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瀟灑特意帶了把自產自用的鋼刀當樣品,再扛了袋玉米面來到桅桿屯。把來意一說,老趙先不給出答案,直說此事關鍵落子在于鋼口好不好、刀口快不快。當下親自操樣刀做過試驗,于是百分百肯定完勝施州衛現有裝備,簡直能甩出幾條街。
他非常滿意,笑呵呵道︰“老哥哥我早有此意,你等不過來我便要過去說此事。放心大膽做,萬一哪個不長眼的土官敢黑吃黑,我自出面擺平。”
口氣有點大,百戶官擺出了萬戶侯的譜。出了事趙百戶肯定擺不平,還得去求隔壁何知府出手。瀟灑按下不表,追問道︰“販賣兵器究竟犯不犯法?”
可笑的問題引來趙壽吉哈哈大笑,笑瀟灑拎不清。犯法不犯法,光《大明律》說了不算,光老爺說了也不算,是由大老爺對《大明律》的吃透理解說了算。條文是死的,老爺的腦子是活的,老爺判你無罪有罪也無罪,老爺判你有罪無罪也有罪。要不然古往今來哪來的那麼多逍遙法外哪來那麼多冤枉鬼叫。接著劃出重點︰施州衛土司之間常有互毆,兵器損耗極大武器需求極大。施州衛人民都知道的,房安東那廝苦于裝備不足且遭武器禁運,被隔壁唐崖欺負得沒脾氣。此去巴東定能賣上巧價!
巴東司的情況瀟灑一清二楚,當下點頭稱是,“此去給房安東雪中送炭,他定不會告發。”此時摁下的疑惑再度浮出,又行追問道︰“大哥你莫非有什麼好事瞞著我等。”
老趙笑逐顏開道︰“稍有些風聲眉目,其中變數大,不敢多言。”
“哈哈。”呵呵改哈哈,“如此便恭祝大哥順利拿下!”
回去的路上,泰森和曹少覺得方才在桅桿屯你瀟灑和老趙一來一去心有靈犀的,追著瀟灑說出個所以然來。
瀟灑只得交代︰“我猜老趙八成要升副千戶了!”
泰森大喜,“那好事啊,大好事,衙門有人好發財哩。”
女人最善變,膠皮聞听巴東經濟發達商品豐富,施州城有的他有,施州城沒有的他還有,于是一改之前態度自告奮勇做了副隊長。貿易隊正隊長由曹少擔任,老潘和李建軍押鏢,再抽5名身強力壯的梁山眾做苦力,捆上腰刀、鐵槍頭選個黃道吉日推著獨輪車向著巴東進發。早年的路引制度由于阻礙商品經濟發展已名存實亡,路上既無關卡自然沒有官軍盤查。也無強賊剪徑,熟悉施州治安情況的老趙說了,施州匪霸三五成群超過幾十人的就是惡霸中的巨無霸,應無土匪山賊惦記上梁山商隊,壞人不笨,劫道全副武裝的軍火商要蝕老本送老命。
路上無話,篤悠悠走了2天,到達巴東司城野三關。
巴東打仗的不行,做買賣一只鼎。
穿越眾最熟悉的土司當屬鄰居沐撫,其勢力在施州衛大小土司中公認排名第十屬第一集團老末。沐撫好比後世的北棒,表現為軍力強盛經濟疲軟,司城里連條像樣的街市都沒有。巴東真就是‘頭頂一塊布’,錢多鋼少受氣包。司城野三關的東西巷中心商業街約一里半長,青石板鋪路五彩鵝卵石瓖邊,街道兩側設計有石砌排水溝渠,市政建設很是先進完善。店家林立酒旗飄揚,兩邊商業建築高聳且屋檐寬大把陽光都給擋了,顯得街道狹窄昏暗。下午兩點,有店家把門面上了半邊門板以示午休打烊,幾家茶水點心鋪子里人頭攢動,男男女女坐里頭享受著穿堂風的涼爽,喝茶吃點心是假,交頭接耳打情罵俏是真,一派社交寶地之傳神。
趕了半天的路,大家腹中饑渴身體疲乏,挑了家煙火氣濃郁的茶點鋪子進去坐下歇腳。跑堂的認不出誰是買單的老板,用土家語問一個隊員點單。隊員請示領導,曹少讓他請示膠皮並告誡他在公眾場合別忘了大力發揚女士優先的紳士風度。
