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夫子說時間像流水,其實時間更像會飛的野馬,留神與不留神都不曉得時間都去了哪里。
樹木爆出新芽,大地呈現養眼的新綠,和煦的太陽照在脖子里暖洋洋,風吹在臉上已不覺冷,已到春耕的好時節。愛馬仕圍巾顯多余了,膠皮把羊絨圍巾卷起塞進口袋,閉目仰鼻深深吸口混合著花草泥土氣息的優質空氣,再把馬尾辮解開,好讓鐘愛的長發根根發絲都能好好享受這充斥著負離子和硒元素的潤澤。
穿越前準備工作針對性較強,對于山西干旱的自然條件千挑萬選出適種的高粱小麥紅薯玉米土豆種子量大管飽,雜交水稻種子較少,所以第一季的春耕沒有條件規模化試種雜交水稻,只能試水老趙給的單季稻稻種。
膠皮主持春播誓師大會,站上風口揮手號召︰“明革全體委員們、同志們,想當年由于日寇的野蠻進攻和國民黨的包圍封鎖,面對異常嚴峻的考驗,毛澤東主席發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號召,號召解放區軍民開展大規模生產運動。我們要成為新一代的359旅,在我們的腳下將出現施州衛的南泥灣。大家下地干活嘍!”
四個觀眾老爺稀稀拉拉鼓過掌,他們只想做觀眾老爺立志于當吃瓜群眾,讓膠皮沒想到的是瀟灑居然也覺悟淪喪參與其中,表示家里那麼多金條,隨便拿點出來雇些沐撫司的老把式過來種地豈不更好。教員的話都不敢不听,自己更是多說無益,膠皮奮起千鈞棒揮舞鋤頭實施驅趕,男人們被逼無奈只得不情不願卷起袖管褲管在希望的田野上插下幼苗。
種田不是人干的活。鉗工下地三小時被山螞蝗吸掉了100血,另有突發的觸目驚心,在溝渠邊挖引水溝時見到許多尖嘴的小螺獅不會是釘螺吧!他頭皮發麻,大呼小叫著‘瘟神來啦’完了觸電般跳腳逃離。隨著鉗工被假釘螺嚇跑,本次學農活動就此結束。余暉中,膠皮扛著鋤頭走在隊伍最前,“日落西山紅霞飛,預備,唱!”眾男人齊聲吼︰“農民種地戰士打靶)把家回把家回。胸前爛泥映彩霞,杯具愉快)的歌聲滿天飛…”括號里的原文唱詞不合群,自然是不知變通的老實人鉗工所雲。
膠皮摘一朵路邊紅色的野花插在了鉗工的紐扣洞上,“鉗工同志,經矬子里拔將軍,我代表組織授予你今天的勞動積極分子稱號,希望你再接再厲不負組織的期望,在今後的生產勞動中再創佳績。”
鉗工撓撓頭,“嗯感謝長官栽培,願為領導效力,發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鉗工同志,我有責任向你嚴肅指出,你越來越像曹少了,你以前是個多好的同志,一心一意干革命,敏于行訥于言。現在呢,把輕佻當幽默、把耍嘴皮子當詼諧,很粗俗很又粗鄙!革命的干部,要把黑染成紅,怎能先被染黑呢。”
女人笑點低,膠皮被新學的不怎麼俏皮的俏皮話先把自己給逗笑了。
哈哈哈不對,姑娘的笑聲怎能用‘哈哈哈’來形容擬聲,應當是‘咯咯咯’。‘咯咯咯’爽朗好听的姑娘的笑聲魅力四射張力滿滿,激發起鉗工追求美好愛情的核動力。
‘我要給慧芸寫個情詩’,鉗工低頭邊走邊醞釀著,‘有了!’
