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山拿下麗的電視台的消息傳回香江後,立刻引發了滔天巨浪。
誰都沒想到,“白玫瑰戰爭”根本就沒有結束,而是升級了。
從之前的家族之間的齷齪糗事,變成了正大光明、刺刀見紅的電視傳媒業的雙強爭霸戰。
香江所有媒體的目光都在關注這一消息,只有無線電視台表現的很低調,仿佛一切照常。
麗的電視台的所有職員都在歡呼雀躍。
之前這家電視台播出的節目雖然偶有亮點,但大部分時間都被無線壓在身下,可憐的幾家廣告商也都是無線挑選後剩下的,電視台的正常經營已經難以為繼。
其實他們在一月中旬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些小道消息,傳說麗的即將易主。但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新的東家居然是楊山,有這個香江頂級富豪站在背後,讓這些人終于看到了照亮前途的曙光。
香江的各家報紙則更加積極,他們花盡心思就挖掘麗的易主台前幕後的一切信息,有實力的報紙專門派出記者前往帶英,探尋交易過程。實力不強的報紙就在香江本地打听信息,沒實力的就只能編造些花邊新聞博人眼球了。
在大致了解過這次交易的相關信息後,香江民眾再次為楊山掌握的財富驚訝,真沒想到他竟然在帶英本土還有一家規模這麼大的科技企業。
《經濟周刊》捋了一遍白玫瑰戰爭的時間線後,發出了一篇報道,稱楊山是個記仇而且小心眼的人。
當他在確定已經拿下麗的後,依然沖著無線的大門踹了一腳,逼著仇家掏出兩億多補門。
這筆資金甚至比楊山拿下麗的花費還要多。
隨著帶英那邊記者的繼續挖掘,一則更勁爆的消息再次如龍卷風一般的席卷香江。
麗的電視台的100股份並沒有如大家想象的那樣掛在越同投資名下,也不在楊山任何一家企業名下,而是完全歸丁芸個人所有。
也就是說,現在的麗的電視台是個徹徹底底的私人電視台。
這個消息不僅讓全體香江市民驚訝,也讓眾多富豪對楊山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議。
現在世界上很多電視台雖然也是私人所有,但都是隔著一層,個人通過某個公司或者集團間接控制某家電視台。
而由個人百分百直接持有一家電視台的,幾乎沒有,因為這涉及公共傳媒,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在內。
這也讓很多人對麗的電視台是否有資格繼續持有香江的電視播放牌照充滿了疑惑。
在媒體人吵吵鬧鬧的討論聲中,在丁芸返回香江半個月後,港府布政司署發布公告,新注冊的星空電視台繼承原麗的電視台的電視播放資質。
當然,布政司署也飛速更新了《香江廣播電視管理條例》,條例中特意補充了針對這種完全私有的電視台的監管措施。
雖然這些監管措施極為嚴苛,但香江民眾根本不在意這些細節條款。
在一聲聲的驚嘆聲中,所有人都對楊山在港府內部的影響力感到震驚。
他竟然能讓香江政府為之開特例、走後門,把相當于香江對外發聲的喉舌發放給私人。
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楊山在離港前已經與港府官員溝通過,並且申請下來的。
面對申請,港督對此不予置評,選擇了漠視。
這是麥理浩對楊山多年來積極配合他的施政措施的回報。
是的,楊山個人很喜歡麥理浩這個人,他的執政方式讓楊山有種熟悉的感覺,這td才是執政者的樣子,讓那些成天就喜歡打嘴炮的東西都死遠點。
所以楊山對他推出的所有政策都表現的很積極,在主觀能動性上遠遠超過其他富豪。
與其他人只是捐款或者口頭支持不同,楊山真的是主動參與其中。
諸如公屋建設、九年免費教育、公共衛生、市政建設之類的政策推行中,楊山會讓他下屬的工廠直接對接港府,配合政策的執行。
有的時候他覺得港府的效率不太高,直接自己做了。比如廠區內部及其周圍的環境,很多都是越同系的工廠自己出錢來維護的。連廠區周邊的大街小巷都實現了風格統一的鋪裝,普通民眾即使不認路,見到這種路面也會知道已經臨近越同廠區。新建的燃煤電廠更是一掃煤灰漫天的刻板印象,建設的如同公園一般。
楊山的一舉一動都很有影響力。
從78年開始,越同系工廠的用工人數超過兩萬,如果算上家屬,關聯人數已接近10萬。如果把間接依靠這些工廠吃飯的人數都加上,很可能超過20萬人。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些人也或多或少的也在支持政府政策的推行,至少不會故意阻礙,鬼知道有沒有人會把小報告打到楊山的桌前。
政府沒做的楊山也喜歡做,比如,他讓工廠與多家醫院、學校建立合作關系,為員工的醫療、繼續教育等方面提供保障。
其實楊山有時候也會想為什麼會喜歡這種道道。
想來想去他覺得自己可能是被體制化了,他前世大部分時候都生活在國企中,這一世的前半段也是如此。
比如他就對干淨、整齊、風格統一的建築外觀有特殊的喜好,看著舒服。
楊山在內心里就是想把手下的廠子辦成國營企業的樣子,哪兒哪兒都要大氣。
當然,面對完全私有化的申請也不是沒有反對的。
布政司長官姬達爵士就不贊成。
但是財政司長夏鼎基充當了說客,幫忙勸住了他。
其實姬達對楊山的印象不錯。
他在二戰後就一直在香江任職,還擔任過廉政專員,廉政公署就是他親手建立的。他很早就知道楊山這個人,也完整的旁觀了他的發家過程。
他擔任廉政專員的時候曾經查過楊山,賄賂官員的行為很多,但是利用賄賂侵佔他人或者公眾利益的事情沒有過,他的賄賂更多是為了防止別人搗亂。
在一眾商人里邊算是比較規矩的。
這倒不是楊山潔身自好,他是有天眼的,知道未來會面臨什麼環境,擔心做得太過分會被翻後賬。難道背著一大堆的錢跑路到國外當寓公養老很好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