跑堂的立刻換漢話不愧為商業重鎮,茶館伙計都掌握了外語技能)問膠皮是不是梁山寨人,繼而大談昔日柴子進先生在巴東結下的好人緣,他的兩個兒子均曾拜于柴先生門下,他一驚一乍的樣子似乎瀟灑對這家人有再造之大恩大德。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說過,中國人的社會關系是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向外擴大,此學術觀點在這名巴東商業從業人員身上得到了有力論證。從與柴子進的親密關系這一石頭扔到水里激起的圓心足足向外擴出9個圈,9個到店的梁山客都成了他的親朋好友,親友登門,做主人的應當好生款待。他慷慨地決定在自己權限內茶點7折供應梁山商隊,那熱乎勁讓人大有賓至如歸的好感。只曹少又犯了他的懷疑主義毛病,以他後世參加旅游團在全國各地受騙的經驗友情提示眾人店內吃食均未明碼標價,特別針對湖北佬九頭鳥的甜言蜜語不可輕信。膠皮不以為然,勸他莫要不分時間地點濫用過往經驗尤其不得無端污蔑明朝好人。
這里是明朝土家茶館,供應土家油茶宋以前的煮茶)、客家漢族)清茶及幾色果脯蜜餞瓜子糕點。茶點填不飽肚子,膠皮懶得換地方另尋飯館,就請店家幫忙上些合渣和點心。跑堂的說舊友來訪乃是喜事,願把自家廚房的新鮮果蔬做了款待貴客。看情形這位兄台絕非伙計,因為伙計沒有義務用花言巧語攬客,此人保準是親臨前線的店老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老板建議上一份大鍋合渣,每人一碗加料不加價的油茶湯,如此管飽。他夸耀他小店的油茶尤其值得一提。小店油茶用料考究制作與眾不同,選用生長在雲端里的高山茶葉、施州城里過來的特級粉絲、新鮮曬制的黃豆等物用非地溝菜籽油炸過,加足日耳曼咸蹄膀肉丁、豆腐顆和你們的)梁山玉米泡,佐以蔥花、姜末、炒米,摻上燒沸的油湯,吃起來滿嘴流香過口不忘。老板口才極好,大家從他的口風里已吃到爽口清香的巴東某小店特色油茶湯,紛紛表示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嘗。
“得 ,客官稍候!”老板甩出搭在肩上的抹布將長條桌抹出幾平方的油光 亮,安排客人就座,順手將抹布擦了把額頭上的汗,表示他剛才擦桌子擦得賣力乃至額頭生汗,放大嗓門傳聲到後院廚房準備食材抓緊下鍋。這套把式把客人們看得也是醉了︰店家,您肩上這灰色布片到底是抹布呢還是汗巾哩?
曹少听著老板的推薦刺耳, “怎麼他家的油茶里還有日耳曼咸蹄膀!”
膠皮道︰“定是普魯士傳教士帶來的家鄉美食。”
東西果然好吃,結賬時價錢也好。飯錢打了7折後,老板笑呵呵躬身賠笑著開口要價83文,這家店果然是鐵打的算盤與眾不同的飯。以物價最貴的施州城內飯館作參考,一鍋合渣帶18個小料盤最貴12文,油茶一大碗3文錢,兩樣一起踫到天花板39錢。
曹少以此鐵的事實向膠皮證明自己的正確︰“我就說吧,不相信我挨宰了吧。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老板的漢語水平可不低,听得懂成語,不高興了,他的不高興表現為更加燦爛的笑臉和更加彎曲的腰身,強調說價錢就貴在別處吃不到的日耳曼咸肉上,該食材坐大海船遠涉重洋又換江船乘風破浪再乘大車輾轉官道而來,頗費物流費買路錢。膠皮拿出後世逛街時討價還價的本事與老板糾纏,老板擋在門口翻來覆去訴苦說小店本小利薄實價實銷,他也要養家糊口的。膠皮拗不過只好數了80文錢排在櫃台上。丟下話來︰“巴東版龍門客棧,男版金瓖玉。”
這回漢文化淵博的店老板徹底抓瞎,把罵他的話當成了金子美玉開開心心收下了。一干人吃飽喝足,出了黑店不知行將何處,正要向店老板詢問,前方傳出叮叮當當打鐵的聲音。
