未知千金哪一位

    膠皮︰就是我家小九妹,未知你梁兄可喜愛

    鉗工︰九妹與你可相像

    膠皮︰她品貌就像我英台

    鉗工︰此事多謝賢弟來玉成

    最後一句最經典,泰森和曹少都知道,于是跟著膠皮一起唱吼)︰梁兄你花轎早來抬

    谷子是音樂細胞組成的人,樂感好得嚇死人,從頭听下來這會兒就學了個七七八八,笑哈哈地祝福鉗工和膠皮︰“梁兄你花轎早來抬。”

    《十八相送》是越劇經典折子戲,所謂經典,如莫辛納甘步槍一樣是容不得你輕易改動的。可這經典曲目被套上流行元素的帽子搞出來眾多簡版,簡單是簡單了,可也把真正的精華內涵給始亂終棄。創新不是胡編亂改,改編不可隨心所欲。曹少認為鉗工身為川娃子外地人終究還是流于形式不能免俗,唱的是網上最盛行的電子配樂的方雪雯、嚴佳的簡配版本,少掉了全本最精髓的唱段,範瑞娟演的梁山伯所唱‘離了井又一堂,前面到了觀音堂。觀音堂,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隨後傅全香演的祝英台唱‘觀音大士媒來做啊,我與你梁兄來拜堂’。

    拜堂成親生兒育女,想得多美!結果呢,連情人都沒能做成。想得越美結局越慘,這出愛情悲劇才越好看。

    不過曹少才不會出手指點,教會徒弟沒師傅。他打算尋個機會露一嗓子,叫越劇發燒友鉗工匍匐自己腳下,百般臣服萬般馴化。

    喜歡大明帝國一六一六請大家收藏︰()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140章 新人們的才藝展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140章 新人們的才藝展示並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