幸福的熱望在青年心頭燃燒
甜蜜的喜悅掛在姑娘眉梢
帶著真摯的愛情
帶著美好的理想
我們來到了歡樂谷上
幸福的生活靠勞動創造
幸福的花兒靠汗水澆
我要為你獻出智慧和力量
明天會更美好
這個抄襲自老歌《太陽島上》的情詩堪稱時運不濟,或許是詩作者害怕自己的作品被一眼識破故而一直隱而不發,直到若干年後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其檔案工作中在一本破爛卷邊的私人筆記里偶然發現了此作之存在,才讓這首主人此生唯一的情詩為愛人知。詩句歌詞)左上方描粗加黑寫有‘致愛人’,右下方記有‘1616年4月’字樣
恩施山區表現為典型的垂直山地氣候,頗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上桃花始盛開’的詩意。春小麥、玉米、山芋、洋芋、土豆、大豆、蠶豆、大白菜、小白菜、辣椒、油菜、花生、油桐、葡萄、核桃等30種作物都找到了合適的育種試驗田。膠皮支使男人們砍伐樹木做成2米高密不透風的樹籬以防止珍貴的種子被野獸糟蹋被人踩踏。她自此從集體勞動中脫離出來,每天去照顧試驗田,記錄育種培育情況保證種苗茁壯成長。累了就和沐撫司山民在田間地頭席地而坐,喝口水嘮嘮家常,工作中有社交,社交中快速提升語言能力。嘮家常自古以來是一種有效溝通且適用于各地區各階層。一向低調為人的膠皮把善于經營朋友圈的本事帶到了施州衛,沒過幾天就和沐撫老鄉們打成了一片,由此探听到了豐富多彩的小道消息。比如沐撫土官老爺叫慕容端木字瑞汲,他本偏枝庶出不被待見,因上代慕容土官和容美司大打一仗,嫡系子孫全部陣亡,如此才有此大好事旁落在他身上。他是個好鄰居,曾差人挨家挨戶通告說新來的宋人是桅桿屯官家的親戚務須以禮相待。老鄉們背地里向膠皮數落這位慕容老爺為人促狹摳門又不善經營,搞得整個司城里沒一條像樣的街道沒一家像樣的店鋪,整個沐撫司沒一戶有余糧的人家,且惡毒詛咒老頭趕緊死,讓長得跟花兒似的女公子慕容西蘭上位了大伙兒才有好日子過。再比如沐撫司缺鹽缺油尤其缺糖,新姑爺上門提罐蜂蜜包塊蜂巢可頂彩禮!據說很多沐撫老鄉從出生到進棺材一輩子沒正經嘗過甜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地不產甘草甜菜,至于甘蔗,山民老農連見都沒見過,在施州衛鄉下,甜味來源只有蜂蜜。土家人不會養蜂,古時有勇者屢次嘗試過,不是被野蜂蜇死就是賠錢賠死。當年容美司田氏祖上為給施州百姓帶來甜蜜曾親自試驗養蜂,結果幾年下來把家底敗光,財政赤字嚴重到差點讓容美司政府關門停擺。這是個叫人意想不到的舊聞故事,施州衛軍力最甚、統治最嚴厲的容美田氏居然有過如此為人民謀利益的義舉,真真想不到那恢弘大院里的舊主人曾經也是個萌新寶寶呢。
糖,施州衛第一大宗進口商品。此地糖價奇高,高到連中等人家都吃不起。
沐撫的泥腿子長舌婦們成天向膠皮嘮叨糖的事目的性很強很明顯,他們恨不得直截了當挑明︰你家金山銀山百萬家資,舍點糖給我們吃如牛身上拔根毛。
這事怪怪的,誰告訴你們我家有金山銀山了?鄉親們紛紛面露狡黠,告密說是端木老爺根據事實推理得出的被公認的準確信息︰你等好漢攻取紅苗巢穴所得八萬官銀分文不取悉數充公,若非坐擁幾輩子吃喝不完的錢安肯如此仗義。
我暈!1800兩銀子到他慕容端木嘴里變成了八萬兩!
膠皮斷然否認自家有錢,可人家斷然不信,說整個施州衛都傳開了,新來的梁山宋人常拿金子去桅桿屯兌銀兩,“穆女英雄,伙計們都說你家平台中空哩,里頭藏了一整山的金子。是不是真的?”
“假的,假的,不能再假了!親們若不信有空來我家做客,看看我家到底有沒有金山。再說了,我們家還沒定下來取名梁山呢!不信謠不傳謠哈!”