曹少現在心情愉悅,可笑可不笑的事都能引來他開懷大笑,這次被他嘲笑的對象是靠在鐵匠鋪牆上的兩把刀,次的是鐵皮好點兒的叫做鑌鐵。店里頭爐火上在打的鐵作也都是兵器,這可不是鐵匠鋪,分明是兵工廠了。看起來巴東軍工是外包民企的,整個軍工能力比後世印度阿三應好不到哪里去。這讓曹少自信能將帶來的貨賣個好價錢,把被坑的飯錢數倍數十倍掙回來。
令小的們把自家的貨亮相出來,就碼放在巴東兵工廠門口。這麼做多少有點挑釁的味道,但店里頭的鐵匠並未出來干涉,只停下手里的活交頭接耳一番又奮錘干活。下午三點鐘,人們午休結束,街市上人頭多起來,經過兵器攤位時如避瘟神般快步跑開,有膽大之人過來看上一眼也僅僅是看上一眼,且一言不發匆匆走開。
肯定是誤會了,巴東人民以為是來砸兵工廠的場子。那就吆喝起來,做個活生生的廣告玩一把楊志賣刀。
鉗工造的刀乃正經鋼刀,鋼口好,機器開的刃要比人工打磨的細致鋒利,為省人工沒有安刀把配刀鞘,是為裸刀。
“看一看瞧一瞧嘍,梁山產鋼刀鐵槍優惠特賣嘍。”
吆喝聲引來些看熱鬧的人民群眾。好,終于等來了眾目睽睽。潘嘉園隨意取出柄直筒刀,用布纏好刀把,李建軍將碗口粗的木樁置于街心,老潘持刀連劈4刀將圓木樁輕松削成木板。李建軍兩腿站個弓步,直雙臂將木板挺在身前,老潘換桿長槍在手,悶吼一聲挺槍刺去,槍頭扎透十許厘米厚的木板停在李建軍鼻尖前。看熱鬧的發出陣陣贊嘆,有人驚訝鐵槍的銳利也有人驚奇槍手的槍法犀利,更多人則贊許李建軍泰山崩于前而眼皮都不帶眨的迷人氣質。
曹少也不問店家同不同意,徑直拿了把鐵匠鋪的成品刀與老潘對砍。幾番交刃踫撞,巴東的刀被劈出十幾個大豁嘴,宛如鄉下老農那口外凸內凹可橫著通風的破牙板,而老潘手里的梁山鋼刀只淺淺幾個小鋸齒,兩相比較優劣頓現。待舉刀向路人展示效果後,二人再使出力氣兩刀相磕,巴東刀斷為兩截,梁山刀安然無恙。這會子人群由衷驚嘆起梁山寶刀削鐵如泥。一片意猶未盡的喝彩驚嘆中,終于等來了正主現身。兩隊長矛兵夾雜幾個刀盾手列隊街市兩端,將圍觀百姓盡數驅散,把軍火販子們堵住前後去路。
“精瘦漢子,你的刀敢賣于我嗎?”為首的漢人打扮講漢語,這年頭知識分子吃香,凡識幾個字的漢人常被土司們高薪禮遇。
“我若不敢賣,來你家寶地作甚。” 曹少說著將手中刀輕描淡寫地甩向幾步開外的雨篷柱子,隨手一揮下刀鋒便嵌入寸許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好刀!”
還沒買就叫好,這人豬頭呢。豬頭姓錢,官居巴東宣撫司正九品知事,且稱呼買主為錢知事。錢知事只對帶來的20把刀感興趣,其余矛頭和三稜破甲箭頭屬于搭賣性質。
曹少獅子大開口︰“不二價,2兩銀子1柄,只收銀子不收銅錢!”
“二兩銀子!兄弟你可知當下銀子行情!”“兄弟,武昌鐵市上售賣的上好倭刀也止一貫又七百文。”
“不知。我只知我的刀1個能打10個。”
巴東武力值草雞的最重要原因是武器裝備低劣,尤其缺少戰刀,打起仗來十分吃虧。錢知事不再言語,細細查驗了刀口,忍不住用拇指試刀刃,輕輕抹過,手指即被割開。把手指含在嘴里啜了口血,不禁又喝了聲彩︰“好刀!”
20把裸刀連同10個矛頭50個箭鏃,以52兩現銀之巨款成交。
曹少強忍狂喜,臉上還要裝出無辜︰“再給點吧,來貴地路可不好走。”
“下回自去你家提貨,不勞大駕。你梁山有多少我要多少。”
事到如今膠皮也開竅了︰“錢知事,我家的刀鋼口好,施州各地競相爭購…”
錢知事冷冷一笑,吩咐手下將新購得的50枚箭鏃拿去熔了。此事令人一知半解。一知者,這位錢知事是在用行動讓膠皮明白一個事理︰箭鏃于巴東無用,52兩銀子只買你家二十裸刀十個槍頭,就別一漲再漲了。半解者,為何棄弓箭不用,使用遠程武器打仗他不香嗎?
喜歡大明帝國一六一六請大家收藏︰()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