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了一整年的楊山原本以為接下來的日子會安穩些,但現實里就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不讓他活的太舒服。
越同半導體這個現金大牛在狂賺了一年半的好錢後,路就走的不太順。
這家工廠的研發能力還是太弱了,盡管楊山把21的營收都放在了研發和人員培訓上,但效果依然不明顯。
這樣的投入比例已經是極限了,畢竟它還要替母公司背建設電廠的貸款。
進入77年後,越同在芯片制造上的工藝制程已經被德州儀器、英特爾這樣的公司甩開,微處理器的構架升級設計則依托著楊山請來的幾位大神勉強維持。
之所以越同還能大把的賺錢,依靠的還是楊山對芯片發展的精準把握。
在楊山的要求下,設計團隊把6502芯片的潛力挖掘到了極致,開始深耕工控領域。他讓越同的技術人員主動上門,以低廉的報價為各家自動化設備制造商定制芯片,在專利授權也做了巨大的讓步。
同時香江也崛起了幾家小型的軟件設計公司,他們制作出來的軟件全部支持6502芯片,讓越同的產品發展出廣泛的軟硬件生態圈,這樣就能在與其他微處理器競爭中,佔據一定的高利潤市場。
但越同踫到的問題也不少。
首先在個人電腦的訂單競爭上,越同不太順利。
<還是與inter開展深度合作,準備生產個人計算機,6502芯片不入人家的法眼,楊山的如意算盤沒打響。
<合作開發的軟件系統也沒有支持6502,楊山已經派人上門與蓋茨商議,爭取讓他們開發出兼容6502系列芯片的操作系統,試圖擠進這個聯盟圈,在剛剛興起的個人計算機領域分一杯羹。
要說6502其實也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目前市場上銷量最高的個人電腦是由odore公司生產的,配備的就是6502處理器。但是這台電腦實在是太廉價了,就相當于後世的學習機,並不被主流市場認可。
不管怎麼說,6502系列芯片依然能給越同半導體帶來大量的收益。工廠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出在電子表芯片上。
彎彎的工廠在77年建成後,面對著已經被楊山刻意打成利潤極低的電子表芯片市場,毅然決然的一頭扎了進去。
這家工廠說起來是個企業,其實是個由工研院派生出來的科研部門,所需費用都依靠政府撥款,所以成立之初就不考慮利潤。
在一幫從美麗國召回的技術人員的支撐下,他們很快就開發出成熟的電子表用芯片,並把良品率提高到了75,比越同的良品率還高一點點。
接著,他們就開始參與市場競爭,在半年內就以極低的報價拿到了一大塊低端產品的市場份額,甚至搶到了幾家小日子國廠商的芯片訂單。
反正除了星辰與卡西歐兩個電子表品牌,其他的廠商他們全都想拿到代工權。
那個時候主政越同的施賴納並沒有及時作出應對,因為越同半導體的產能已經拉滿了,大部分設備都用于生產利潤更高的6502系列芯片,小部分的產能則在向星辰電子表廠供應芯片。
好吧,星辰電子表廠已經是連續三年的全球業內老大,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穩定在40以上,每年的銷量超過800萬塊。
而楊山正忙著研發第一代的隨身听,關注點同樣不在越同這邊。當然,他也認為施賴納的做法沒有錯。
楊山從心里就一直不願意去和彎彎廠硬抗,一個背後有資金貼補的企業,他們的思維模式和傳統商家不一樣,和他們打來打去沒什麼意思。
再說了,低端電子表市場的利潤不大,想拿就拿去吧。
就這樣放任彎彎廠自由發展了將近一年,就連香江市場上都充斥著他們家生產出來的低級別電子表機芯後,這家工廠終于把手伸向了中端市場。
他們開始與越同爭搶歐洲廠商的代工市場,瑞士的幾家手表廠商被其低報價所吸引,與之簽訂的新的供貨訂單。
要知道,這些廠商原本是越同的客戶。
這次越同不干了,施賴納終于出手,他拿出了最新研發出的功能更多還更省電的電子表用芯片,依然按照原來的價格出售,相當于加量不加價,直接參與到與彎彎的這場競爭中去。
彎彎一看在技術上佔不到便宜,開始動起了歪腦筋。他們一方面讓越同的內部人員偷取廠里的最新的芯片設計圖紙,方便他們仿制升級,一方面還造謠說越同半導體是血汗工廠,號召員工們組織起來進行抗議。
如果說前者還是商戰的慣用手段的話,那後者就充滿了濃重的zz味道。
施賴納收到消息後,反應也很快,他立刻開掉了涉嫌泄密的眾多彎彎籍員工,並且制定了更完善的保密措施。
這一下徹底引爆了雙方的戰爭,彎彎廠在香江的報紙上公開譴責越同半導體的這一行為,聲稱這是對彎彎人的歧視和迫害。
同時,他們開始拿楊山的身份做文章,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越同已經變紅,遲早會被北邊收走,廠里的員工到時候全都會被xxxx。
其實這純粹是瞎扯淡,越同半導體無論是在運營管理還是在員工任用上,都是照搬美麗國企業的那一套,頂多在細節上借鑒了一些小日子國的模式,整個工廠從里到外甚至比彎彎廠更西化。
但這一謠言觸動了香江民眾的敏感神經,越同半導體內部也開始人心惶惶。尤其是廠里還有上百名從北邊過來的技術人員,已經被其他員工敵對起來。
隨著報紙上的報道發酵,兩方的競爭不再局限于行業內,商戰上升到zz層面,越來越多的香江開始關注這兩個新崛起的科技廠商對戰。
既然涉及到楊山,那他只能從雲揚廠抽身,正面應戰了。