穿越眾里只有膠皮能夠勝任此外交工作,這是由她的生活經歷和特定外交群體所決定。雙方首先就種地一事展開交流,聊得最多的也是農耕話題,其他人不懂農事,只有膠皮出身農家從小跟著父母下地干活,理論和實踐雙具備。而且女人學習語言能力天生要比男人強,假設泰森等也出身農村也懂農活,男人們照樣做不到現在這個局面。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女人較感性,說話具有下沉、具體的特點,一聊便剎不住車。男人,特別是當過領導的男人說話概括性、結論性特點明顯,三言兩語結束,很容易把天聊死。
為了堵住傳謠的嘴,善良的膠皮照辦了,拿錢出來差他們中的幾個老實人去施州城里買來麥芽糖、黃糖給大伙兒分了吃。老鄉們也不白佔這天大的便宜,勞作之余順手伺候掉膠皮的試驗田,如此也解放了男性穿越眾唯恐被趕著下地的心病。更有回贈些山貨特產,諸如板栗、核桃仁、茶葉這些最受穿越眾歡迎。一口茶一口焦糖山核桃仁再來一口糖炒栗子,小日子美得很!吃完了不用客氣,主料不值錢,問鄉民們開口討就是。如此你來我往開闢出延綿長達上千米的‘黃糖之路’,梁山外界都這麼叫了,這個時候也只能認下來)與沐撫之間以物易物的田間地頭貿易紅紅火火。
璀璨的中醫藥文化告訴我們吃什麼補什麼。核桃仁形似人腦組織吃了補腦子,焦糖核桃仁是鉗工的最愛,家中常備絕不斷檔。有一次他讓相熟的沐撫老鄉幫忙加工糖炒核桃仁,正好踫上老鄉家補了又補的鐵鍋徹底報廢,于是讓人家來平台用自家的鍋炒糖水。黃糖泡上熱水,發現鍋子底下一層厚厚的雜物渣渣,由此坐實了城里貨棧的漢族黑心商家以次充好還敢賣巧價。
正直正義正氣的鉗工破口大罵施州城黃糖經銷商,膠皮向他指出問題的關鍵︰雜貨鋪老板僅僅是經銷商並非生產商,源頭還是那些內地的生產商,這等制劣販劣一本萬利的好買賣持續能有幾百年了吧!鉗工于心不忍且憤憤不平,央求膠皮設法斬斷此暗黑產業供應鏈,替施州衛的老鄉們報仇。此事不難,膠皮答應下來,她計劃把甜菜種植普及開來,把漢人奸商們的飯碗給砸個粉碎。
‘黃糖之路’貿易還包括廉價勞動力的的雇佣,其中最重要一項莫過
換廚子了。
原來負責給穿越眾做飯的是之前上平台相幫蓋房子的一個女漢子,房子蓋好後因為平台上缺個燒水做飯的就留下來幫廚。這位每天從桅桿屯急巴巴過來燒好兩頓飯後再急匆匆趕回家,完完全全的任務觀點敷衍了事,她把在桅桿屯做大鍋飯食堂菜的風格完美照搬,做出來的飯菜連阿力都要倒胃口。如今膠皮和沐撫鄉親們混熟了,輕輕松松找到個燒得一手好菜的十三歲女大廚,一天做三頓飯,每月工錢才三百文,簡直是義工志願者了屬于是。有便宜不佔豬頭三!
不過,隔了很久才明白過來,對方父母也在歡天喜地踫到個傻缺東家︰原來沐撫司最不值錢的就是勞動力,就女娃子這點活給個七八十文錢就打發了,還可以拖欠,拖上三五個月也屬正常。
另一件長工活肯定就是種地了。以前鄉親們給摟草施肥算幫忙性質,這回把雇佣關系給正式確定下來,從此男性穿越眾們正式脫離農活,個個喜不自勝。工人師傅辛苦不辛苦?也辛苦。可比起農民伯伯來真不算啥!
埋在壁爐灰堆里的土豆散著撲鼻的芬芳,蕨菜炒臘肉入嘴滿口噴香,土家竹筒糯米飯和糯米酒煥發出難以抵擋的美味。大伙兒喝著小酒吃著美食正有說有笑著,小大廚現身于門外,身後跟著一串的半大孩子好奇而又怯生生往里張望著。
哎呦,一堆小客人上門來了。
沐撫的孩子們從小廚子口中得知梁山土豪家有不燒油不費蠟的燈,就讓領著過來看新鮮。孩子們看完家里大人口中的‘小太陽’也沒空手回去,鉗工把一堆即將過期和已經過期的士力架、壓縮餅干分給了孩子們。“甜的,很甜的,拿去吃吧。”
喜歡大明帝國一六一六請大家收藏︰()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